哦哇資訊網

“你會忘了我吧?” 阿爾茨海默病日,對抗記憶的“橡皮擦”

由 極目新聞 發表于 體育2023-01-04

記者 劉通 通訊員 趙珊珊李加鶴

“你會忘了我吧?”中秋檔溫情電影《媽媽》中,65歲的女兒向85歲的母親問出了一個看似無禮的問題,媽媽則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會”。然而當相同問題回到女兒,母親卻沒有獲得肯定的答覆。並非女兒不愛母親,而是片中的女兒正被阿爾茨海默病折磨。

今年9月21日,是第29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主題為“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攜手向未來”。日常生活中,阿爾茨海默病常被人們稱為“老年痴呆症”。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老年醫學中心二科副主任張豔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是一種持續性高階神經功能活動障礙。

記憶的“橡皮擦”

讓共同美好記憶歸零

阿爾茨海默病經常被比作記憶的“橡皮擦”,患者會漸漸忘記一起,最親近的家人形同陌路,原本嫻熟的技能慢慢生疏,短暫外出卻難覓回家路。截至2019年,我國有1000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

“在很多人的的印象中,年齡大了,不記事,是隨著年齡老化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這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誤區。”張豔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往往會由近及遠地失去記憶,“所以很多患者,他們會忘記眼前的事,但對子女小時候的愛好、生活情景保有印象。”

年過古稀的程冰潔(化名)奶奶,是一位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年輕時是村衛生所醫生,撫養兒女長大後又親手拉扯孫女。受病症影響,對待摯愛的親人,程冰潔的印象幾乎只停留在名字上。“在我心裡,奶奶是最強大的精神支柱,從未想過她有一天會忘記我們。”郭宏(化姓)是程冰潔的孫女,從記事起就由奶奶撫養,帶著奶奶一起外出旅行曾是郭宏許給奶奶的諾言。但郭宏剛參加工作不久,便獲悉奶奶被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外出旅行的計劃也隨即擱淺,成為郭宏的心結。“現在還常常回憶小時候奶奶帶我玩小診所的聽診器,靜靜地聽心臟跳動的聲音,但是這些回憶,奶奶都沒有了。”郭宏說,現在的奶奶就如同幼時的自己,不諳世事,充滿了好奇心,但共同的記憶卻在一點點消逝。

發病趨勢低齡化

預防比治療更關鍵

比起古稀之年的程奶奶,四十出頭的王林(化名)是阿爾茨海默病群體中的“年輕人”。張豔介紹,剛接觸王林時,便已是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且病程發展較快。“她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年齡明顯低於患這類疾病的平均年齡,二是她的生活經歷,完全可以用‘顛沛流離’來形容。”坎坷的生活經歷,頻繁地摧殘王林的內心與精神世界,使她成為張豔接診至今仍難以忘懷的患者。

據統計,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也出現了低齡化趨勢。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科主任張厚峰介紹:“目前有研究證實,40至50歲發病的患者有很多。一方面現代生活節奏快,年輕人精神壓力過大;另外一方面,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大家吃的也好了,年輕群體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也隨之增加,這些因素都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風險。”張厚峰也補充說,當下社會大眾對阿爾茨海默病有了更為全面的瞭解和關注,導致能夠更早地發現阿爾茨海默病,也拉低了發病人群的平均年齡。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明確的治癒方法,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發生。“這個病的應對,主要是預防和控制。預防包括血管因素、情緒因素、睡眠問題、飲食問題、運動問題以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張厚峰介紹,中老年群體可以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跳一跳廣場舞、打乒乓球,鍛鍊自己的身體協調能力,也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奉獻。

警惕包辦“孝子”行為

被冤枉切忌“講道理”

耐心地給奶奶餵飯,洗手擦臉,路邊遇到障礙物提早把老人拉開……郭宏一直認為自己的這些舉動是對奶奶的保護。“在家庭照料中,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多地保留患者剩餘的功能。”張豔舉例說到,假如家裡的老人自己可以吃飯,但是因為身體不靈活,吃飯很慢,需要花半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這時候會有一些兒女主動過來,給老人餵飯,餵飯也許只需要十分鐘,這種看似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的方式,實際上剝奪了老人發揮剩餘自身能動性的機會,用進廢退,伴隨身體各項功能的減退,阿爾茨海默病也會逐漸加劇。

除了儘可能少地包辦患病老人的生活,張豔還提醒各位家屬,儘量避免與老人“講道理”。“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家屬反應患者的脾氣越來越怪,總是疑神疑鬼,今天說自己的錢被保姆偷走了,明天懷疑鄰居覬覦家裡的財物,無論如何解釋,都講不通道理。”張豔表示,家屬所謂的“疑神疑鬼”,屬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正常現象,因為患者的記憶並不是完整的,因此難免做出不合事實的判斷,但家屬切忌據此與老人爭論。“越和患者‘講道理’,患者越可能鑽牛角尖,甚至把親人當成‘敵人’。遇到這類情況,家屬不妨岔開話題,轉移老人的注意力,因為他的記憶能力並不及普通人,過不了許久,患者自己就會忘記。”

TAG: 阿爾茨海默奶奶張豔患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