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清朝末年,載灃為什麼會同意“清廷退位”?

由 貓說史 發表于 歷史2021-12-13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西曆1908年),光緒帝駕崩。

光緒帝之死,對清帝國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事實上,清朝真正的最高元首慈禧太后,已經連續統治清朝將近半個世紀了。但是,皇帝死了,朝廷總該冊立新皇帝的。

有大臣建議,國有長君,是朝廷的萬幸,因此建議慈禧太后冊立一年紀大的人繼位(有說法認為有大臣建議讓光緒帝的弟弟載灃繼位),結果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拒絕,慈禧太后的理由是:同治、光緒傳承,是族兄弟之間,如果一連三代君王都是族兄弟,史無前例。

有學者認為,慈禧太后真正目的,是考慮新皇帝登基後,自己繼續掌權,因此需要冊立小孩子,才能實現目的。

於是慈禧太后選中了載灃的兒子溥儀:後來的宣統皇帝。

不料,也就在光緒死後半天時間,慈禧太后也去世,之後的清朝大權,落在了隆裕太后(光緒帝的妻子)和攝政王載灃手裡。

宣統朝一開始,就處於一個極為尷尬的局面。

那就是同治中興時代為清朝留下來的人才紅利,經過漫長的光緒朝,已經消耗殆盡。到了宣統時代,整個清朝,能為清政府所用的人才,已經乏善可陳——甚至英國公使朱爾典認為,在龐大的清帝國,拿得出手的軍隊,不過北洋新軍;而拿得出手的人物,也只有袁世凱。

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在掌權期間,對於日益龐大的地方督撫勢力,始終沒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宣統三年(西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隨後南方多省趁機宣佈獨立,脫離清朝統治,對於這一系列變故,載灃和隆裕太后都無力解決,最終,載灃只好請袁世凱出山,出面鎮壓南方獨立各省。

袁世凱利用鎮壓革命軍的過程,攫取了清政府的軍權和財權,洞察隆裕太后和攝政王無能的袁世凱,此時已然不甘心在被清朝驅使,於是,袁世凱對隆裕太后、攝政王採取軟硬兼施、多管齊下的手段——一方面,以革命黨仇視清朝來恐嚇隆裕太后,另一方面,袁世凱則唆使自己手下的將領甚至被自己收買的清朝駐外使節,以請願名義,請求宣統帝退位。此外,袁世凱還開出了優待清室條件,表示只要宣統帝退位,讓自己成立共和政府,就可以化解共和革命。

毫無主見的隆裕太后和軟弱無能的攝政王載灃,面對內憂外患,不禁要在內心深處進行一番博弈:如果死戰下去,清朝獲勝的機率極小,而一旦敗了,自己少不得會像列國末代君主宗室那樣慘遭殺戮;但如果求和,按照袁世凱開除的優待清室條件,則讓隆裕太后、攝政王載灃等人看到了希望——畢竟,按照條件,宣統帝已經保留皇帝稱號,民國政府依舊要支付清朝宗室生活費,這意味著,清朝宗室的利益,得到了革命背景下的最大化。

於是,適合載灃的合適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同意宣統帝退位。

TAG: 隆裕太后清朝宣統慈禧太后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