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重掌經濟命脈的憲宗,成功削藩,唐朝迎來“元和中興”!

由 生活的絮語啊 發表于 體育2021-07-17

本篇系精讀中國史連載207,《隋唐史話》連載17(點選藍字可檢視上篇),歡迎收看。

唐德宗在位時期,是藩鎮最猖狂的年代。

這是因為:在經濟方面,強藩控制運河要道,江南財物不能送到關中。尤其嚴重的是,兩稅法實施幾年以後,錢重貨輕,人民的負擔大大加重,紛紛破產逃亡,社會矛盾尖銳化。

另外,和唐德宗的政治態度及作風也有密切關係。德宗剛愎自用,懷疑朝臣,拒諫飾非。對藩鎮則處處將就姑息。他信賴的只有宦官,任意擴大他們的權勢,朝政日益腐敗。

唐憲宗登基以後,吸取了德宗的教訓,在某種程度上改革了內政。

01、政治經濟改革

首先,注意納諫任用賢才。元和元年(806),左拾遺元稹上書,懇請憲宗恢復太宗時期諫官隨宰相議事的制度,以便“開直言,廣視聽"。唐憲宗立即召見他,聽取他對朝政的意見。

翌年十 二月,白居易作新樂府百餘篇,這些詩多是反映人民疾苦,諷喻時 政的。詩篇傳到宮裡,唐憲宗看了很受啟發,他立即提升白居易為翰林學士,作皇帝侍從和顧問。

大宦官吐突承璀是憲宗最寵信的人。元和五年,翰林學士李絳揭露這個宦官專橫跋扈,目無大臣,唐憲宗認為李絳說得太過分了。李絳痛哭流涕,慷慨陳詞,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股肱,不能負陛下之託,見問題不講。憲宗聽了這些話,當面稱讚李絳是忠臣。唐憲宗終因他事懲辦了宦官吐突承璀,並且提拔李絳為中書舍人,仍兼翰林學士。

唐憲宗不僅比較注意納諫,而且能任用賢才。永貞元年 (805)八月,他剛即位,荊南獻毛龜。唐憲宗宣稱:“朕所寶唯賢“。敕令日後不許獻奇獸異禽。因此憲宗任用的宰相,有不少是當時賢才。例如杜黃裳,德宗時只能擔任管理國家祭祀禮樂的太常卿。憲宗登基以後,杜黃裳很快被擢為宰相。平定西蜀,恢復兩河(河南、河北),憲宗朝出現中興局面,都從杜黃裳開始。

杜黃裳雖然只當了一年多宰相,但他在元和初年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繼杜黃裳後任相的,有武元衡和李吉甫。李吉甫任相時期,積極支援憲宗削藩,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他請中書舍人裴垍推薦賢才,然後用於朝廷,當時“天下翁然稱得人”。

李吉甫以後,裴垍執政,他執法嚴肅,剛正不阿。過去“諫官言得失,大抵執政多忌之,惟(裴)培獎勵使盡言”。他所提拔的如裴度、韋貫之、李夷簡,皆“為輔相,號名臣,自它選士,罔不精明,人無異言”。

李絳和裴度,分別在元和六年(811)和十年為相。李絳勇於直諫,對於平藩多所建樹。而裴度則是公認的賢相。

第二,改革兩稅。兩稅法是以錢計稅,而百姓納稅時,主要是用糧和絹。這裡便出現一個以絹折錢的標準問題,假若價格標準定得合理,納稅者便不會吃虧,不然,必然會加重負擔。

在建中元年初定兩稅時,匹絹3200文,十年以後,絹價下跌至1600文。“往輸其一者,今過於二矣”。

裴垍執政以後,針對上述問題,對兩稅法進行兩項改革:一是調整了納稅物折價標準。尚書省為了適當減輕納稅者的負擔,制定一個低於市場實際價格的折價標準,這個標準謂之“省估”,即尚書省所定的“虛估”(低於市場實價的折價數)。具體實施辦法是全國州縣徵收兩稅絹糧折價時,一律按“省估”計算,不許以當地市場的實價來折收百姓稅物。

