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家有男孩,在6歲前要教會他三種能力,比“死讀書”有用

由 代為娛樂 發表于 歷史2021-12-09

朋友家的孩子已經14歲了,由於從小就重視孩子的成績,孩子這幾年給我們賺了不少錢。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作為一個男孩,不僅社交能力差得要命,見陌生人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能說出來,平日裡沒有任何的愛好和朋友,生活枯燥乏味,倒像個“書呆子”。

那其實並不是這個寶媽的苦惱。如今,家長片面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多的家長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家的男子漢越來越缺乏“男子漢”,不僅社交能力不夠,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與同齡人差距甚遠。事實上,這是一些家庭過分重視孩子的成績,甚至是“死記硬背”,而忽視了男孩能力培養所產生的惡果。不要養廢男孩,父母最好在6歲之前教會他們三種能力。

李玫瑾坦言:有孩子的家庭,必須教會他們三種能力,最好不要晚到6歲

曾有幸看過李玫瑾老師的一次講座,其中一位觀點非常認同,特地拿出來分享給家有男孩的父母。兒童教育不應僅僅是書本教育,還應接受社會教育,即:兒童具有待人接物的能力。尤其是男孩,作為家庭的頂樑柱,這些能力的培養比死後讀書,成為書呆子要有用得多。

在稍後的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指出,兒童這些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是3~6歲。這麼說實際上是有道理的。心理上把3~6歲看作兒童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嬰兒極具自我意識,他們迫切想向身邊的人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對於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家長通常有兩種“應對策略”:

●針鋒相對,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辦事。

順水推舟,透過引導在孩子的心中埋下種子。

兩者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所得的結果也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或從容不迫,變得膽小懦弱;後者則會為孩子埋下一顆種子,讓孩子很難走歪路。

李玫瑾老師把6歲前兒童的社交能力訓練分成了三類,家長應該看看有男孩的家長。家庭有男孩,6歲前教會他們“三種能力”,孩子未來的路不偏袒

★抗挫折的能力★

據報道,2021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將突破900萬。這一趨勢將在未來繼續上升。事實上,這也是在提醒家長,擺在孩子未來的競爭必然是激烈的,尤其是將來要為全家人負責的男孩,來自事業、婚姻、家庭、養老的壓力更是成倍地增加。要想孩子在如此大的壓力下不能轟然倒下,首先要鍛鍊他們的逆商能力。當今社會上越來越多大學生尋短見的新聞,無疑是逆商價值的最好證明。汪涵在節目中也坦承說:“養孩子就是要給他們一顆強壯到野蠻的心”,這樣孩子才能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如魚得水。

★表達的能力★

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樣,作為家庭未來的頂樑柱,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前提,必須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說話能力差的孩子很難成為整個家庭未來的支柱。兒童並非家庭的“專屬”,他們必然要走向社會,這就要求他們要敢於表現力,善於表達,否則將在未來的社會里“吃盡苦頭”。

家有男孩,在6歲前要教會他三種能力,比“死讀書”有用

★情緒管理的能力★

在65年前的一項實驗中,心理學家已經證實,將來能有成就的孩子,一定是情緒管理良好的孩子。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情緒管理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更願意相信“長大了就好”,但殊不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馬虎,很可能給孩子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孩子們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情緒,反過來就會成為“情感的奴隸”,一個連情緒都無法控制的孩子,很難期望他們將來在學習上有所成就。不要讓孩子在將來受到情緒的負面影響,父母最好從孩子開始就重視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在此過程中不妨藉助一些書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家有男孩,在6歲前要教會他三種能力,比“死讀書”有用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永遠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式的長跑,要想孩子能堅持到終點,父母就必須從起步就做好一系列的準備。

只有那些看過每個彎的寶媽,才能保證孩子在賽道上不會走歪路。一位好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位博學、聰明的父母兒童閱讀的養成期越早越好。抓住黃金時期,培養好這一時期的閱讀習慣,有利於兒童形成終身閱讀習慣,使其終身受益。

TAG: 孩子能力家長男孩李玫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