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母親拒絕小兒子輪流照顧的提議:一直偏愛你,你就得多盡孝心!

由 美食I小哥梁永奇 發表于 歷史2021-04-06

人生苦短,愛恨隨意。

文/

圖/來自網路,侵刪

01

身體一向健朗的蘇阿姨突發疾病,凌晨三點被緊急送到了醫院。

她那離農村老家有半小時車程的小兒子小威,雖說就在縣城生活,但當他得到訊息急匆匆趕到醫院後,已經接近六點。

看到病床上臉色蒼白的蘇阿姨,想到手機裡十多個未接來電,小威自責不已:自己本來離母親就沒多遠,母親生病沒能第一時間趕到就算了,反而隔了這麼久才趕到醫院,若是母親有個三長兩短,自己良心怎能過得去,又怎麼向遠在外地打拼的哥哥交代?

說到哥哥,小威突然想起因為匆忙,他還未來得及和哥哥說起母親住院這件事,想到就算哥哥再忙,也總該抽出時間回來一趟,他於是輕聲安慰了母親:“媽,您別擔心,我給大哥打電話,讓他明天就趕回來……”

未曾想,話還未說完,蘇阿姨便打斷了他,“你不用和他說這些!他最近正忙一個專案,有你在這陪我就行了,你又何必非要叨擾他、讓他回來!”

小威有些不滿,“媽,都啥時候了,你還在為大哥考慮?你生病住院,他回來照顧一下怎麼了?就算再忙,也不能不管親媽吧!不管咋說,我們兩個肯定是要輪流照顧你的,他就得回來。”

聽到兒子小威的說法,蘇阿姨不顧身體的不適,很是生氣地拒絕了他:

“以前怎麼沒見你凡事都能想著他?你不要擅作主張!你大哥比你忙,你就多擔待一點,哪能有一點事就得讓他管!我身體沒啥大礙,無非就是要住院一段時間,這裡有你不就夠了嗎?本來嘛,一直都偏愛你,你就得多盡孝心,不能在這個時候想起和你哥均攤了!”

看到蘇阿姨的態度,小威一時語塞,本來他想反駁幾句,但想到自己母親說的畢竟也是實情,他只好識趣地選擇了閉嘴。

02

蘇阿姨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小軍自從一歲斷了奶後,便留在老家被爺奶照顧,一直到他上小學,才被蘇阿姨接到自己的生意所在地。

小兒子小威,比老大小了三歲,當初蘇阿姨本來也是打算把他放在老家,但考慮到公婆年紀大、照顧兩個孩子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當時蘇阿姨和丈夫的小店生意也好了一些,於是,蘇阿姨便把小威帶在了身旁。

正是因為小威從小到大都在身邊,而且他性格活潑、嘴巴甜、很是討人喜歡,蘇阿姨對他比對大兒子小軍自是多了一點疼愛,雖說一家四口團聚後,在日常的吃穿用方面,她對兩個兒子都會平等對待,但偶爾遇到倆兒子拌嘴、打架,她還是會不分青紅皂白、下意識地就去“維護”小兒子。

在蘇阿姨眼裡,小兒子年紀小,又比較淘氣、好動,因此,對他的“關注”自然要多一點,對他的態度也相對比對大兒子寬容了一些。

就像在學習上,大兒子勤懇、上進,基本不需要蘇阿姨夫婦怎麼操心,有時成績倘若有所下降,蘇阿姨只要指責幾句,他就會更加用功;但小兒子就不一樣了,愛玩、懶散,就算是有人在一旁不離不棄地“監工”,他也是湊湊合合、得過且過,更別提學習成績了,一路讀下來,幾乎都是班級倒數,對此,蘇阿姨還不能發脾氣,只能耐著性子好言相勸,因為她只要有發火的苗頭,小兒子就會扔下一句“你們若是逼我,那我就不讀了!輟學外出務工!”

就這樣,長此以往,蘇阿姨便對大兒子愈發嚴厲,對小兒子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說,偶爾大兒子也會憤憤不平地向蘇阿姨抱怨“你們對弟弟為啥比對我好”,但蘇阿姨都是以“對你們都是一樣的,只是你比弟弟聽話、有出息,不用我們費那麼多心”而搪塞過去。

