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零跑首度釋放組織架構調整,為何一改往日低調?

由  發表于 歷史2023-01-14

本文源自:銀柿財經

七年的時間,讓零跑成為了除蔚、小、理以外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零跑已經進入國內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品牌也在向好發展。

也許有人會說,零跑和幾個頭部新勢力還有一些差距,但不要忘了,和其他幾家相比,零跑的背景非網際網路,也非傳統車企,零跑的起步只是一個“技術狂魔”對造車的執著,因此從以前到現在年交付超11萬輛的銷量背後,你可能會更多感受到零跑的努力,和以及驚人的成長速度。

其實可以看到,零跑在2022這一年中新車交付量以及交付速度正在迅速遞增,毛利率的虧損幅度在不停下降,趨近轉正。

而前兩天零跑也首度釋放出組織架構的調整,就是在宣佈,零跑不忘初心,而且已經走上提效再出發之路。

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 朱江明

新挑戰擺在面前,該如何大刀闊斧地改革?

不管是新勢力也好,傳統車企也好,“提效”都是會議桌上的必備之課,而這個“超綱題”說出來容易,做起來的確難上加難。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零跑以組織架構的調整,瀟灑地邁出了第一步。

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前,創始人朱江明在給全體員工的信件中提到,“零跑要打掉虛高的品牌溢價,更要為使用者帶來高品價比的優質產品”。不得不佩服朱江明的理念,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為消費者著想的業內“大佬”,這種初心並不是任何一個企業都能堅持的,畢竟在這個消費時代中,很多人都是能拿一塊是一塊,多拿一塊賺一塊。

因此,朱江明的這封員工信不僅是對零跑的一個挑戰,更是對整個新能源行業最佳化價格的一個契機。就像前兩天,在國補退場的同時,特斯拉不僅沒有宣佈漲價,反而每款車型都進行了大幅度降價,是因為特斯拉要賠錢賣麼?當然不是,因為特斯拉的產品本身溢價就很高,降價後仍可以拿到不菲的利潤,關鍵是,還能搶奪國內新能源市場更多的蛋糕。

誠然一個企業在迅速做大做強的同時,也會出現不少內部的問題。而朱江明恰恰看到了“癥結”所在,畢竟體系大,熵增(體系的混亂度)就會變大,溝通不及時等問題也會大大降低企業的效率。因此,零跑率先進行了組織架構的調整,朱江明在信中還提到:“提升效率、強化溝通、減少熵增。我們要進一步整合,在研發端整合,在營銷端整合,為使用者打造超越期待的產品和服務。”

不得不說,零跑這次的改革,很大刀闊斧。

組建“集團軍”,為下一個七年築下基石

盤子越大,越不好控制。部門越多,越不好協調。

而零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有的二十多個部門整合整合為了12個一級組織,分別為戰略發展、市場與使用者、銷售與服務、整車產品線、電子與資訊產品線、電驅產品線、電池產品線、供應鏈、資本與管理支援,以及三個職能組織。

這就像二十多個師,整合成了12個集團軍,步伐統一度變高了,作戰能力也就更強了。

就拿銷售與服務部門以及整車產品線部門來說:

首先看看整合後的銷售與服務部門,這代表了零跑將營銷方面組織架構全部整合到一起,把銷售服務體系全維度打通,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成本,而且最終的受益者更是零跑的客戶。

對外而言,雖然很多人覺得服務是附加價值,但一個產品的服務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銷售。

對內來說,營銷方面的整合可以讓市場需求快速傳到,不僅降低了企業內部銷售環節的成本,更提高了應變市場能力和效率。換句俗話,就是省了錢,又讓客戶滿意了。

此外,零跑的銷售與服務部門下,還擁有著GTM部門,GTM是什麼?就是英文go to market的縮寫,字面上的意思是讓產品進入市場,但更深層來說,這個部門可以讓產品真正符合使用者的痛點。GTM會從產品立項到研發期就開始介入,它的作用在於首先找到目標客戶,確保計劃中的產品能解決這些客戶的需求和痛點,進行針對性的研發,最後讓產品成為市場中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變成一個自嗨的擺設。有了這個GTM部門的存在,無疑可以實現多維度為使用者提供購車、用車的全生命服務週期。

