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一杯紫筍茶,半部茶經史

由 南太湖 發表于 歷史2023-01-02

近日,湖州長興迎來薄雪,今冬首次。

若回千年之前,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雪景點綴之下,一如唐韻風雅。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紫筍茶製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令人振奮。

望見今時今日,紫筍茶已然具備“大唐貢品”和“精緻飲品”的雙重身份,它不止於風雅、不負於盛名、不限於過往,見證陪伴著長興茶產業的起步和遠行。

紫筍茶

不止於風雅

在此次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四大綠茶製作技藝中,不像發跡於動盪五代十國的婺州舉巖,也不似年輕如1930年才發掘種植的安吉白茶,長興紫筍茶和西湖龍井相同,都是璀璨大唐流淌至今的矜貴貢品。

唐茶茗品雖多,卻只此紫筍入貢。

唐代宗大曆元年,陸羽應統轄湖州、常州等地的“浙西觀察使”李棲筠的邀請,至義興(今宜興)考察,為鄰山顧渚產的紫筍茶所驚豔。鑑於當時此茶尚無正名,陸羽只得稱其“佳茗”,遂向李御史推薦為貢茶。唐廣德年間,“紫筍茶”與鄰省“陽羨茶”同貢。

《茶經》中關於紫筍茶的記載

但有趣的是,雖與“陽羨茶”同貢,但陸羽稱其“湖州上,常州次”,撰《顧渚山記》二篇,“與朱放輩論茶,以顧渚為第一”,並將有關內容補充於《茶經》,於同期在顧渚山修築茶園,此其濫觴也。

大曆五年,中國歷史上首座督造貢茶用的茶葉加工工場——大唐貢茶院落成。貢茶院最盛時役工三萬、工匠千餘、烘焙百餘所,年貢額從五百串(斤),增至一萬八千四百斤,連續作貢近一個世紀,歷朝續貢達八百多年。

更迭活躍在帝王宮中,自然有其過人之處。皎然、錢起、杜牧、白居易、劉禹錫、張籍、皮日休、陸龜蒙等文人墨客留下六十多首詩詞,提到的“茶道、茶宴、茶會、茶舞”等茶事,以頌留戀之情。

紫筍茶的風雅,更不止於香溢於茶山之上、縈繞於杯盞之間的一芽一葉、一旗一槍,更是流轉於“品茗三絕”的波光裡。長興的“紫筍茶、金沙泉、紫砂壺”,早在唐代就是“貢茶、貢水、名壺”,到了宋朝更是展現出“紫甌甲天下”的風姿。

大唐貢茶院

不負於盛名

如果說由唐至明連續進貢的八百多年間,讓紫筍茶見證了將相王侯的興衰更替,那麼明末之後,紫筍茶無疑經過了一段三百餘年的“沉默期”。

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長興政府重新試產、培育紫筍茶,舊時貢品名茶才得以重新揚名光大。同年,在浙江省名茶評議會上,長興紫筍茶被列為一類名茶。

翻閱CNKI(中國知網)1979年至2021年出版的關於紫筍茶及其技藝研究的153篇文章,不難發現,關於長興紫筍茶的研究,同樣鵲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

而這個時間段,正是長興首先在全省範圍內點燃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星火的那一年。不難看出,勤勞、智慧的長興農民,對資源稟賦的挖掘和對文化瑰寶的傳承,獨具慧眼。

此後,政府推進不遺餘力,2003年開始,“510”工程發展規劃、“七大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九大農作物發展規劃”壓茬推進;2001年至2011年間,長興紫筍茶連續獲評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2002年至今多次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標並被認定為第二批“浙江老字號”;“紫筍茶製作技藝”也於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也造就了長興紫筍茶的產業盛景:3。7萬畝紫筍茶山,茶葉農戶9000餘戶,在2022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價中,“長興紫筍茶”品牌價值19。78億元。

古茶山風光

不限於過往

如果說紫筍茶的逸藝讓其擁有無窮的“生命力”,那麼茶文化在長興的根植,讓其擁有了悠遠的影響力。

近年來,長興始終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開發中保護,堅持培育新時代茶人,厚植紫筍茶文化意涵,推動茶旅融合發展,重塑了紫筍茶品牌價值,打開了具有文化底蘊、產業活力的紫筍茶價值新空間。

在此過程中,長興紫筍茶以“茶”為原點,圍繞著紫筍茶文化內涵建設、茶旅文化融合、茶文化宣推,創新了多跨場景。

2017年年底,水口茶農鄭福年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榮譽;2020年,“唐宋元明清從古喝到今”長興紫筍茶文化節暨紀念紫筍茶進貢1250週年活動在大唐貢茶院舉行;2022年,首屆海峽兩岸禪茶大會在長興大唐貢茶院召開;《長興記憶——紫筍茶》《顧渚山傳》《紫筍茶的前世今生》等書籍出版,提高了長興在茶文化研究界的話語權;《中華百工——紫筍茶》在央視亮相、“品茗三絕”體驗館開館、長興紫筍茶展覽館開館、參加“進博會”等文旅業態相繼推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福年

可以說,一杯紫筍茶,半部茶經史。

距離2011年入選“國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已有11年。這一時期,長興紫筍茶一直在打基礎、穩培育、探路子。11年後的今天,我們進入“世界級”名錄,自然不能止步於此。

未來,應將長興紫筍茶的培育、研究、宣傳置於區域視野、中國視野和全球視野下共同進行,既要從宏觀層面關注社會活動和產業發展中的紫筍茶,也要從微觀層面關注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紫筍茶,同時也要將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知識融入紫筍茶研究中,只有將紫筍茶研究看成整體系統,那麼其構成也必然具有多元化特徵,便也能為長興文旅產業發展氤氳一抹清麗香氣。

最後,分享紫筍茶另一個趣名:“急程茶”。

唐代宗廣德年間,每逢春分時節,常州、湖州的刺史便齊聚顧渚山置辦貢茶。第一批貢茶走水路,須確保“明前”時節抵達長安,以供皇室於清明節當日設宴享用,一時呈現“顧渚山立旗開幕,太湖裡畫舫遍佈”的盛景,故得名“急程茶”。

在這裡,想用“急程”一詞,寄語以紫筍茶為代表的長興文旅產業:時代發展激如洪流,產業進步日新月異,當風起雲湧間的變化驟至,如紫筍茶一類的農業公用品牌建設也慢不得、等不起。希望我們在垂嶂疊嶺、大澗中流裡能聞到紫筍茶香,也能在全國上下、世界各地聽得到紫筍茶名。

(來源南太湖號:長興新聞報 湖州學習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TAG: 紫筍長興貢茶茶文化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