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3個方面可判斷,4大因素是主因,咋解決?

由 農民的小幫手 發表于 歷史2023-01-01

種植小麥過程中,年前長勢的好壞,對於年後生長有不小的影響,如果年前小麥弱苗多,冬季期間容易發生凍害,等到年後溫度回暖後,小麥無法正常返青,生長受到影響,產量也會相應降低。

在小幫手高產交流群,來自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的小麥種植戶,趁著冬季期間農活較少,大家對於小麥技術的討論多了起來。有幾位群友說,自家的小麥出現了弱苗,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中一位群友說,往年到了這個時候,是打小麥除草劑的時候,但是,今年田間的小麥還沒有雜草生長旺盛,肯定不能去打除草劑了,擔心雜草沒防除,小麥卻被除完了。

本篇內容,小幫手結合小麥的生長習性,以及詢問相關農業技術人員,詳細說說關於小麥弱苗的相關知識,包含了小麥弱苗的判斷、小麥弱苗的原因、小麥弱苗的管理等等,相信大家看完後會有所收穫。

小麥是否形成弱苗,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來判斷,單從外觀來判斷,主要有3個方面。

其一,長勢矮小。

自己種植了幾畝地的小麥(不在一起),都是同一天播種,用的同樣的種子、同樣的化肥,等到小麥出苗一段時間後,其它地塊小麥長勢都正常,其中一塊地的小麥,高度比其它能低一半左右。

或者是和鄰居家同時播種的小麥,相鄰的地塊,鄰居家的小麥能比自家小麥高出很多。這些情況下,就要注意是否出現弱苗了。

其二,葉片發黃。

正常情況下生長的小麥,葉片翠綠,長勢良好。如果發現自家的小麥,出苗後不久,葉片就出現發黃現象,需要考慮弱苗的出現。

小麥出苗後,農戶們都會觀察小麥的出苗情況,尤其是出苗一段時間後,會觀察是否長勢是否良好。小幫手就見過小麥出苗後不久,田間就出現大面積的發黃現象,不僅是葉尖發黃,整個葉片都出現發黃。

其三,分櫱少。

對於10月中下旬播種的小麥,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中旬期間,是小麥第一個分櫱高峰期,如果同一時間播種的小麥,正常地塊有4-5個分櫱了,自家的小麥才1-2個分櫱,基本上也是弱苗的表現。

小麥是否能正常分櫱,是判斷小麥長勢好壞的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小麥分櫱較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生長受挫,也會影響最終的產量。

當冬前小麥苗期出現弱苗以後,對於整個生育期內的危害都比較大。從越冬狀態來說,弱苗情況下的小麥,自身所積累的水分養分減少,抗逆性下降,遇到冬季嚴寒降溫以後,比正常的小麥更容易發生凍害。弱苗情況越嚴重,凍害的危害程度也會增加,一旦小麥根系腐爛之後,就無法繼續生長了,只能採取毀種措施。

除了抗寒性比較差以外,

弱苗小麥自身的抗旱性、抗病蟲害能力都會相應的減弱

,等到年後溫度回暖,進入返青期、拔節期、抽穗期以後,植株高度低,病蟲害嚴重,進而導致抽穗少、結實低、千粒重下降,最終形成減產。

既然小麥弱苗影響比較大,有農戶會問,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弱苗呢?出現弱苗後該如何補救?下面小幫手從多個方面具體說說。

第一個因素:晚播導致小麥出現弱苗。

小麥實際種植過程中,有些農戶上茬作物收穫較晚,導致了下茬小麥的播種時間也延後。比如,小幫手所在的豫東地區,大多數農戶種植的是玉米,玉米收穫時間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玉米收穫後,10月中旬小麥就可以播種了。

而有一些農戶上茬種植的蔬菜,蔬菜收穫後就到了11月初了,小麥播種就到了11月中下旬,小麥播種越晚,受天氣影響越大,也就很容易出現弱苗的情況。

另外,田間溼度大也是小麥晚播常見的一個原因,比如,去年河北、山東等地,就由於降雨較多,田間溼度大,小麥推遲了播種時間,不少農戶比往年正常播種時間延遲了30-40天。

