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鬼方並沒有鬼,名字為何如此嚇人?王國維說鬼方就是匈奴,可信嗎

由 浩然文史 發表于 體育2022-12-02

在中國,曾有這麼一個民族,名叫鬼方,先秦時期分佈於我國山西南部,早在甲骨卜辭中就有對它的記載。對於中國歷史有些瞭解的話,都知道“四夷”這個概念,即蠻、夷、戎、狄四大族,他們居住在周民族的四方,而鬼方就屬於“狄”。文史大家王國維先生認為,鬼方和獫狁、匈奴是一個民族,但是鬼方真的是匈奴和獫狁嗎?從最新的考古發現來看,這個論斷是不正確的。

一、李家崖的印證:鬼方不是匈奴

1983年,陝北高傑鄉李家崖村西邊的無定河東岸臺地上,考古工作者發掘了一座古城址,其年代最早不超過商代晚期,最晚在西周中期。根據其遺存年代、出土文物的型別、分佈地域及其陶片上的“鬼”字,學者們認定其為鬼方遺存。這處鬼方文明遺存與匈奴文化有著諸多不同。

李家崖遺址出土的“鬼”字甲骨文

首先,從出土的青銅器、陶器和骨器來看,各類生產生活工具佔比較大,如罍、盤、滷、壺等,這可以看出鬼方的農業技術已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屬於半農半牧混合經濟形態的部族,這就與匈奴“

隨畜牧而轉移”

的遊牧生活習性不同,匈奴民族考古遺址也印證了其遊牧習性。春秋戰國時期,匈奴登上了東亞大陸的歷史舞臺,是較為純粹的遊牧民族。由此看見,鬼方與匈奴的經濟形態差異較大,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逐水草而居的匈奴

其次,出土的城牆東西長495米,南北長213米,僅東牆開有城門,規模巨大。李家崖文化遺存中還發現了居所,這些住宅外有夯土圍牆,多為近方形地穴式。可見,鬼方屬於定居民族,其築城技藝也相對發達。而匈奴則完全不同,《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

“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

是說匈奴是沒有城牆約束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與鬼方的定居生活方式完全不同。

再次,遺址中已有祭祀場所。在李家崖鬼方古城址中發掘出的甲組建築,是一組外有圍牆的院庭建築,院內房屋佈局呈“品”字形,整個建築面積大約1000多平方米。如此恢弘的建築群落,學術界已認定其為鬼方的宗廟所在。而在古代社會,宗廟象徵的不僅僅是祭祀,更是國家政權的代表,鬼方遺存宗廟的出現,表明其文明水平已與商周文明相近,具有封建國家的初步形態。

不僅如此,李家崖文化遺存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貧富階級分化,這從李家崖文化遺存的陪葬品就可以看出來。裡面的陪葬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有豐富的青銅禮器和武器、 生產工具及其他隨葬品;第二類無青銅禮器,僅有生產工具、武器等隨葬品;第三類則無陪葬品。由陪葬品的種類及多寡,明顯發現鬼方在商周時期已出現了階級分化,而階級的產生是國家形成的前提及標誌之一,因此可以說,鬼方已經擁有了國家的初步形態。

反觀匈奴的情況,

“茍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匈奴既沒有明顯的貧富及階級分化,也沒有形成封建國家形態的宗廟,而是明顯的遊牧民族及部落聯盟。從這些方面看,鬼方與匈奴的社會發展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鬼方士卒

最後,從李家崖文化遺存中發現的文字看,除了先前提及的李家崖文化遺存出土陶片上有“鬼”字金文字樣外,李家崖文化遺存出土的武器、禮器以及諸多陪葬品中也有許多其他文字,目前識別的有“子”、“天”、“卯”字和葉形微號、“鬼”、“且”(祖)等,字型與商周相同。因此可以說,鬼方民族是受商周文化影響而有文字存在。匈奴則不然,這個民族

“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

如若鬼方與匈奴為一族,為什麼商周時期就有文字的鬼方民族,到了春秋末年及至戰國秦漢時期,會變得“毋文書”了?這顯然是解釋不通的,因此認為匈奴和鬼方是一個族屬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鬼方並沒有鬼,名字為何如此嚇人?王國維說鬼方就是匈奴,可信嗎

