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由 悅讀星座說 發表于 歷史2021-12-11

李斯,秦朝名相,於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其罪名是謀反。一代名相被下大獄,為何無人替他求情,看關鍵詞“秦二世”和“滿朝文武大臣”。

秦二世如何上任的,透過沙丘之變上位的,沙丘之變是由趙高一手策劃的,透過趙高在歷史上的口碑,可以想象秦二世上任後的政治環境如何,由此也可以推斷,在以趙高擅權的秦二世時代,哪裡還有什麼“滿朝文武大臣”?

所以也就談不上求不求情的問題,更何況按照李斯的性格,也從不求人,遇到困難都是自己親自下場與皇帝過招,以實現人生的飛躍,所用武器就是他的才華。

李斯與韓非師出同門,是荀子特別器重的得意門生。兩人學成後,韓非懷有一腔報國熱血,再加上人家本就是王族子弟,回韓國發光發熱再正常不過。

李斯沒有背景,學成後,他打算用所學之術,即帝王之術,也就是實用政治學,去遊說執政當權者,參政出仕,博取高位利祿,徹底改變自己貧困的處境和尷尬的地位。

可以看出,李斯的人生目標很清晰,就是要獲取高官利祿。作為老師的荀子很擔心,荀子認為,李斯這種極端功利的人生觀,很可能最終會給自己招來不幸,所謂物極必反,這是道家之所忌也。

荀子的擔心果然發生了,不過李斯也輝煌了半生。公元前247年,大概在莊襄王三年,李斯入秦了。

沒多久秦莊襄王過世,秦王政繼位,那時李斯三十四歲,嬴政十三歲,當時的主要政務負責人是丞相呂不韋。

李斯有才華,學問貫通古今,通達諸子百家,又是當時第一流的文學家和書法家。當呂不韋發現他的門下還有這樣一位全才後,直接把他推送給了秦王政,於是李斯在政身邊做起了負責文職工作的郎官。

重要的話,再說一遍,李斯有才華,秦王政也很快就發現了,一路扶搖直上,長史(宮廷秘書長)-客卿(大臣級的顧問)-廷尉(司法大臣)-左丞相(僅次皇帝)。當然在一路攀升的時候,也有險灘。

在當客卿時,他的夢想就差點被攔腰斬斷,這時他拿出他的才華挽救了自己的前途,就是那篇千古流傳的《諫逐客書》。

公元前237年,由於水工鄭國的間諜門事件,秦始皇對非秦國的外客下達了驅逐令,這其中就包括剛剛嶄露頭角的李斯。

秦王政的這次逐客行動,《史記》上給了兩個字的描述,即大索,可見其規模之大。逐客令一出,擊碎了無數心懷秦國夢的異鄉人,他們曾經為這個國家拼搏奮鬥,繳稅服役,沒想到苦盡未必甘來,遭到了強行驅逐,甚至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十年咸陽夢就這樣碎了嗎?李斯步出咸陽城,回首再望這座威嚴的都城,內心感到十分的不公平。作為外客中官職爵位最高的一位,李斯在這緊要關頭站了出來,《諫逐客書》就這樣出爐了。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斯這篇書信能順利抵達秦王手裡,多虧了蒙恬,但李斯能因此而升遷卻是得益於嬴政的政治胸懷。這說明什麼?說明此時秦王朝的政治環境是寬鬆的,對外持的是一種開放發展的態度。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李斯憑藉他的才華因禍得福,不僅沒有被驅逐,反倒一躍成為秦國的最高司法長官——廷尉,之後繼續一路開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死了。已是左丞相的李斯駕不住時任中車府令趙高的遊說,終於又一次為了名利給自己找了個主子,這次他走進了一條死衚衕。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始皇駕崩不過五十歲,十二年來秦國在始皇的駕馭下高速奔走,他的突然離去,必將造成翻車事故,巨大的政治權力空間既讓人恐懼,又讓人覬覦。

趙高和李斯都是崇拜權力的野心家,趙高之所以相信自己能說服李斯,這隻能說明趙高太瞭解李斯了,並且相信他們是一丘之貉。

李斯終究還是辜負了始皇對他的信任,如果說趙高是沙丘之變的主謀,那麼李斯便是摧毀秦國的主要負責人。作為當時的丞相,僅次於始皇的權勢人物,在遲暮之年,在大秦帝國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倒戈,其政治胸懷完全不能與呂不韋相提並論。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斯大概沒想到,秦王政會死在自己前頭。伴隨著始皇的離去,李斯自然清楚,帝國和自己的命運都將隨著新皇即位而產生重大變化。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年逾古稀的李斯多少有點貪心了,他希望李世子孫世世為人上人,站在權力的馬車上眺望遠方,那才叫生活。

他是一位實力派的干將,希望透過自己的認真工作再次獲得秦二世的認可,為子孫撈點富貴的資本。但同是領導,區別太大了。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秦始皇性格有些極端,但至少是一位有理想的智者。而皇二代胡亥本來就沒有什麼政治抱負,也沒有什麼政治野心,被趙高利用硬推上皇位,加之趙高長期洗腦,可以想象胡亥可能連一個正常人的思維都沒有了。

