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秦朝統一天下遭六國仇恨,漢朝接手後為何能安穩臣服

由 無為扒聊靖瑋 發表于 遊戲2021-06-30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一直都是戰亂的年代。在當時秦國用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個國家,穩定了當時暴亂的社會。可惜的是秦朝僅統一了十五年,這個強大的王朝就在項羽、劉邦等勢力的打擊下瓦解了,緊接著代替秦朝的是漢高祖的劉邦的漢朝。當秦朝衰敗不到一年後,其他的六國也都慢慢的組織自己的王室成員復國了。而漢朝接替秦朝後繼承了秦朝的大部分的規則制度,這個時候人們就會產生一個疑問了,六國的人那麼的仇恨秦國,為何能坦然的接受漢朝的統治呢?

恢復六國

根據資料記載,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前,秦國的制度跟關東各大諸侯的制度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的。然而秦國為了更好的管理諸侯就把秦國的制度直接推向了關東各路諸侯,也是這一點引起了關東社會的強烈反彈以至滅亡。劉邦奪國之後,雖繼承了秦國的制度風俗,但漢高祖劉邦也選擇了極為保守的政治策略。最初的一點就是恢復了戰國時期七國的秩序,對於這點而言,就體現出劉邦對關東傳統的尊重和妥協。劉邦滅了秦國後,完全可以選擇不恢復其他的國家,可劉邦卻選擇了恢復。當時的劉邦肯定明白一點,想要一統六個國家,還要都保持太平是很難的一件事。萬一沒弄好的話自己也可能會落得跟秦國一樣的下場。

在秦國衰敗之際,恢復六國也成了普遍的一個要求,秦國暴政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這段話出自司馬遷史記中的《張耳陳餘列傳》。其意思就是,秦國做的事情太慘無人道了,非但佔領了人家的國家,還毀了人家的社稷,斷了人家的後代,榨乾了百姓的民力,盡百姓的財物。這一點就會引起六國很多人的不滿和仇恨,於是當時天下大亂,全國各地紛紛起義,所以秦國從統一到滅亡也就只有十五年。而當秦國滅亡後勢力最大的西楚霸王項羽本應稱帝,但最後帝王還是落到了劉邦的手中,其主要的原因在《史記·高祖本紀》有記載一句話:“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好,皆疑而不信”。其意思就表明,劉邦最初也是從平民起義做到的這個職位的,且有功勞的會分賞土地封為王侯。 如果劉邦不做皇帝的話,人們對大王的賞賜就不會相信。這也很好的說明了,在秦末之際改變秦國的大一統分封諸侯是普遍的期望。因此不管是項羽還是劉邦這一點也成了必然的選擇。

黃老之治

另一方面劉邦實行黃老之治,給予關東諸侯極大的自治空間,從而獲得了關東社會的認可,鞏固了統一。在遺忘漢初的黃老政治,人們更多的關注點在於秦國暴政之後修生養息的一面,這實際上是一種縱向的歷史性分析。如果我們採取橫向的分析啊,就會發現黃老之治對於緩和矛盾所發揮的作用性。在關東、關中的社會風俗情況差異較大的情況下,漢朝就吸取了秦亡的教訓,並不急於推行文化整合。在史記中記載:“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這段話的意思是,當曹參在蕭何之後接任漢朝的宰相,做事規矩沒有一點變動,完全遵照蕭何在世時的規定辦理。這一點就表現的尤為突出了。

郡國並存制

其次在漢朝建立起來後,劉邦封賜各路的關東諸侯,也就是所謂的郡國並存制,當時的劉邦定都在長安,直轄舊秦國15郡。關東六國地區大部分都賜給了各路的諸侯管轄,也就是說劉邦當時掌控的只是秦國一直在掌控的地區,其他的地區都交給了其他國家的諸侯來掌管。這種做法就跟秦國暴政的原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劉邦不僅讓他們復國,還把他們所擁有的的權力都還給了他們,也就是說在當時六國的諸侯都恢復了之前所的領地和權力。那這一點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非常好的,畢竟自己的國家雖然經歷過變動但最終還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且在漢初諸侯對官吏的任免有很大權力,他們往往選擇身邊的親信或本地人,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諸侯國的獨立性與地方性,他們的具體政策也因此體現出當地風俗傳統的影響,所以到了這一步的時候,他們復國自治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去反對漢朝了。

對於這一點劉邦不僅做的非常的到位,還把王朝都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自己掌控秦國的土地,其他的土地都讓各路諸侯掌控,劉邦並不掌控一切,劉邦掌控的是各路諸侯,在由著這各路諸侯去管理自己的領地,這正是當時諸侯想要的。那當這些諸侯都擁有了自己的權力之後,自然也不會想著去反叛漢朝。雖在當時是戰亂的年代,但誰不想好好的安居樂業過安穩的生活。

TAG: 秦國劉邦諸侯關東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