李家崖遺址出土鬼方石雕人像

因此,從李家崖鬼方文化遺存看,鬼方是迥異於匈奴,以半農半牧為經濟形態、擁有較高文明水平的北方民族,其族屬應與匈奴區分開來。

二、地理分佈的印證:鬼方不是獫狁

鬼方不是匈奴,與獫狁也不屬於同一個族屬,這從其分佈地域迥然不同就可以看出。根據王玉哲先生的考證,鬼方早在殷代中期就居住在今晉南,直到春秋末期鬼族大部融入華夏為止,基本上沒有變更過居住地。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鬼方是我國古代活躍於晉南地區的北方民族。而反觀獫狁,根據王國維先生考證,其分佈地域為:

“自宗周之東北而包其西。”

這說明了獫狁是居於周朝之西,即廣泛分佈於秦晉高原洛水以北地區的北方民族。從兩者的地域分佈看,鬼方與獫狁之間為周朝所隔絕,將其混為一個族屬是不合理的。

除此之外,《古本竹書紀年》和《國語》也證實了鬼方分佈在商的西部,大致在山西境內,和獫狁族的地理分佈完全不同。

鬼方並沒有鬼,名字為何如此嚇人?王國維說鬼方就是匈奴,可信嗎

鬼方地理分佈

三、民族後裔的印證:鬼方不是獫狁

除了考古遺存和地理位置的區分外,鬼方和獫狁的後裔也存在明顯不同。獫狁的後裔是白狄,而鬼方的後裔是零丁。這樣就比較清楚了。

首先看獫狁及其後裔白狄。春秋時晉國呂相的《絕秦書》說

“白狄及君同州”,

春秋早期,白狄與秦是同處一處即秦晉高原一帶,而到了春秋中葉,白狄就成了晉國的“鄰居”(《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可見,到了戰國末期白狄才從秦晉高原之地向東進發來到晉中,並逐步向山東等地發展。因此,白狄最初的分佈不過也是在周之西,陝西、洛水一帶,而此地一直以來便是古之獫狁活動之地,從分佈上看,白狄與獫狁同族是可以說得通的。除此之外,根據沈長雲先生也考證了晉獻公所娶的白狄之女是獫狁之後。這也為白狄乃獫狁之後提供了強有力的論述。因而,獫狁之後乃白狄是可信的。

鬼方並沒有鬼,名字為何如此嚇人?王國維說鬼方就是匈奴,可信嗎

虢季子白盤中記載了秦莊公攻打獫狁

而鬼方的後裔的後裔呢?在殷商時代,武丁等君主不斷攻擊鬼方,到商末之時,鬼方已經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臣服於商朝,改姓隗姓;另一部分依舊盤踞在中原之外,依舊以鬼方為名。這一民族稱呼一直沿用到西周末年,鬼方與中原諸國通婚不斷,因此到春秋時期,中原已經稱呼鬼方為隗姓赤狄。赤狄之後,則是零丁。根據《魏書·高車傳》記載:“

高車, 古赤狄之餘種也,初號狄歷,北方以為救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

《北史·高車傳》同樣持這一說法。可見,鬼方的後裔,先是赤狄,而後成為零丁。而且,零丁和赤狄以及鬼方一樣,祭祀所穿的吉服是紅色,而獫狁的後裔白狄吉服則為白色。這也同樣佐證了兩個民族的不同。

文史君說

鬼方是商周時期分佈於我國山西南部,以半農半牧為其社會經濟形態,有著較高的青銅鑄造水平,具有原始國家形態的北方民族,其後裔為赤狄、零丁。這是一個與商周時期廣泛分佈於我國秦晉高原地區,過著遊牧生活的獫狁及匈奴族完全不同的北方少數民族。雖然王國維先生《鬼方昆夷獫狁考》等都主張三者同一族屬的觀點,但無論是考古資料,還是古代典籍,都充分論證了這是錯誤的。這樣一個有著其他族名和較高文明水平的少數民族,曾與華夏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又是如何消失於華夏民族的記憶中的?請關注我們接下來的內容。

參考文獻

楊承友、陳曉芳:《“鬼方”新考》,《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

孫文浩:《試析李家崖文化》,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張海:《商周時期的鬼方、媿姓族氏及其華夏化》,《殷都學刊》2015年第2期。

唐曉峰:《鬼方:殷周時代北方的農牧混合族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2期。

沈長雲:《獫狁、鬼方、姜氏之戎不同族別考》,《人文雜誌》,1983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尋珍)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TAG: 鬼方匈奴李家遺存白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