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雖以楷書著稱於世,但也是個才思敏捷的大詩人

由 蕭家老大 發表于 歷史2021-12-11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雖然以楷書著稱於世,但也是一個才思敏捷的大詩人

眾所周知,唐朝的王勃是個神童,六歲時就能夠妙筆生花,把詩辭歌賦作得如行雲流水,花團錦繡,就在他二十七歲溺水身亡的那一年,一時技癢,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滕王閣序》,王勃之死,其實是天妒奇才。然而,鮮有人知,王勃還有一個哥哥,叫王勮,此人也是一個天才少年,二十歲時,就已金榜題名,成為負責太子飲食事務的官員了,高宗開耀年間,被提拔為給皇帝撰寫詔書的秘書郎。有一次,皇帝的五個兒子同一天被冊封為王,出就封國,就在這大喜的日子裡,有關部門卻忘記了提前準備冊封詔書,等到百官聽宣來到朝廷後,才想起壞事了。就在幾個總理大臣面面相覷,驚惶失措時,王勮面帶笑容挺身而出,各位大人,不必擔心,看我的好了。王勮馬上召來五個小書吏,讓這五人一人一個書案,一人手執一枝筆,自己搖頭晃腦,口占分寫,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五紙詔書已成,更難得的是,每道詔書都文采斐然,語句端莊典雅,滿朝官員為之嘆服。王勮憑著敏捷的才思,被加授中科院文學所院士,併兼任人事部常務副部長。王家幾兄弟都是當時的大才子,但結局都不太好,王勮與其弟王勔,後因所交非人,受謀逆罪牽連,早早死於非命。

詩仙李白也有一段經典趣聞,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好不容易得到道士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召至長安,供奉於翰林院中,但才華橫溢的李白眼看自己只是附庸風雅的帝王,喜見文化盛世的一個擺設,所以心灰意冷、放浪形骸,天天與酒結緣,整日裡醉醺醺的。有一次,玄宗李隆基給他佈置了命題作文,要他撰寫《白蓮花開序》,還要他做十首不同內容的《宮詞》,這位大詩人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天天醉裡看花,喝得昏天黑地,玄宗等了很長時間也沒有見李白呈上一文半紙,就吩咐他最寵信的太監高力士前去催促,老高跑去一看,壞了,李白醉得一塌糊塗,老高階來一盆涼水兜頭澆下,然後把李白帶到玄宗面前,玄宗索文,李白滿不在乎的說,多大一點事兒?然後,御前索筆,文不加點,傾刻間,序言和十首宮詞一蹴而就,讓喜愛才子佳人的唐玄宗驚呆了。曹植七步成詩,但與李白相比卻相形見絀,李白是詩仙而不是一般人,神了。

文化名人溫庭筠,就是每次考試都想著作弊,把考場當成市場,最早形成考場產業,以獲取最大利潤,喜歡充當考生們槍手的主兒。每次作文都無暇打草稿,而是端坐在書桌前,做起文章來,把手在袖子裡籠一籠,然後一詠一吟就成了,考場人送外號“溫八吟”。另有一說,說溫大才子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晚唐科考律賦規定,八韻為一賦,每次考試,押官韻作賦時,老溫不急不躁,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次叉手即可完成八韻,人又送外號“溫八叉”。與之相仿的是另一個才子段維晚,這個人作起文章來辭藻華麗,以機智靈敏名聞於世,這位段公子更有意思,科舉考試考律賦時,喜歡吃煎餅,每次只要吃一個煎餅,一韻即成,八韻竟然要吃八個煎餅,而文章出來後,則字字珠玉,讓人拍案叫絕,這位段公子的怪癖,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除了文化名人,民間也有一些毫不遜色的才子。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四川廣漢有一個小官吏叫做張陟,此人自言有一特長,能夠在各種考試中,作萬言命題作文,到了中書省考試這一天,張陟來勁了,在眾目睽睽下,開始炫耀自己的絕學,他徵得宰相同意,讓工於書法的三十個小吏在庭中環繞一圈,執筆而坐,而自己則身處圈子中間,然後讓主官命題,張陟略加思索,依題而做,口授筆寫,如此週而復始,到了午後,三十人詩筆俱成,張陟依文數字得七千餘字,就這還不滿意,非要堅持做到萬言。一旁讚不絕口的宰相趕緊制止,七千字已經足夠了,又何必萬言呢?張陟的事蹟,轟動了朝野上下,朝廷馬上下旨賞賜綢緞布帛,然後,將這位優秀人才收於國子監廣文館中,時人送雅號“張萬言”。

開元時期,山西上黨出了一個神童,叫常敬忠,十五歲透過明經考試及弟,過了幾年,五經更是爛熟於心,於是,向朝廷毛遂自薦,說自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凡是自己讀過一遍的文章,都可口述千言,皇帝下詔,讓中書省進行測試,燕公張說問他,學士你一遍能誦千言,十遍能誦萬言嗎?常才子對曰,沒有試過。張說找出一本平常人很難見到的古書,令其通讀十遍後背誦出來。常才子席地而坐,聚精會神研讀眼前這本書,每讀一遍就用手指畫地而記,讀過七遍後,彈地而起,說可以背誦了。張說有點不相信,堅持讓他通讀十遍。常才子說,如今我七遍已行,又何必要十遍呢?張說於是拿著書,對照著檢查有無差錯,常才子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開背了,背完之後,居然與張說手中古書不差一字,當時在場的人都驚為天人,無不感慨和欣羨。測試結束後,皇帝賜綠衣一件,賞賜錢物無數,令其為東宮太子屬官,專門侍講《毛詩》,也許是常才子太有才了,在後來的一百天裡,竟然三度改官,皇帝隆遇不斷,但也正是因為他太有才了,為同輩中人所嫉妒,早早就被人下毒害死。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雖然以楷書著稱於世,但此人同時也是一個才思敏捷的大詩人,《唐摭言》中披露了他的一則趣聞,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對宮中一位嬪妃非常不滿,一直想找個機會收拾了,這一天,心血來潮,召來了柳公權,面帶慍色的對老柳說,朕將降罪於此嬪妃,但是有個條件,如果你能作出一首讓我滿意的詩文來,我可赦免此妃無罪。這叫什麼事?你的嬪妃關老柳何干?老柳一想,這究竟是考究我的學問呢?還是尋機找事?不過,這救人一命是好事,於是欣然同意。武宗一指御前數十幅蜀錦,就題在這上面吧。柳公權稍加思索,口占一絕,提筆一揮而就,“不忿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老柳這是在代那位失寵的嬪妃訴說心聲啊,果然,武宗一見大喜,趕緊讓宮妃拜謝柳公權救命之恩。這叫“才子賦詩救佳人”。

元代辛文房所作《唐才子傳》,幾乎將唐朝最負盛名詩人、文學家和才子們事蹟都收錄其中,那些熠熠生輝的名字,名垂後世的恢宏篇章,為我們再現了唐朝文化事業的興盛和繁榮,唐朝為何會湧現出許多才華橫溢的詩人和才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唐朝社會的開放,經濟的發展與國力的強盛,當然也離不開科舉制度促使天下讀書風氣盛行,還有就是政治上的寬鬆,言論的自由。

TAG: 才子李白柳公權張陟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