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打遍六國無敵手的秦國為什麼統一天下之後最終還是敗給六國遺民?

由 鑰球健康 發表于 歷史2021-12-08

《大秦賦》的熱播讓很多人對秦朝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當他從一個諸侯國起家陸續滅掉其他諸侯國,最終取代周朝建立秦朝,展現他們強大的軍事實力。秦始皇甚至採取“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以確保秦軍對天下的絕對優勢。當然這個鑄十二個銅人也不是簡單地就是宣揚武力。

秦始皇以六為尊,12個顯然是六個雙數,也就是六陰六陽,這個顯然也有鎮國運之意,包括鑄傳國玉璽也有深意,這方面就不好深入談。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聲吼時,手中的武器並不先進。後來攻下大澤鄉,蘄等地,手中的兵力也不強。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史記·陳涉世家 》

六七百輛戰車,這是什麼概念?

蘇秦曾經遊說過燕國,他曾經說到燕國的實力“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年。”

也就是陳勝此時比蘇秦時期的燕國還要弱。燕國在戰國七雄中存在感並不怎麼強。

秦滅燕國並沒有怎麼費力,王翦的兒子王賁與李信就搞定了。

也有人說因為長城軍團在防守匈奴,征討南越的軍隊沒有回防,所以秦的主力軍不在,才打不過起義軍。

事實上章邯帶著一幫酈山徒就能將陳涉打敗了,就算主力空虛,但依舊還有滅掉他們的實力,包括滅掉項梁。

至少到項梁死時,秦朝還是擁有滅掉起義軍的實力,為什麼最終還是敗給後來紛紛樹起大旗的六國呢?

此敗非戰之失,因為秦軍依舊擁有碾壓的實力,那失在哪裡?

1、 秦二世

秦二世這個人有一個大問題:自信心不足。他總是擔心別人瞧不起他,總覺得別人會輕視他。當趙高跟他說: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

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如果你的決斷有誤,這樣會影響你的威信,那怎麼做?

天子稱朕,固不聞聲。

也就是少與大臣接觸,少參與決策,這樣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秦二世覺得有道理,真的這樣做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大臣與秦二世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這直接導致決策體系出現嚴重問題。

這個傢伙還有一個大問題,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壞訊息。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他將三十多個儒生召集起來問這是怎麼回事。

這幫儒生就說這肯定是在造反,應該立即派兵去鎮壓。

只有叔孫通說:

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大意就是明主在此,天下怎麼會有人造反呢,這些只是一些盜賊,何足掛齒。

秦二世聽到儒生的話是變色,聽了叔孫通的話大悅。這樣的舉動連個昏君都不如。

最後這幫說陳涉在造反的儒生都被法辦,說只是盜賊的叔孫通受獎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對付盜賊與對付造反,朝廷用的力度肯定不同,正因為將其定位為盜賊導致陳涉前期進攻十分順利。

秦二世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錯失了壓住火苗的最好時機。他父親秦始皇覺得李信二十萬大軍滅楚就夠了,所以棄用王翦。最後李信大敗,秦始皇此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向王翦道歉請他出山。

做這件事情的秦始皇與秦二世做出這樣舉動的年齡差別並不大,一比就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戰場本來就是瞬息萬變,這麼拖延自然就鑄就大錯。

2、 趙高

如果陳涉起來,六國之後起來,秦朝廷內部鐵板一塊倒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秦內部展開劇烈的權力之爭。

趙高對秦始皇留下的一幫重臣下狠手。

undefined

馮去疾、李斯、馮劫三重臣被清除,趙高自己任丞相。

當項羽俘虜王離,章邯等重臣的時候,大秦危在旦夕,他還在玩“指鹿為馬”的遊戲,將說實話的大臣又給處理掉。

章邯手握重兵為什麼會投降項羽?

章邯和項羽處於相持,並略處於下風之時,章邯想請朝廷增兵,派長史司馬欣前去,等了三天都沒有見到秦二世。

因為趙高不讓其見。

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原將軍孰計之。——《史記項羽本紀》

上面這段話就是司馬欣回來之後給章邯分析的,你打敗了也得死,你打贏了,趙高也會收拾你。章邯你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橫豎一死。

人到某個特定時期,信念就可能會發生變化的,特別到這種生死關頭。在這個結骨眼上,義軍的陳餘給他曉以利害,只要投降可以封王。留下是死,投降封王,反差強烈之下,大秦之最後支柱章邯選擇整編制投降項羽。

章邯的投降與趙王殺掉李牧的意義一樣,那就是要亡國了。

項羽領導的六國軍隊已經佔有絕對優勢了,雖然秦軍還有抵抗,但不足以形成戰略威脅,而劉邦跳躍式地逼近咸陽。

趙高殺秦二世,然後想投降劉邦,以實現關中封王,最終還是被子嬰殺掉。

結語:

秦二世不願意聽壞訊息,趙高禍亂朝廷,使得原來指揮通暢的指揮系統徹底壞掉了。反應完全不靈的秦朝廷給了六國,給了項羽、劉邦極大的機會。

從明面上來說秦朝滅亡是由於秦二世、趙高這二人造成的。

深層的因素自然沒有這麼簡單,主要是秦滅六國之後,沒有統治天下的經驗,轉型工作 做的不好,同時秦法過於冷酷,特別是秦的軍功爵制。

天下太平之後,去哪裡立功?這樣使得秦人階層就形成固化,缺少上升通道,秦人自己內部開始離心。

秦始皇與六國的融合工作做的不太理想,大家對秦的歸屬感遠遠低於對舊國的認知。秦法的嚴酷改變了人們很多的習慣,這樣本能引發六國遺民之恨。

打遍六國無敵手的秦國為什麼統一天下之後最終還是敗給六國遺民?

秦民的離心離德,六國遺民的亡國之恨,再加上秦二世、趙高的胡亂折騰,最強的帝國也經不起如此折騰,亡是必然的。

當然還有一個偶然因素,秦始皇傳位給仁德的扶蘇就是希望扶蘇能帶著大秦轉型,可惜他看走眼了,他最信任的李斯最關鍵的時候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背叛他。

總之秦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秦亡於天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任何偶然最終都彙集成必然。秦亡為西漢的興起做了很好的鋪墊,正如大隋的滅亡為大唐的興起做了很好的嫁衣。

這也許就是時機與國運的關係吧。

TAG: 秦二世趙高秦始皇項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