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發熱病人服用這藥過量或致肝損害!專家詳解正確用方

由  發表于 歷史2022-12-27

對於發熱病人,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之一就是對乙醯氨基酚,但是使用不正確或導致肝毒性等嚴重不良反應。對乙醯氨基酚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宣武醫院普外科副主任林棟棟、主治醫師王振順。

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醋氨酚,目前廣泛推薦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感冒發熱、頭痛以及其它疾病所致的發熱和疼痛,也是多種抗感冒藥(比如999感冒靈、VC銀翹片、小兒氨粉黃那敏顆粒、小兒感冒沖劑等)的重要成分之一。對乙醯氨基酚為口服制劑,起效迅速,半小時至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藥物半衰期為2小時, 95%經肝臟代謝,在新生兒該藥排洩緩慢,毒性相對增強。

對乙醯氨基酚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肝毒性、過敏反應、間質性腎炎等。其中肝毒性是對乙醯氨基酚的嚴重不良反應之一。當攝入對乙醯氨基酚劑量遠遠超過治療劑量時,導致肝細胞的損害和壞死。對於合併肝病的病人其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加大。對乙醯氨基酚誘導的肝毒性特點是服藥後 36 小時內血清轉氨酶急劇升高。肝功能損害的高峰出現在服藥後 2 天到5 天,嚴重者可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昏迷、黃疸、臟器功能衰竭等,需要至肝膽外科、肝病內科就診,必要時接受人工肝甚至肝臟移植治療。

專家介紹,關於對乙醯氨基酚的安全劑量,成人為口服每次0。3至0。6克,每日2到3次,每天日劑量不超過2克,退熱療程不宜超過3天,鎮痛療程不超過5天。12歲兒童以下按體重每日每千克10至15毫克,分次服用,療程不宜超過3天。服藥期間要避免飲酒,“服用酒精或者含酒精成分的飲料會使人體對藥物的敏感性增高,更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為減少胃及十二指腸出血和對腎的危險性,專家建議老年人群應減量使用;對於合併肝、腎、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疾病的人群應儘量避免使用。 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發熱時(超過38攝氏度)按規定劑量給藥,給藥間隔應大於6小時,避免長期服用。

此外,專家提醒:對乙醯氨基酚對胃腸道刺激較小,但應避免在空腹時大劑量服用該藥;關注感冒藥品成分,避免同服2種或2種以上均含對乙醯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藥物;如果服藥後症狀無明顯減輕,建議及早就醫。

TAG: 對乙醯氨基酚劑量不良反應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