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歷史上那些讓你拍案叫絕的計謀(一)

由 落葉歸根只為你 發表于 體育2021-07-04

西漢時期,諸侯王勢力坐大,漢景帝採取晁錯的“削藩策”削藩不成,釀成七王之亂,景帝三年(前154年)冬,楚王來朝,晁錯藉機說楚王劉戊為薄太后服喪時,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景帝下詔赦免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兩年前趙王劉遂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其六個縣;隨之景帝又與群臣商議削奪吳王劉濞的封地事宜。景帝的削藩之舉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動,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完沒了,就想進行謀反,遂親自出使膠西,與膠西王劉昂約定反漢事成,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劉昂同意謀反,並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劉濞同時還派人前往楚、趙、淮南諸國,通謀相約起兵。

不久,景帝降詔削奪吳王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詔令傳到吳國,吳王劉濞立即謀殺了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聯合串通好的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國的諸侯王公開反叛。劉濞徵募了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眾30餘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幸好周亞夫武力平叛成功,削弱了諸侯王勢力。

漢武帝上臺後,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採取“推恩令”策略,將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製改成所有兒子一起瓜分諸侯國的制度,若按嫡長子繼承製,除了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王的一切外,其他所有嫡庶兒子都只能分得象徵性的封賞,得不到尺寸之地。而“推恩令”頗有利益均沾的意思,把原該諸侯王的嫡長子一個人得到的好處,拿來分給諸侯的所有兒子。就連諸侯王也覺得這樣不錯,自己的領地沒有減少,都在自己兒子的手上,而且那些原來沒有編制的兒子也都混上了編制。於是漢中央就藉著“推恩令”這無本買賣瞬間瓦解了諸侯國內的凝聚力,諸侯王的嫡長子們獨力難支,無力迴天,眼看著一個個原本“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最後“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變成了幾百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的列侯國。

漢武帝之前實行的分封制指的是一種封建的制度,也就是說皇帝一類的統治者,將領土分封給王室宗族或者有功之臣的一種政策。這是一種逐級進行分封的制度,天子佔有重要的領導地位,將權力分別賞賜給諸侯或者藩王,主要是為了將統治的範圍擴大。而推恩令可以說是前者得到一種延續,可是在目的上卻發生了一些的變化,諸侯或者藩王的權力加強之後,對統治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而推恩令是用來削弱他們的力量,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

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體現在賞賜的方式上,分封制是統治者將領土分封給諸侯和藩王,之後在他們去世或者權力進行交替之後,他們原封不動的將領土和權力交給下一任諸侯或藩王,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領土都沒有什麼變化。而漢朝之後開始實行的推恩令則不同,推恩令規定每個藩王或者諸侯的兒子都有繼承權利的資格,也就是說在進行權力交替的時候,推恩令是讓諸侯將權力和領土分為幾個等份,之後再分別發給幾個兒子,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領土都變得更小更弱。

漢武帝實施的推恩令從手段上來看就是很高明的,因為漢武帝本人是以賞賜的名義來分解諸侯國,這對他的名聲不但沒有任何影響,反而還贏得了仁政的稱讚,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漢武帝方面沒有動用過任何兵馬。數年後,當漢武帝借“酎金事件”削減、廢除了一百零六個諸侯國、列侯國時,已經沒有一個諸侯敢跳出來放個屁了……

TAG: 推恩諸侯王諸侯吳王劉嫡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