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李自成之悲:成也不納糧,敗也不納糧

由 漢周讀書V 發表于 歷史2021-12-10

李自成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率農民軍和明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決戰,農民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率十八騎逃出,為躲避村民伏擊,藏在商洛山。李自成曾被村民伏擊,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百姓的支援,百姓認為他們是賊寇。為此,謀士李巖給李自成出了一個主意,提出“均田免賦”的諫言,還編成歌謠傳播——“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辦法果然奏效,農民軍獲得了多數百姓的支援,後勢力逐漸強大,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當時,明朝受到農民軍和後金軍的夾擊,為籌集軍餉,對百姓橫徵暴斂,而李自成的軍隊對普通百姓秋毫無犯,還不徵稅、不交皇糧。兩下一對比,百姓自然擁護闖王的軍隊。李自成勢力最強大的時候,部下上百萬人馬,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這麼多張嘴排在一起能繞地球好幾圈,一起張開,不知得吞下多少座糧倉,不收稅不納糧,怎麼解決吃飯問題呢?李自成自有辦法,那就是打劫官府,敲詐富戶,徵集糧草軍餉。農民軍後攻佔北京城,滅掉了大明帝國,建立了大順王朝。

為增加大順的財政收入,維持帝國機器的正常運轉,李自成縱容部下“拷掠”明廷的官員和京城的富人。當時各地官員和富人幾乎無人得以倖免,都被榨油式挨個“拷掠”一遍。《南明史》記載: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部將劉芳亮攻佔大名府,按照官員大小,逼迫他們交出數量不等的金銀。《永年縣誌》記載:大順高陽縣令王瑞圖上任伊始,“奉賊令逼索鄉紳,名曰‘助餉’”。《靈壽縣誌》記載:靈壽縣令郭廉“持符至靈壽,勒鄉紳捐餉,恣為橫暴”。肥縣縣令石傳聲剛一到任就“置鄉紳於獄”,嚴刑拷打,逼迫鄉紳富戶“助餉”。大順政權還設立了“催餉司”機構,專門“追贓助餉”。歷城有個催餉司官員叫張琚,對萬曆年間以來做官的三十多家官宦世家子弟嚴刑拷掠,有鐵梨花、呂公絛、紅繡鞋等令人心驚肉跳的刑具。《陽信縣誌》記載:大順信陽縣令上任後,要求鄉紳富戶子弟每戶交納五百金,限期必須交齊,按期交不上就大刑伺候。《明史》記載:李自成部下大將劉宗敏對京城明朝的勳貴、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等八百多人進行拷掠,共獲得白銀七千萬兩,對拒不交納金銀的人殘酷折磨,用烙鐵灼肉,斬斷脛骨……其場景慘不忍睹。明朝官員魏藻德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藻德輸萬金,賊以為少,酷刑五日夜,腦裂而死”,交出“萬金”,劉宗敏還是嫌少,魏藻德被酷刑折磨了五天五夜,最終被刑具夾斷顱骨而死。大順軍“追贓助餉”比比皆是,無數家庭傾家蕩產,甚而命喪黃泉,其倒行逆施引發了鄉紳富戶的強烈仇恨,由於不斷擴大打擊面。

一些鄉紳抱怨說:這哪裡是新朝的新政,依舊是流寇土匪的做法啊!鄉紳地主階層自此徹底絕望,轉而死心塌地支援“復興大明”的勢力。李自成的失敗除了得罪了鄉紳地主階層,縱容士兵一路劫掠,不分貧富,還“淫人妻女”,致使京城人心惶惶,“闖王來了不納糧”只成了一句空話,最終徹底失去了民心,導致了滅亡。

TAG: 鄉紳李自成助餉大順拷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