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朝廷命官與梁山好漢楊志武松助紂為虐,莫非是好人難以做好官

由 什麼是憂傷 發表于 體育2021-05-24

在整部水滸傳中,朝廷命官幾乎就沒有好人,但是梁山好漢在他們手下當差的時候,居然工作得很“愉快”。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了:梁山好漢不是嫉惡如仇該出手時就出手嗎?怎麼在貪官汙吏面前也是乖巧溫順,甚至連楊志武松那樣的好漢也曾助紂為虐?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跟梁山好漢關係密切的四個朝廷命官,這四個朝廷命官似乎對四位梁山好漢有知遇之恩,但是看來看去,也只有最無辜的那個命運最悲慘。

宋江後來成了梁山寨主,那麼咱們就先來說說跟宋江關係密切的鄆城知縣時文彬。

在鄆城縣,時文彬好像不太管事兒,真正管事兒的是押司宋江,連生辰綱盜案這麼大的事情,都是宋江一個人做主。時文彬想立馬發兵擒拿晁蓋,但是宋江為了爭取時間讓生辰綱迷盜團從容逃走,直接否了知縣的命令:“日間去,只怕走了訊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知縣居然“從諫如流”,聽了宋江的忽悠。

再看宋江為了滅口而坐樓殺惜,時文彬上演了一出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知縣卻和宋江最好,有心要出脫他,只把唐牛兒再三拷問。”張文遠建議捉拿宋太公和宋清,時文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唐牛兒身上”。最後倒黴的唐牛兒被安上一個“故縱凶身在逃”的罪名,捱了二十大棍,被刺配到五百里外之外。至於真正的殺人兇犯宋江,只是出了一千貫賞錢的海捕文書就算了事——宋江就在家裡待著呢。

從宋江一案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有朝廷命官的朝代,不但官官相護,官吏之間也是互相庇護的——知縣只對知府負責的,知府只對督撫負責(宋朝沒有督撫,這一點我知道,讀者諸君也知道),而督撫只對皇帝負責,至於老百姓是否冤屈,並不影響知縣知府的升遷。

說完鄆城知縣時文彬,咱們再來看看對武松有知遇之恩的陽穀知縣。

沒有陽穀知縣慧眼識英雄,武松也就不能自稱好幾年“都頭”了。陽穀知縣曾經對武松十分器重:“喚押司立了文案,當日便參武松做了步兵都頭……自此上官見愛,鄉里聞名。”武松有了官方身份,自然對知縣大人感恩戴德,於是他就做了一件助紂為虐的事情:替貪官押運贓款。

陽穀知縣“自到任已來,卻得二年半多了;賺得好些金銀,欲待要使人送上東京去,與親眷處收貯使用,謀個升轉。”金聖嘆在此點評“此句不算調侃,正算作通病矣。”由此可見,官員貪腐,聚斂錢財之後進京跑官要官買官,是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的。

歷史上好像就沒有不貪的官員——筆者才疏學淺,還真沒見到不要錢的官員。就連被譽為清官楷模的海瑞,也納了三個小妾,除了三個小妾,海瑞還先後娶了三房正妻,而且都“海爺爺”納的妻妾都很年輕:“瑞已耄,而妻方艾”。大家只看到了海瑞在公開場合蘿蔔白菜,卻很少有人問及海瑞連娶三妻納三妾的銀子從何而來——明朝的俸祿,還真不夠官員一家吃飯的。

陽穀知縣雖然比較器重武松,但他跟所有的官員一樣,都是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西門慶潘金蓮合謀殺害武大郎,都頭武松已經將案件偵破,人證物證俱全,但是收了西門慶銀子的知縣老爺,“貪圖賄賂,退出骨殖並銀子來。”不但不顧念武松替他押運贓款的情分,而且公然包庇西門慶,還把搬出“聖人之言”把武松訓了一頓。

知縣跟西門慶之間,沒有交情只有交易,沒有主義只有生意。西門慶被殺時候,知縣變臉如翻書,馬上開始庇護武松:不但更改了當事人的證言(把這人們招狀從新做過),而且這時候他也承認西門慶潘金蓮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了。

在知縣眼裡,武松是他的爪牙,西門慶是他的財源,他“結交”武松和西門慶,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這一點上,武松錯了,西門慶也錯了:跟官員交朋友講義氣,您還沒睡醒吧?

