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端午到,五毒醒”,除了吃粽子,老傳統講究做3事,驅邪又避害

由 動漫的星際 發表于 歷史2021-07-19

在北方地區,有老話說:“

端午到,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意思是說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不僅天氣越來越悶熱,在民間,還會有五毒出來傷害人畜,攪得人們生活不得安寧,因此老傳統講究端午要“避五毒”。

一、避五毒

五毒是指

蜈蚣、蛇、蠍子、蟾蜍、壁虎

五種動物,“五毒醒”並不是指從字面講的這五種動物在端午時醒來,而是在穀雨時,民間就開始講究家家戶戶要“貼穀雨貼,防五毒”,等到了端午節時,這些毒蟲開始進入繁衍成熟期,如果不加以嚴範,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危害,所以稱為“端午到,五毒醒”。

而這五種動物,除了本身毒性較大以外,它們還是珍貴的中藥藥材,並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大概就是“以毒攻毒”吧~

因此,到了端午這一天,人們除了吃粽子,小孩子還要穿戴“

五毒兜

”,也就是繡有五毒圖案的肚兜,寓意著“

五毒不入,身體健康

”;還有人家用彩色紙剪成五毒影象,貼在門、窗、牆上用來避毒;或者吃“

五毒餅

”,也就是在餅上綴飾五毒的圖案,吃五毒餅也寓意著“吃掉五毒。”;還有人們將五毒圖貼在屋裡,再用針刺於五毒之上,寓意著毒物被刺死。

另外,還有“2事”是人們要做的:

二、懸艾插蒲

俗話說:“

艾為陸上虎,蒲為水中龍

”,自漢晉以來,端午節家家必插艾以應節景,唐代以後更添以菖蒲,民間為“蒲龍艾虎”。後來,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在屋簷和門上懸掛艾草、菖蒲。艾草、菖蒲,一個土裡生、一個水裡長,二者都因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而散發著奇特的香氣,這種香氣不僅可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還能幫助人們提神、殺菌,也有著“

避邪,防百病,盼健康

”的美好寓意。因此,人們都說,如果端午這天門庭有了這二位祛瘟避邪的“門神”,家人必定會平安多福~

而端午插艾還有個來歷:

據說唐末“黃巢”起義軍征戰期間,一個將軍看到逃亡的村民中,有個婦人揹著一個大男孩、手裡卻牽著一個小男孩在跑,將軍感到奇怪,於是上前詢問這個婦女為什麼牽著小的、而揹著大的孩子?婦人說:“大的這個孩子,父母都已經被亂軍殺死,如今只剩下這根獨苗了;小的是我的親生兒子,萬一黃巢軍追來,我寧肯丟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鄰家的這根獨苗。″將軍聽完婦人這段話非常感動,於是對婦人說:‘’你先回家,只要在家門邊插兩支艾葉自然平安″,後來這個訊息便傳開了,村民紛紛回家把艾葉插在門邊,果然最後大家都平安無事,百姓沒有受到傷害,而剛好那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那天的平安,每年到了五月初五就在門邊插艾,代代相傳至今。

三、喝(雄)黃酒

俗話說:“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

”。雄黃酒是毒物的天敵,《新白娘子傳奇》中就有白素貞誤飲雄黃酒,然後現出原形把許仙嚇得半死。

由於雄黃酒中的解毒劑雄黃是有毒的,所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飲用,自己不可隨便的飲用,於是,現在人們便用黃酒來替代。

端午喝雄黃酒,還有個故事:

據說當年屈原投江後,百姓們為了避免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龍所傷,便將飯糰、雞蛋等食物,將其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還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誰知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鬚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最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這就是後來人們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後來,人們在端午節飲雄黃酒,寓意著透過飲宴祈雨,希望

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而將雄黃酒或雄黃水灑在屋子外,或者塗在小孩耳、鼻、頭額和麵頰上,是寓意著“

驅瘟去毒、健康平安

。”

端午不僅有粽子香、龍舟舞,還少不了驅五毒、插艾蒲、喝(雄)黃酒驅瘟避疫求安康,這樣的端午才更具特色,節日的氣氛才更濃郁~您說是嗎?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編輯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援我吧~-~

TAG: 五毒雄黃酒端午人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