二是改革了兩稅錢物上貢、送使、留州的比例。元和三年(808)以前,兩稅錢物分配比例不合理,送節度使的部分較大,助長了他們的割據實力。從元和三年開始,改為節度使只許留用其直屬州上交的稅物,假若不夠用,再報請朝廷分收餘州少數稅物。這樣一來,減輕了人民一定的負擔,也限制了節度使的財源。

第三,整頓改善漕運。南北朝以來,長江以南逐漸開發。安史之亂以後,全國經濟重心開始轉到江南,當時唐政府的經費基本上依靠江南八道。因此,揚州和長安之間的漕運,便成為朝廷的生命線了。

在代宗時期,著名理財家劉晏任轉運使後,對漕運做了不少改進,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而且節省了運費,每年從江淮運到關中的糧食百餘萬石。這個數字比開元年間的運輸量相差甚多,主要原因是由於跋扈的節度使對漕運的干擾破壞。

德宗初年,漕運一度中斷。興元元年(784),朝廷奪回汴州,運河又恢復航運,當時韓晃主持把江南糧食送到陝州。從貞元元年(785)開始,朝廷設法控制運河,沿運河要地派重兵把守,但鎮守運河的悍將驕兵從貞元八年(792)至十五年,在汴州一帶曾五次劫奪漕運物資,漕運仍然不斷被破壞。

唐憲宗登基以後,針對上述問題,設法改進漕運。首先,削平了運河沿岸的藩鎮割據勢力。

其次,於元和四年(809),在原通濟渠的要衝,新建立一州——宿州(今安徽宿縣),以加強運河險要地段的管理。宿州是由原徐州的符離縣和泗州的虹縣合併而成的。

第三,派幹練官員出任轉運使,如李巽、盧坦、李鄘、柳公綽都曾主持過這一事務,督運江淮物資以供關中。其中以李巽的成績最顯著,他任轉運使時期,運河的漕運糧數超過劉晏時期兩三倍。

元和年間整頓漕運以後,使江淮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關中。這樣一來,使經濟重心和首都聯絡更加密切,從而鞏固了唐王朝的經濟基礎。

唐憲宗削藩的勝利和這一點有很大關係。

經濟改革的另一表現是改善蠲複方法。唐朝有一個慣例,每逢災年或皇帝即位大典時,朝廷都要釋出“德音”,大赦天下,減免賦稅。當時有權勢者便利用這種機會因循觀望,拒不納稅,一旦赦文下達,便免交賦稅。

不僅當權的官員如此,地方豪紳也不按時交稅。至於貧窮安分守己的百姓,由於不堪里胥的追索逼迫,一天不敢違誤,等到“德音”下達,賦稅早已完納。

因此,長期以來,歷年“德音”下達以後,不僅百姓未得實利,而且助長豪吏拖欠國賦之弊,這是賦稅徵收制度中的嚴重問題。元和十年(815)三月,唐憲宗批轉了京兆府的奏疏,決定從元和十年開始,凡皇帝“德音”下達後,假若百姓已經完納當年的賦稅,可依據“德音” 規定免交第二年應納之稅。

第四,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唐朝後期,逃戶甚多,戶籍紊亂。有些州縣戶口雖少,仍然保持原來的機構,官員甚多,人浮於事,浪費國家資財。李吉甫任宰相時,設法解決上述問題,裁減內外官808名,同時還裁汰諸流外官1769名,大大節省了開支。

第五,改善財政管理,建立收支計簿制度。德宗時期,財政管理非常混亂,甚至戶部也向皇帝進奉羨餘。裴延令管戶部時,此風更加惡化。他還在正庫以外設定別貯庫,實際就是將國庫財物轉移到別貯庫,以便單獨獻給皇帝,爭取皇帝的恩寵。

憲宗剛登基不久,經度支使的奏請,下詔取消別貯庫,併入正庫。元和六年,宰相李絳兼管戶部事,下令取消戶部進奉羨餘的制度。

元和十三年 (818),唐憲宗批轉了中書門下省的報告,正式規定戶部、度支使、鹽鐵使三個機構,於每年十二月,把一年當中各項收支的具體數字報告朝廷。如果那些部門尚有剩餘錢物或赤字,也須一一上報。這樣做以後,一面使朝廷瞭解國家財政的實際情況,以便及時提出處理辦法,同時也可以減少弄虛作假和營私舞弊問題。