說完兩個知縣,咱們再來說一個比較大的官員,也就是青面獸楊志嘴裡的“恩相”、“大名府留守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最有權勢”的梁世傑(大家已經習慣了叫他梁中書,咱們也不叫他梁世傑了)。梁中書是什麼人?奸相蔡京的女婿。因為有泰山蔡京為依仗,所以梁中書可以不賣高俅的面子,直接給了囚徒楊志一個“管軍提轄使”的軍銜。

梁中書是個奸人,這一點盧俊義比誰都清楚;梁中書是個貪官,這一點楊志也明白,要是不貪不佔,每年也拿不出十萬貫金珠寶貝“孝敬”老丈人。楊志感激梁中書的知遇之恩,自然是全心全意為梁中書服務:“(楊志)早晚殷勤聽候使喚,梁中書十分愛惜楊志,早晚與他並不相離,在梁中書眼裡,楊志是一條忠犬。但是在押解生辰綱的路上,在負責挑擔子的十一個廂禁軍的眼裡,楊志則是一個“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的惡魔。這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楊志的雙重性格:在上官面前,他是奴,在普通人面前,他是主。

咱們前面講的這三個朝廷命官,結局都不會很糟,無論是鄆城縣令還是陽穀縣令,憑著他們能把黑說成白的本事,在官場上飛黃騰達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梁中書雖然被梁山好漢攻破了大名府,但是有老丈人蔡京罩著,前程自然不可限量——有皇帝和朝廷命官的時代,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爹,如果自己沒有好爹,老婆有一個好爹,也很管用。

朝廷命官與梁山好漢楊志武松助紂為虐,莫非是好人難以做好官

跟梁山好漢關係密切的四個朝廷命官中,只有一個吃了大虧,而細細看來,這個人其實是不適合在官場廝混的——太容易相信別人了。這個人就是倒黴的滄州知府,以貌取人丟了親生兒子性命。

很多人都說梁山好漢三五個或者兩條半,而這少數被認作好漢的人中,居然包括美髯公朱仝。可是我們看看朱仝在上梁山之前的表現,好像行俠仗義的事情一件都沒做,而作為公門中人,宋刑統(只能說宋刑統)在他眼裡一文不值。這位都頭(相當於什麼也別說了)好像只會幹一件事,那就是私放罪犯:晁蓋是他放跑的,宋江是他放跑的,雷橫也是他放跑的——都頭不抓賊只放賊,如果公門中人都像朱仝一樣,宋朝還真就沒救了。

朝廷命官與梁山好漢楊志武松助紂為虐,莫非是好人難以做好官

滄州知府錯就錯在以貌取人太過輕信,而且似乎這個人也沒有什麼惡行。但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惡行的無辜朝廷命官,丟了“愛惜如金似玉”的寶貝兒子。滄州知府一看朱仝生得“一表非俗,貌如重棗,美髯過腹”,就把親生兒子託付給他。這位知府應該是看過朱仝案卷的,如果是一個官場老手深諳為官之道,就會知道朱仝不是一個好都頭,自然也當不了好保姆。

四歲的小衙內被李逵一斧子把“頭劈成兩半個”,朱仝是曾經想與李逵不死不休的,但是結果呢?晁蓋宋江幾乎好話說過,朱仝居然跟李逵握手言和了,不但握手言和,還把酒言歡了:“李逵吃宋江逼住了,只得撇了雙斧,拜了朱仝兩拜,朱仝才消了這口氣。山寨裡晁頭領且教安排筵席與他兩個和解。”朱仝這滿腔怒氣,消得也太快了吧?

朝廷命官與梁山好漢楊志武松助紂為虐,莫非是好人難以做好官

咱們今天倒不是說武松楊志都曾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也不是說朱仝徇私枉法生性薄涼,咱們要說的是在有皇帝有官員的時代,最靠不住的,也最不能做好人的一種人,就是朝廷命官。貪婪奸惡的鄆城陽穀兩知縣和大名府梁中書,大把銀子賺著,連“梁山好漢”都對他們畢恭畢敬,只有那個輕信了美髯公朱仝的滄州知府,卻可能要落得個斷子絕孫的悲慘下場。

梁山小社會,社會大梁山,朝廷命官好人少,好人難以做好官……請讀者諸君琢磨一下,是不是這個理兒?

TAG: 知縣武松梁山梁中書朱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