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音樂對於寶寶成長的巨大幫助,3歲以下寶寶與音樂互動的意義,爸爸媽媽把握住

由 紅衣育兒 發表于 體育2021-07-22

音樂活動可以說是寶寶最早接觸到的藝術形式之一。相對於其他藝術活動,如繪畫、舞蹈等,0~3歲期間的寶寶只能單純地欣賞,音樂的體驗和互動性可謂是最強的。

幾個月大的寶寶聽到某個音樂片段時,就會出現手舞足蹈的樣子,臉上浮現出興高采烈的表情,這都表明寶寶感受到了音樂與周圍其他聲音的不同。

寶寶的音樂能力發展呈現出螺旋狀向上的過程,最早的時候寶寶喜歡有節奏的旋律,兩歲左右時就能把握好節奏了,開始進入音樂感受的敏感期。

但這並不說明兩歲前的音樂體驗不重要,正相反的是,如果0~2歲時寶寶經歷充分的音樂體驗的話,在兩歲以後就對會音樂有更加強烈的感受和反應。

隨著寶寶聽覺能力的發展,對聲音的感受力越來越強,也對音樂越來越敏感。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對於童年早期有著獨特的意義和作用。

(1)音樂具有安撫的作用。對於某些非生理性原因,如飢餓、疼痛等,當輕柔的音樂響起來時,寶寶情緒就會平靜下來,安靜地傾聽。同樣的,當寶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如果能聽到熟悉的音樂,會安撫害怕的情緒。

(2)音樂可以幫寶寶練習發音。1歲前的寶寶正好處於連續發音的階段,家長要利用這段時期,透過音樂幫助寶寶練習發音。

(3)音樂幫助記憶。相比於一首古詩,記住一首歌詞要更加容易。很多兩歲的寶寶,如果讓他們記憶一個八九個字的句子基本不可能,但他們卻可以把一整首兒歌的歌詞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唱下來,這個過程便是因為音樂中的旋律促進了歌詞的記憶。

(4)音樂可以讓寶寶個性更加開朗。經常聽音樂的寶寶,更願意自我表達,手舞足蹈的過程也更容易讓情緒在音樂中得到排解和宣洩,經常聽音樂的寶寶也會更加開朗和自信。

(5)音樂可以鍛鍊寶寶的體能,促進動作的發展。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本身就是一種身體動作的練習,同時,為了完成一個更加合節奏的動作,寶寶會自己去調整動作的速度、節奏,自然而然地實現了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與平衡。

0~3歲寶寶音樂能力的培養,與年齡大的兒童是不一樣的。此階段,仍然以音樂的體驗與欣賞為主,培養寶寶對音樂的感知力與領悟力:

(1)聽一聽周圍美妙的聲音。大自然的風聲、流水聲、鳥鳴聲,都有其內在旋律和節奏。如果沒有這個環境,也可以讓寶寶聽一聽身邊那些有趣的聲音,如切菜的聲音、風鈴的聲音,甚至是鐘錶指標走動的聲音,不同高低、強弱的聲音,也是對於寶寶耳朵的訓練。

(2)寶寶自己製造出悅耳的聲音。讓寶寶使用不同的物品敲擊、摩擦,用不同的物體組合來發出聲音,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為寶寶的“樂器”。

(3)多和寶寶進行節奏感強的互動遊戲。一些童謠兒歌,有著內在的節奏和美感,如拉鋸童謠,或寶寶坐在媽媽腿上有節奏地跳動的彈跳遊戲等,都可以培養寶寶的節奏感。

(4)媽媽親自唱的兒歌音樂。雖然媽媽們哼唱的兒歌節奏未必準確,但是對於寶寶卻有特殊意義。媽媽自己唱歌,可以自由地把控節奏,靈活地和寶寶互動。

什麼樣的音樂適合0~3歲的寶寶呢?

談起適合於早教或胎教的音樂,最受推崇的便是莫扎特的音樂。而理由便是莫扎特的曲式均衡且對稱,嚴謹的風格有一種格式美,而且有助於腦部的理性分析及認知智慧。寶寶可以吸收各種優美、柔和或輕快的音樂。

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箏、二胡音樂,帶有童趣、節奏明確、歡快的童謠,舒緩的鋼琴曲、小夜曲,柔和的古典樂各有風格,都可以讓寶寶受益。要注意的是聽音樂的時間、音量的大小,不要用噪雜和無序的音樂影響寶寶的聽力即可。

TAG: 寶寶音樂節奏聲音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