第六,積極興修水利,改善生產條件。元和年間,李吉甫在高郵修築堤塘,灌田數千頃;常州刺史孟簡,在武進修治孟瀆,“長四十里,得沃壤四千 餘頃";宣州南陵縣有大衣陂,系寧國縣令範氏所修復,溉田千頃;洪州 刺史韋丹,在南昌設有很多陂塘水門節制江水,溉田一萬二於頃 。以上這些灌溉工程,對江南農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由於漕運的改善和江南農業的發展,使東南地區的財物源源不斷從江南運到中原和長安,這些物資由朝廷支配以後,保證了削藩戰爭的勝利。

02、蔡州大捷和全國重新統一

元和元年(806),劍南西川節度使劉闢叛變,唐憲宗準備討伐,宰相杜黃裳、翰林學士李吉甫獻計獻策,平定了劉闢之亂。後來鎮海李錡反叛,也被朝廷平定。

元和八年(813),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死,夫人元氏擅立其11歲幼子田懷諫為節度副大使,軍政事務由家僮蔣士則主持,部眾不服,擁田興為帥。田興一向擁護朝廷。從此以後,獨立了50年的魏博鎮,暫時歸順朝廷。

這些事件鼓舞了憲宗削藩的信心和決心。從元和十年開始,他在李絳、武元衡、裴度幾位宰相的贊助下,討伐吳元濟。

吳元濟的父親吳少陽,曾任彰義軍(淮西)節度使,長期割據淮西。元和九年(814)九月,少陽死,子吳元濟自立,與朝廷為敵。十月,唐憲宗以李光顏為忠武節度使,嚴綬為申、光、蔡招撫使。第二年正月,又任韓弘為淮西行營都統,宦官崔潭峻監軍,討伐吳元濟。但韓弘和嚴綬都不認真作戰,只有李光顏的戰功最多。

討伐吳元濟的戰役開始以後,河北割據軍閥非常恐慌。與吳元濟狼狽為奸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開始請求朝廷赦免吳元濟,看憲宗不允,就放火燒掉了討伐軍的軍需基地——河陰轉運院,“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匹,谷三萬餘石”。

這個轉運站是唐政府接送江淮稅物的最大轉運站,討伐軍受到很大打擊。

河陰事件以後,朝廷內部議論紛紛。唐憲宗派御史中丞裴度到達淮西,撫慰將士。裴度從前線歸來以後,用李光顏多次區域性勝利的事實進行宣傳,堅定了唐憲宗平定淮西叛亂的決心。

當時,宰相武元衡主持削藩之事。李師道燒燬軍需品的罪惡活動,並沒有制止平叛戰爭,於是他又採取暗殺手段。元和十年 (815)六月一天的黎明,宰相武元衡上早朝,在長安靖安坊的東門被刺身死,另一位主戰派裴度,也受了重傷。

這是唐建國200年來從來未有的嚴重事件。

暗殺事件並沒有嚇倒主戰派,元和十一年(816)十二月,憲宗任李愬為唐鄧節度使,繼續討伐吳元濟。

這次戰爭吸取了前兩年挫折的教訓,為了解決好淮西前線的糧食問題,唐廷專門設立一個軍運機構,叫淮潁轉運使,把揚州轉運院的糧食,從淮陰裝船,逆淮河進入潁水,經潁水到項城溵水,再經溵水把糧食送到郾城前線。

元和十二年(817)正月,大將李愬到達唐州(今河南唐河)。為了麻痺吳元濟,他既不整頓隊伍,也不構築工事,而是深入基層做好士兵的工作,特別注意照顧好傷員病號。有人懷疑這樣做是不是顯得我們的軍隊太懦弱了,李愬說:“吳元濟過去貌視我們這支隊伍,現在我軍調來新將領,他可能加強防禦,我現在這樣做,是想麻痺敵人,叫他喪失警惕。”

吳元濟進攻的主要目標是陳(今河南淮陽)、許(今許昌)一線,矛頭指向東都洛陽。他在西南方面的軍隊只對唐軍起牽制和騷擾作用。經常出動的捉生虞侯丁士良,元和十二年(817)二月,被李愬俘獲。

