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韓信的悲劇結局,原因不在別處,就在於他至死都沒懂漂母的言語!

由 進步中的知識 發表于 體育2021-07-14

韓信被殺前,面對長樂宮鍾室的刀兵和露出獠牙的呂后,絕望地說,“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天意而非自身,跟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有一拼,都是沒能正確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早在韓信發跡前,淮陰城邊漂母就已犀利地指出。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以為,漂母接連數十日地餵養他,乃是圖他韓信日後發達了,能夠厚報漂母。

而在漂母看來,像韓信這樣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子漢,竟然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是不應該的,也是極可憐的,漂母不忍心韓信被餓死,才把自己的飯食分韓信一份。

至於報答,漂母是想都沒想過的。

一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男人,又怎麼可能發達呢?不被餓死,都是天在照應了。

漂母做夢都想不到,這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男人,這個需要四處吃白食的男人,最後竟然發達了,竟然成了高高在上的楚王,竟然拿出了一千金來兌現當初的諾言。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可以證明漂母看走眼了。

但故事還得繼續,故事的後面,劇情急轉直下,曾經高高在上的楚王,只用了一年多,便成了階下囚,成了居常怏怏的淮陰侯,成了被綁縛在長樂宮的反賊,被砍了頭,被夷了三族,一代傳奇,終落幕。

韓信身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漂母那句“大丈夫不能自食”。

男子漢大丈夫,之所以頂天立地,就是因為他會像一株樹那般,紮根在大地上,靠著又長又穩的根鬚汲取營養,在風雨之中屹立不倒,漸漸地長成藤果鳥獸的依靠。

而韓信,卻像無根的野草,爬蔓的藤條,天邊的飛鳥,不依靠大樹,就不能過活,更不可能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發跡前,韓信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弄得幾乎要討飯了,只能四處吃白食;天下大亂,韓信加入項氏的隊伍,卻不能靠一刀一槍博得功名富貴,只能三翻四次地獻計獻計,卻又不被採納;背楚投漢之後,先後得到夏侯嬰、蕭何、劉邦的賞識,靠著劉邦給的幾萬兵卒,才終於一飛沖天,立下不二之功。

即便如此,韓信仍舊像寄居在劉邦身上的藤條,沒有真正的擁躉和死忠,身邊全是劉邦安插的眼線。

對於這種情況,韓信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才一而再再二三地強調,沒有劉邦的賞識和提拔,就沒有他韓信的成就,他韓信所擁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拜劉邦所賜。

韓信從未想過,自己也可以做一株真正的大樹。

後來在關中謀反,韓信也依舊是想借力打力,傍上“大樹”陳豨。

陳豨是劉邦信得過的重臣,由此,陳豨被劉邦拜為鉅鹿守,臨幸前,陳豨到韓信府上辭別,韓信覺得機會來了,便鼓動陳豨趁此良機準備謀反,一旦時機成熟,他韓信也會在關中幫助陳豨,二人裡應外合,都有可能拿下整個天下。

陳豨跟韓信共事過,對韓信的本事深信不疑,於是在到達鉅鹿之後,便著手養士養兵。

殊不知,韓信只把陳豨當成“大樹”,一旦陳豨謀反,劉邦必然親征,一旦劉邦把關中兵馬全部拉出去親征,關中必然空虛。

到那時,韓信只需矯詔釋放關中的刑徒和奴隸,用以攻擊皇后呂雉和太子劉盈,便能輕而易舉地控制長安,進而控制關中,和劉邦分庭抗禮。

韓信謀反的關鍵,在於陳豨能否牽制住劉邦。

劉邦前腳出征,韓信後腳就給陳豨送信,信送出去了,沒等到陳豨回信時,卻等到了丞相蕭何的造訪。

蕭何跟韓信說,陳豨暴斃,留守在關中的諸侯都到宮中向皇后和太子表示祝賀,你韓信身為列侯,雖然有病在身,也應該跟其他人一樣,去祝賀。

韓信沒有辦法,如果陳豨暴斃是實,他韓信就失去了“大樹”,就失去了謀反成功的可能,只能再等待其他的機會,於是就去了。

去了就掛了。

如果韓信不需依靠別人,而是像漂母指出的那樣,能夠“自食”,還會是這樣的結局嗎?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

TAG: 韓信陳豨漂母劉邦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