再來聊聊零跑的整車產品線部門,據內部訊息瞭解,它由產品、造型設計、整車研發、工程技術、製造、整車質量以及整車運營等部門共同組成。也就是說從市場調研、產品規劃與定義,到整車技術前瞻開發、整車造型及體驗設計,產品工程開發、測試驗證、工藝規劃、製造量產,確保整車產品高品質及時交付,該部門一直從瞭解客戶需求到完全滿足客戶需求為止。這種做法,無疑可以大幅度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也可以在未來持續為零跑的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無可厚非,一個真正瞭解使用者的車企,才是能繼續走下去的車企,這方面,零跑還是值得其他造車新勢力借鑑和學習的。

進入下半場,靠堅持什麼才能實現新能源車企的“良性迴圈”?

有人說零跑的淨利潤仍然是負的,但在我看來這僅僅是一個上升企業的階段,不必太過擔心,想當年特斯拉的馬斯克向蘋果的庫克求助的時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但人家現在還不是妥妥的全球首富……對於一個新能源車企而言,我們更應該在乎的是長跑能跑多遠,而不是短跑能跑多快!

其實明眼人可以看到,零跑所貫徹的全域自研絕的規模效應正在逐漸放大,這也證明未來零跑和其他品牌的競爭下,會開始慢慢體現出自身的優勢,而且降本的能力要更強。

什麼叫全域自研?

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概念,但負責地說全域自研需要的是雄厚的技術支撐才能實現。先來解釋一下全域自研,據不完全統計,一輛汽車會由2萬多個零部件才能組裝完成,這其中包含了硬體和軟體,當一個車企所有的硬體和軟體都由自己研發才能稱為全域自研。尤其是現在的新能源車,包括核心的三電系統、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都要自己解決,才能稱之為全域。目前就市場來看,能達到全域自研的品牌只有3個,一個是特斯拉,另一個是比亞迪,還有一個就是零跑。

那麼全域自研又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問題也很簡單,如果軟硬體都是由自己研發而成,那匹配度和相容性無疑是最高的。如果是自家軟體配別家硬體,效能發揮必定是有限的。比如前些年的電腦,一臺完全由同一品牌配件組裝的品牌機,執行的穩定性肯定要強於組裝起來的雜牌機。而新能源車企的全域自研,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全球首款可量產無電池包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

當然,全域自研的難度很大,這也意味著前期的投入會很大,不管是人力還是資金。不過,除了能發揮出更好的效能和更出色的穩定性以外,全域自研誕生的車型在價格方面也有先天的優勢,尤其是硬體市場價格浮動時,可以輕鬆的穩定住自己的成本。此外,全域自研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從底層找到解決方案,並能夠迅速滿足這些需求,從而更強化了市場的競爭力。

就像特斯拉,已經開始享受全域自研的紅利,車型的價格說降就降,不僅不會虧損,還能搶奪更大的市場。而零跑無疑也開始走向正規,拿零跑C11來說,它不僅搭載22項智慧輔助駕駛,採用8155晶片的三聯屏座艙,600多公里的續航,價格區間卻僅在20萬左右,靠的可不是虧本賺吆喝,而是靠全域自研的優勢。

此外,全域自研對安全也有不小的優勢,就像零跑,電池和電池包都是自家產品,再加上自行研發的AI BMS(智慧電池熱管理),讓零跑去年一整年都沒有出現電池自燃的事件,這在新能源車著火頻繁的年代,是不多得的。

當然,零跑貫徹全域自研,證明他絕不是一個想要走“過場”的企業,這是一種決心,一種在產品研發層面持續發力的決心。可想而知,未來的零跑一定會繼續在技術層面保持突破前進,產品層面保持創新發展。

這才是一個新能源車企的“良性迴圈”!

寫在最後:

就像朱江明在員工信中提到的:“在加速奔跑的同時,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更要堅持我們的全域自研!”7年的時間,零跑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有人覺得零跑發展速度慢,那是因為每個腳印都踩得很深。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貫徹堅持全域自研到組織架構調整,零跑為下一個7年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未來能走多遠,飛多高,我想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TAG: 零跑全域自研車企朱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