戰士們認為這個人是吳元濟的勇將,常在東邊為患,主張殺掉。李愬決定爭取他,給他鬆了綁。丁士良很受感動,表示要以死報效。李愬任命他為捉生將,叫他給朝廷服務。

丁士良給李愬出謀劃策說:“吳秀琳是吳元濟一員干將,他所以能長期盤踞文城柵(今河南遂平縣西南),是因為他手下有個陳光洽給他出謀劃策。陳光洽有弱點,此人勇敢但很輕率,喜歡獨自出戰。只要把他抓來,吳秀琳失去謀主,可能反正。“

李愬同意丁士良的計謀。不久,丁士良果然把陳光洽抓來了。三月,李愬從唐州進軍宜陽柵(今河南桐柏),吳秀琳果然率3000人投降。李愬把降將的家屬都搬到唐州,作為人質,投降的叛軍將士都安心給討伐軍效力。四月,討伐軍便克服了郾城。

李愬是卓越的軍事家,善於做瓦解敵人的工作。對於投降的將領,李愬親自找他們交談。透過談話,一面藉機偵察敵情,一面解除降將的顧慮,叫他們忠心為朝廷服務,發揮他們的作用。

過去有一條禁令,嚴禁留宿吳元濟官兵,違者殺頭。李愬不僅取消禁令, 而且鼓勵百姓留宿吳元濟的人員,並要留宿人家優待他們。這樣,吳元濟的情報人員,不少變成李愬的義務諜報員。

元和十二年(817)五月,李愬又爭取到淮西將李祐歸降,並任命他為散兵馬使,共同制定奪取蔡州的作戰方案。

九月二十八日,李愬親自帶兵進攻吳房(今河南遂平)。將士們認為這天是往亡日,犯忌,怕出兵不利。李愬說:“我們的兵力不多,敵人認為這個日子我們不會出師,現在發起攻擊,正是攻其不備。”於是立即出兵,一舉攻進吳房外城,殺敵1000餘名。 敵人退守內城。

十月初,李祐建議說:“吳元濟的精銳部隊目前在涸曲(今河南商水)一帶防守邊境,而蔡州駐軍多是老弱病殘,現在應及時奪取蔡州。”

李愬認為,戰機業已成熟,於是立即派人請示宰相裴度,裴度批准了他們進攻蔡州的作戰方案。於是,圍攻蔡州的戰役開始了。

十月十五日夜間, 大舉圍攻蔡州(今河南汝南)。李愬派李祐、李忠義帶3000突擊隊為先鋒,自己帶3000人為中軍,另一將領史進城領3000人為後軍,又分出部分隊伍留守文城柵。

大軍直奔張柴村,一舉攻克了這個戰略要地。李愬令戰士稍事休息,然後派遣500人,專門破壞蔡州通往各方面的交通要道,同時指揮大軍繼續東進。

這天夜裡,起初是陰雲密佈,後來是雨雪交加,寒風凜洌。到了半夜,下起了鵝毛大雪。

淮西從吳元濟父子割據以後,朝廷的官兵已經30多年沒有到蔡州了。十六日唐軍兵臨城下時,城裡還無人知曉。李祐、李忠義親自帶頭登城,守門計程車兵在酣睡中當了俘虜。

討伐軍攻入內城,吳元濟還在夢中。等他倉促爬上節度使衙門的圍牆,企圖組織抵抗時,已無濟於事,只得束手就擒。從此,淮西三州歸唐。

朝廷收復了淮西三州以後,其他藩鎮非常恐懼。元和十三年 (818),橫海鎮程權自請離鎮去當朝官,於是朝廷收復了滄、景二州。幽州鎮劉總也上表歸順。成德鎮王承宗上表請求自新,獻出德、棣二州,所管諸州錄事以下各級官員,請朝廷任命。

唐憲宗又令魏博節度使田弘正討伐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把李師道正法,收復 了淄青等12州。淄青鎮從永泰元年(765)李正已開始割據,到現在已54年。

平滅了淄青的李師道,藩鎮割據的局面基本上結束, 暫時實現了全國統一。

在統一戰爭中,宰相裴度和唐憲宗、李愬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封建史家把這個統一局面,叫做“元和中興”。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與“讀史”聯袂打造的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隋唐史話》。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十多位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

TAG: 吳元濟史話唐憲宗朝廷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