在趙高的誘導下,他將兄弟姐妹們殺了個精光,以求得在帝位的安心,為自己的享樂創造條件。這樣的操作,可以說一點政治眼光也沒有。

面對這樣一個新主子,李斯不僅要全權處理國政大事,還要努力討好老闆開心,但他們二人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就是“月亮不懂我的心”。李斯的政治抱負,在胡亥看來完全不能理解,人家也有理想,也感嘆生命苦短,要只爭朝夕地及時行樂,李斯自然也不能理解二世的煩惱。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他的勤政並不能得到二世的欣賞,相反接二連三的起義讓李斯陷入了泥潭,二世質問,你李斯身居三公高位,何以致盜賊如此?譴責的矛頭直指他自己。

為了搞明白為何二世對自己如此不滿,他重讀了《韓非子》,因為這本書二世多有讚譽之情,這裡面到底講了個什麼,李斯得弄明白。

在韓非的眼中,至高無上的是國家權力,君王就是國家權力的絕對體現。君王的意志是公意,臣民的願望是私慾,二者逆反相悖。君王為了支配和統治臣民,必須掌握和使用法、術、勢三件神器。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法就是治國治民的法律章程,須公開。術就是支配臣下的權術,須隱秘。勢,就是強制臣民服從的政治強權,須獨擅。權術藏於胸中,用來暗中駕馭群臣。施權術時,通常“握明以問所暗”,“挾智而問”,意思主是利用已經掌握的情況去查問尚示顯露的隱秘,詢問臣下時,擺明臣下過失,誘導臣下主動暴露。

秦二世對於李斯的質問,早有行動在前。監察使者早已開始調查叛亂各地的地方長官,追究那些導致叛亂急劇擴大的地方長官的政治責任。而且李斯的長子李由,已經受到嚴重的警告。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所以,秦二世的質問是很有技術含量的且指向明確的訊問,李斯已感到看不見的危險和恐怖正在向他奔來。在秦國政界沉浮多年,深明政治的底細,為了避禍解脫,他再一次啟用了自己的才華。

重要的話,說三遍,李斯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他徹夜不眠,費盡心思的又寫了一篇奏書,即《奏請二世行督責書》。他引經據典,詞文鏗鏘有力,將白說黑,將黑說白,有理有據地為最高統治者制定了一套督責方案,並且兼顧了個人享樂和獨裁統治。

這篇奏書打消了二世對於自己恣肆享樂的疑慮和不安,有了丞相李斯提供的這一套責任方案,他的統治更加肆無忌憚。對於反抗叛亂者,一律誅殺。如此施政的後果,加速了秦帝國的滅亡。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就這樣,李斯又一次透過自己的才華,緩解了自己與二世的關係,兒子李由的追究也平靜了下來,李斯家族的祿位得到了保全。然而他沒有料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自打二世看了《奏請二世行督責書》,就深居宮中,再不見群臣,李斯也不例外。而郎中令趙高成為溝通皇帝和政府、左右帝國政務執行的樞紐人物,二世的政權一步步向趙高偏移。

於是,公卿大臣們開始對二世和當前的政治環境感到不滿,並將矛頭集中到了趙高身上。李斯終於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繞過內廷,直接上書二世陳述趙高專權的危險,然而為時已晚。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二世自即位以來,兄弟姐妹盡殺,完全失去了親情。而自己能力有限,對於始皇留下的滿朝老臣,人人功高位重,倍感壓力山大。身邊唯一能夠理解和愛護他的人,只有老師趙高值得信賴。

當李斯聯絡諸位大臣聯名請求清除趙高時,二世早已將李斯的動向告知了趙高,於是,趙高先下手為強,以李斯攻擊自己的罪名反誣李斯。

於是,二世聽信趙高讒言,下令逮捕了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主張清楚趙高的大臣們,並交付給郎中令趙高處置,追究他們謀反的罪名。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斯當然還是不甘心,也咽不下冤枉氣,於是在獄中他又寫一篇奏書。但到處都是趙高的眼線,這封奏書根本沒有機會到達二世的手上。

趙高對於李斯可能上書的行動,早就作了防備,他嚴密控制了李斯與外界聯絡的一切通道,截獲了李斯的上書,將其扣留在自己手中,然後開始下一步行動,那就是治李斯及一眾反對者於死地。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以大逆謀反的罪名被判處夷三族,在咸陽街市被腰斬。

秦朝名相李斯,為了名利捨棄了道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但選擇也要有最起碼的底線。當年,在門主呂不韋與秦王政之間,他選擇了權勢。在扶蘇與胡亥,正統與篡奪的利益之間,他選擇了利益。在關係秦國存亡與自身生死的博弈之間,他選擇了自己。

可以說,李斯的一生是受利益驅動的一生,最終成了利益的犧牲品,成為了趙高的祭品。

由此,我們也看到,李斯受死時,滿朝有點正能量的文武大臣也早已在趙高的控制之下,還有誰能為他求情,最可悲的是,玩弄權勢半輩子,最後連一封奏書都送不出去了,可想,在二世和趙高的高壓統治下,政治環境相當惡劣。即使有人想為他求情,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TAG: 李斯趙高二世秦二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