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由 最初不相知 發表于 體育2021-06-27

題/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文/有疾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摘要:

說起外戚專權這回事,在中國的歷史上可以說源遠流長。從戰國時期的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攝政,任用自己的弟弟魏冉干涉朝政開始,向後影響了幾千年,甚至到了清朝的時候還有外戚索額圖多次擔任要職。

(魏冉劇照)

一說起外戚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漢朝。從呂后開始,外戚們慢慢發展,到霍光專權的時候達到了一個小高峰,等到王莽的時候直接將漢朝的江山給篡了。最後東漢的時候陷入了外戚-皇權-宦官的權力迴圈之中。

而外戚們的下場也往往慘不忍睹,這與他們自身的地位有著直接的關係。除了對於皇權的威脅之外,新舊外戚之間的爭鬥失敗的一方也往往沒有好下場。

終漢武帝一朝就先後出現過竇嬰、田蚡、衛青、李廣利四任外戚。其中從竇嬰與田蚡新舊外戚之間的鬥爭中我們可以窺得外戚的一些情況。

(漢武帝劇照)

外戚就指的是皇帝母親或者妻子的孃家人。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對“孝順”這個詞特別看重,漢朝的皇帝們為了靠宣傳倫理道德來加強自己的統治,還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宣傳口號,甚至在每個皇帝的諡號前面都要加個「孝」字,比如「孝文皇帝」、「孝景皇帝」這樣。

所以這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就比如你當上皇帝了,自己母親或者妻子的孃家人提拔不提拔?不提拔的話你還說什麼以孝治天下?如果提拔的話把他們放在什麼位置?他們會不會對自己的位置產生威脅?

(以孝治天下)

當然,外戚干政的一個主要因素還是當時的皇帝太過於年幼或者昏庸無能。就像呂后能夠干政的就是因為漢惠帝繼位的時候才不過十四五歲,一個小孩子能懂什麼?

於是呂后這個經常幫著劉邦處理政事的女強人就走到前臺,開始處理政事。

呂后的外戚干政還不能算是完全的干政,畢竟在這個時期還有一大批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集團」存活於世,能夠對呂后的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議或者直接批評。

(呂雉劇照)

但是隨著漢武帝之後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深,一旦形成外戚干政或者權臣干政的局面,皇權並沒有其他的力量可以進行制約,從而形成權力架空,就比如漢武帝死後漢昭帝與漢宣帝時期的霍光。

所以到了東漢的時候才會借用宦官的力量來制衡外戚的力量。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東漢權力之間的迴圈)

而竇嬰與田蚡兩個人都生活在漢景帝、漢武帝時期,都是典型的外戚。

竇嬰是漢文帝皇后堂兄的兒子,漢景帝繼位之後,對於自己母親一族中最出色的後輩不可能不聞不問,所以就將他招進了宮中。但是因為他自己的一系列言行並不受人待見。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竇嬰劇照)

等到七國之亂的時候,漢景帝需要能夠帶兵打仗的將軍,此時周亞夫鐵定是一個人選,但是必須有一股力量來制約周亞夫,防止他擁兵自重。並且這股力量必須是姓劉或者姓竇,是值得自己信賴的或者說能夠被自己掌控的力量。

結果漢景帝在劉氏宗親和竇姓諸人都沒有像竇嬰那樣出色的,於是竇嬰就這樣走上了歷史舞臺。

而田蚡能夠發跡完全是靠著漢景帝的皇后,自己同母異父的姐姐。當竇嬰已經成為大將軍,聲名顯赫的時候,田蚡才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郎官,每天像兒子似的侍奉竇嬰。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權力之間的平衡關係)

其實這倆人在前期的時候,朝堂中還有一個人不可忽視。這個人就是身為「功臣集團」二代的周亞夫。其實只要細細觀察就會發現,西漢在周亞夫之前的丞相都是開國功臣或者功臣們的子弟,直到周亞夫死之後這種情況才發生了轉變。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超然的地位和存在讓皇權受到了威脅,所以漢景帝才會打破這種不成文的規矩。但是打破了功臣們對於皇權的限制,放出來的不僅僅是皇權,還有外戚這個雙刃劍。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漢景帝劇照)

起先的時候,功臣們對於外戚能夠起到完全的限制作用——呂后那是例外。就像竇太后的兩個兄弟竇廣國和竇長君,剛被尋找到的時候漢文帝對他們大加賞賜。但是周勃和灌嬰卻堅決反對他們給他們封官,最終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

最終功臣集團的消失也讓外戚集團有了擔任丞相的可能性。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田蚡劇照)

漢武帝剛剛即位就把田蚡封為「武安侯」,那個時候田蚡並沒有什麼立下功勞,用的什麼理由呢?人家是「以舅封為武安侯」。也就是說什麼都不用幹,只要你是皇帝母親的親戚,直接給你一個侯爵玩。

當然,在他頭上還有一個竇嬰。竇嬰的地位為什麼能比他高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竇嬰是竇太后的親戚,人竇太后身為漢文帝的皇后,現在還活得好好的呢,並且還一度干預政事。總不可能一上來就將竇嬰擼到底,惹竇老太太不高興吧?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電視劇中的竇太后)