補救措施:針對播種過晚導致弱苗的情況,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劃鋤中耕,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溫,還有利於增加土壤自身的活性,促進小麥恢復生長。如果沒有劃鋤中耕的條件,可以透過噴施蕓薹素(0。01%含量10ml/畝)、葉面肥(以磷酸二氫鉀舉例,每畝150克左右,下同)來進行緩解,注意一點,不是特別乾旱的地塊,就不要去澆水了。

第二個因素:播種後墒情過輕或過重所導致的弱苗。

在實際播種小麥過程中,農戶們經常會遇到這2種情況。其一,小麥播種時,田間過於乾旱,但是,為了趕時間,即便乾旱也播種了小麥;其二,小麥播種後,剛過幾天就遇到了長時間的降雨天氣,導致田間溼度過大,甚至形成積水。

小麥在發芽、出苗以及進入苗期後,對於水分的需求比較明顯,如果因墒情不足而缺水,小麥出現弱苗也正常。相反,如果田間墒情過大,雖然水分充足了,但是,小麥的根系無法正常呼吸,也會抑制小麥的正常生長,從而形成弱苗。

補救措施:既然墒情導致的弱苗,那還需要從田間墒情著手,對於長時間無有效降雨的地區,可以給小麥澆越冬水,不僅補充了水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麥發生凍害的機率。

對於田間過溼導致的弱苗,做好排水的前提下,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劃鋤中耕工作,避免土壤發生板結。除了上述操作外,還可以蕓薹素、葉面肥來進行緩解(用量同上)。

第三個因素:沒有施用底肥所導致的弱苗。

種植小麥時,有些農戶不施底肥,注重追肥的習慣,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小麥苗期時,由於營養供應不足,小麥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導致長勢矮小、發黃等弱苗現象。如果再遇到自身肥沃度就不高的土壤,弱苗情況會更加嚴重。

小麥播種時,底肥的施用很關鍵,大多數農戶在播種時,也都會施用底肥,一般情況下,一畝地100斤左右的複合肥。還有一不小部分農戶,聽信別人說,小麥不要用底肥,後續多追肥幾次,產量更高,於是,就選擇不用底肥,後續等到返青期、抽穗期時,追肥2次。

這樣做的後果,會導致小麥前期缺肥、後期貪青晚熟的現象,並不利於小麥的生長,也不利於提高產量,小幫手個人不建議這樣做,還是採取底肥+追肥的措施為宜。

補救措施:針對沒有施底肥的地塊,年前苗期時,需儘快追肥,建議選擇複合肥為宜,不要只追施單一的尿素,一畝地按照30-40公斤的複合肥去追施,如果田間比較乾旱,追肥以後,還可以澆一次越冬水。不僅有利於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還提高了小麥自身越冬的能力,促進弱苗小麥儘快恢復生長。

3個方面可判斷,4大因素是主因,咋解決?

第四個因素:極端寒潮降溫天氣導致的弱苗。

小麥在苗期時,需要經歷整個冬季嚴寒天氣的洗禮,小麥是一種耐寒性比較強的農作物,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低溫天氣,對於小麥的影響有限。但是,部分地區會遇到極端的降溫天氣,比如前兩天還是10度左右,過兩天就直接降至了零下5-10度左右,降溫幅度大,再加上短期內斷崖式降溫,小麥很容易因低溫而發生凍害,進而形成弱苗。

透過種植經驗來說,旺長的小麥、播種過密的小麥、出苗不好的小麥,發生凍害的機率也會大一些,形成弱苗的機率同樣也會增加。

補救措施:針對這種情況,等到降溫過去之後,及時噴施蕓薹素、葉面肥進行緩解,嚴重的地塊,還可以加入一些赤黴素。同時,有條件的農戶,還要進行中耕劃鋤,共同促進小麥恢復生長。

3個方面可判斷,4大因素是主因,咋解決?

上述就是小麥年前出現弱苗的原因,以及該如何補救的相關內容,相信大家看到這,對此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收穫。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力爭小麥安全越冬,為最終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TAG: 小麥弱苗播種底肥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