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禮制的崩塌:跌落凡間的周天子,九鼎是他僅剩的尊嚴

由 秋木蘇吧 發表于 體育2021-12-08

周幽王自毀長城

周幽王廢除申後的王后之位和其子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為王后和其子伯服為太子。委屈又憤怒的申後,帶著兒子宜臼回到孃家申國,向父親申侯哭訴。有道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周幽王再怎麼不喜歡申後,起碼看在我申國家大業大、為你歷代周天子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份上,不該去廢黜王后和太子之位。

如今你周幽王貿貿然地廢黜,立兩個不知道哪來的野人(褒姒不是大國貴族血脈)為後為太子,不是打我申國的臉嗎?

憤怒的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三族大軍向鎬京開進。大兵壓境,只憑本部力量抵禦不了來犯之敵,周幽王遂點燃烽火向天下諸侯求救。也不知是時間來不及,還是周幽王失去了大部分人心,諸侯們趕到時,周幽王與周太子已死,西周宣告滅亡。太子宜臼即位周天子,史稱:周平王。

鎬京一帶因此次戰爭大亂的緣故,已經變得殘破不堪,人口和資源不足以支撐周王室的統治,因而周平王決定向東遷都,帶著沒多少的王公貴族和錢財珍寶到成周洛陽。從此春秋戰國的新篇章開始,周王朝由盛轉衰,周天子的權勢和威望遠不如之前。平王東遷,保住了周天子統治天下的基本資格,在形式上保證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天子的不斷衰弱

可是由於之前的連年災禍和先前數代天子的窮兵黷武、目中無人等政策,周王室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處於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進不能恢復昔日天子榮光,退又很不甘心。秦國之土關中地,原本是周王室的根本和發源地,周文王和周武王佔據著這個地方招攬天下群雄覆滅商王朝,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平王東遷之後,將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人,正式冊封其為諸侯。

周平王這樣做自然不是好心和一時興起,而是當時岐山一帶早已淪為戎狄的樂土,另外秦人護駕有功。當秦人擊敗犬戎,將其驅逐出去,岐山以東的一大塊土地歸還周天子,作為其王畿。奈何天子無能無心,這片本該屬於周王室的土地又被秦人佔有。周天子既是鼠目寸光對待這塊土地,也是疲於中原各國的種種騷擾的無奈之舉。

與此同時,“大方”的周天子獎勵有功之臣,將一些土地封賜給他們。如周惠王四年,有著洛陽門戶之稱的虎牢關以東的土地被鄭國擁有,河西走廊祁連山一帶賜予虢國;周襄王十七年,黃河以北的溫地歸晉國。除開周天子自己的行為以外,壓縮周王室土地的還有秦國和晉國,他們在不斷擴張中侵犯著周王室的土地。

到最後,周王室所據有的土地不過洛陽附近,方圓不過一兩百里,連一些中等諸侯國的國土面積都比其大。

古時候土地面積的縮小,意味著財政收入不多,糧食和錢財不足;先秦時期以農業為主,商業和手工業佔經濟比重極少的一部分。因為土地小、人口少、耕地面積少,所以能收取的財賦也少。據說東周第一代周天子周平王死後,王室眾人為了讓其喪事體面像個樣子,竟到魯國請求幫助,希望能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支援。“求賻”是專門用來形容周天子的乞討的詞語。

原先是有朝貢,現在沒朝貢,自身財政狀況又不好,所以天子所乘坐的車馬都需要從他國求來。

而這種窘境,越到後面越差,始終沒有擺脫了。“瓶之罄矣,維罍之恥。”是詩經中形容周王室用一種特別的形式依存在天下諸侯身上。俗話說得好,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決定意識。你周王室連基本的威儀都維持不下去,還有什麼資格凌駕於我們這些諸侯之上,其他什麼經濟和軍事資本更是比不上諸侯國了。

西周制定禮制作為維持統治秩序手段的一種,列鼎而食是其中一種形式。

代表天子最後顏面的九鼎

鼎剛開始只是烹煮食物的炊具,後來演變為一種神聖權力的象徵。《公羊傳》、《周禮》等記載祭祀時:“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死後以相同鼎數目陪葬,這是規矩。春秋時期這一秩序被破壞殆盡,周莊王九年,南蠻楚國滅申國,從此雙方國土毗鄰交界。當楚莊王爭霸,陳兵數萬於北方邊境,周天子於心不安所以派出使臣王孫滿前去勞軍打聽情況。楚莊王問王孫滿:九鼎多重。

意思就是我國有沒有實力再鑄造一個,能不能取代你周室。

王孫滿巧妙回答:“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聽著很有道理,便退兵不炫耀了。這就是問鼎中原的典故,其他諸侯雖不像楚莊王這麼直接,但也沒差到哪去。九鼎,諸侯們生前不能逾越,死後卻無所謂。

考古人員曾在河南虢太子墓中發現有七鼎,根據禮制諸侯七鼎,而諸侯太子不是諸侯,只用五鼎。而今其太子七鼎,虢國國君自然用九鼎(死後)。這種逾越太常見了。

周天子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物件,也不是凡間唯一的王。所謂諸侯詢問九鼎,其實是尊重九鼎,變相地尊重一點周天子,否則根本沒必要問。九鼎在周王室,那麼周天子的顏面就還有。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TAG: 周天子諸侯王室周幽王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