竇嬰和田蚡倆人都信奉儒家,但是竇老太太信奉黃老,這種觀念上的衝突使倆人都被罷了官。從此之後倆的人生就走上了分叉口。

竇嬰再怎麼說也是太皇太后的親戚,並且這個太皇太后還經常干預漢武帝,使他束手束腳,所以對於竇嬰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好臉色。但是田蚡就不一樣了,雖然不再擔任官職,但是「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也就是說人雖然是不擔任官職,但是比一般當官的可要厲害多了,能夠直接和皇帝說上話。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青年漢武帝與竇太后劇照)

所以對於一些靠站隊生存的官員來說,自然是拋棄竇嬰而選擇田蚡。直到竇老太太去世之後,竇嬰和田蚡的身份才徹底發生轉變。以前的田蚡面對竇嬰低三下四,等到竇老太太去世之後,田蚡開始變得不可一世,誰都不放在眼裡。

說到底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竇嬰是竇老太太的親戚,現在竇老太太沒了,我為啥信任你,而不是去信任那些跟我關係更好的親戚?在皇宮之中沒有了靠山,除了灌夫那個一根筋,誰還理你?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竇嬰和田蚡劇照)

竇嬰失勢之後心裡自然也不服氣,覺得自己不論是功勞、才幹、人品都比田蚡要好,卻偏偏越活越不如田蚡,於是就和同樣不得意的灌夫結為攻守同盟。

而田蚡在竇老太太去世之後當上丞相也沒幹什麼好事。像什麼在漢武帝面前不停要官,逼得漢武帝無官可封之類的事情數不勝數。並且生活作風十分奢靡。

本來這倆人應該就此分道揚鑣,從此不再有交集。但是竇嬰、灌夫對於自身處境的不滿使得他們不得不低下頭去請求當朝最有權勢的田蚡,希望能夠借力東山再起。

結果偏偏灌夫是個莽漢,衝鋒陷陣他在行。想當年他率領十幾個人就敢攻入吳楚叛軍的軍營,一直攻打到將旗之下。但是為人處世方面他就不行了,喜歡喝酒,而且喝多了酒就不管不顧,什麼話都往外面說。好幾次都因為喝酒的問題衝撞田蚡。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電視劇中的田蚡與竇嬰)

結果本來是要拉攏田蚡,卻演變成了田蚡與竇嬰、灌夫勢不兩立的局面。

在竇嬰想要去營救灌夫的時候,他的夫人和他說「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后家迕,寧可救邪?」。說明他們也知道田蚡的後臺是王太后,竇老太太在世的時候上可以一爭高下,但是現在竇老太太沒了,竇嬰就什麼都不是了。

漢武帝要求竇嬰和田蚡公開辯論,於是兩個人就開始互相詆譭。竇嬰認為灌夫酒後失言不是大事,但是田蚡卻藉著這個機會說灌夫是如何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各有各的理,一時間讓漢武帝沒辦法處理。

王太后知道之後,和漢武帝說「我在也,而人皆籍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乎?」,而漢武帝的回答卻很有意思:「俱外家,故廷辯之」。這看在倆人都是外戚的份上我才讓他們廷辯。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電視劇中的王太后)

但細細一想,是不是漢武帝想要將這兩個人的矛盾公開化,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這就體現漢武帝劉徹為什麼能夠名垂青史的能力了。

竇嬰與田蚡鬧得不可開交,隔了一段時間漢武帝隨便找了個理由就將竇嬰殺了,維護了王太后和田蚡一家外戚的面子。不過田蚡也沒太好過,竇嬰死後,田蚡就犯了癔症,最終不治身亡。

就這樣,漢武帝輕鬆用手段收服了這兩個人,也掃除了自己親政、加強中央集權的障礙。終漢武一朝都沒有外戚干政的局面形成,甚至害怕外戚干政,在自己臨死之前還將漢昭帝的母親殺死。

但是即使做到這種程度,依舊沒有阻擋外戚干政成為漢朝的一種風潮。原因還是前面說的,皇權太過於集中,一旦被架空,沒有第三股力量進行制約和平衡。

權力之下的百態人生:從竇嬰與田蚡之爭來看漢武帝時期的外戚政治

(田蚡暴死連環畫)

外戚這種事情,其實太過於看重運氣,因為維護皇權的需要,皇帝所任用的下屬必須是自己信任的人,要不然時間久了就會有一種滿朝文武都想謀害朕的感覺。這就和現在的小企業一樣,你一個人創辦了一家企業,招來一大批員工,你敢隨隨便便把他們安排到關鍵的崗位上?所以自己的親戚們就成了首選。

就竇嬰與田蚡之間的這點事情和漢武帝的處理方法,你仔細品一品,是不是有些眼熟?所以說歷史兜兜轉轉了這麼幾千年,有些事情一點都沒有變。

TAG: 竇嬰外戚漢武帝灌夫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