好在大兒子的確懂事,儘管他嘴上嘟囔著不公,但為人很是明理、孝順,不僅在學習上很是自覺,而且在生活上也從不讓蘇阿姨和丈夫操心,一有時間還會幫店裡打理生意。

而小兒子,整天除了和朋友黏在一起,從不知道過問家裡的事情。

也正因為此,兩個兒子有了不同的命運。

大兒子考上了一所有名的985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當地,進了一家不錯的單位,由於肯吃苦、又努力,工作慢慢步入了正軌,後來,娶妻生子在當地安了家;而小兒子,勉強考上了家鄉省會城市的一所專科學校,因為無一技之長,為人又是渾渾噩噩,畢業後在蘇阿姨和丈夫的幫助下,託關係進了一家事業單位,之後便和相親物件留在了縣城生活。

按理說兩個兒子都結婚成家也算是圓了自己的心事,但蘇阿姨每每想起都覺得有愧:

一是,兩個兒子一前一後、相隔了一年結的婚,雖說是雙喜臨門,但因為大兒媳家境較好,大兒子自己也攢了一些錢,他的婚事,蘇阿姨前前後後加在一起就給了十萬塊錢;而小兒子,從房子到車子再到

彩禮

,她給了整整五十萬。

二是,大兒子有了孩子後,她本想留下來多幫一點,也算是盡力去彌補一下他,但拗不過小兒子屢次“媽,大哥過得比我好,他可以請保姆,也可以請丈母孃幫忙,我身邊沒人幫忙,若是讓小倩(小兒媳)全職帶娃,那我的日子就過得更難”的懇求,她一時心軟,全然忘記小兒子的孩子比大兒子的孩子大了將近一歲的事實,待大兒媳出了月子就回了老家,繼續幫了小兒子。

因為這兩件事,蘇阿姨的大兒子和她冷戰了一段時間,雖說蘇阿姨特意向他解釋,表示是小兒子過得不好,自己才會多幫一點,但是,不管她怎麼好言相勸,大兒子都是不為所動,只是回覆了一句“媽,您什麼時候能像對弟弟那樣用心地為我考慮,哪怕就一次呢”,便再無他話。

03

蘇阿姨也明白大兒子心中的“不平”,她其實打算自己和老伴兒輪流到兩個兒子家中幫忙,無奈的是,在小兒子家的孩子一歲半時,老伴發生了意外,自此,她只好留在了小兒子家,一直到小兒子的孩子上了大班,她才回到老家休養。

或許是體會到自己母親的不易,自從父親離世,大兒子對蘇阿姨的態度緩和了很多,那些年,雖然他沒能常回來看看,但總會時不時打電話,逢年過節,他也會給蘇阿姨發些紅包,每到年底回家,還會給蘇阿姨一筆錢。

相對於小兒子的“應付、不愛操心”,大兒子的暖心,讓蘇阿姨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她偶爾想起自己對大兒子的虧欠,一邊心疼,又一邊自責。

有時,她也會忍不住說小兒子幾句,希望他也能懂事、有擔當一些,但每次,都被小兒子“媽,我要是過得好了就不會讓你多幫我了,你不要幹啥都拿我和大哥比”懟到無言以對。

想起往日的這些,蘇阿姨忍不住嘆息,兩個兒子兩種性格也是因為她造成的,如今她生病需要人照顧,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忽視大兒子的感受,於是,她耐著性子又和小兒子說了幾句:

“你也不要覺得心裡不平衡,你想一下你大哥,他以前被“區別對待”時會是什麼感受?從小到大,我和你父親是偏袒你,但這不代表要事事都順著你,不是給愛的時候就得多關照你、需要盡義務了你們哥倆就得平均分配。你要知道,得到的愛和要盡的義務是對等的,你對我怎麼樣,不是非要和你哥比,而是你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那一部分!當然,我身體好的時候,自然是不會麻煩你們兄弟倆的,但若是身體不適,肯定還是需要你多出力。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問題,這才不枉我大半輩子那麼偏袒你。”

蘇阿姨的這番話,讓小兒子有些驚愕,他沒想到自己的母親會如此坦白,他更想不到的是,原來,在母親心裡一直都有一杆秤。

想到母親的話確是不容爭辯的實情,小兒子態度誠懇地道了歉後,聲稱自己一定會好好照顧她,做到一個兒子應盡的本分。

04

和我聊起這些的時候,蘇阿姨說了這樣一段話:

“其實,我小兒子當時若是真不願意照顧我也會不怪他,只怪自己偏心,讓他不懂得感恩!到了我這個年紀,也該為自己著想了,不能再一味為孩子付出,以後他們哥倆誰孝順我就會對他多傾注一些心血,不能前半輩子犯偏心的錯,後半輩子再接著錯下去了,接下來我會多補償大兒子,他一個人背井離鄉確實很不容易,希望我還能來得及修復和他的感情。”

蘇阿姨的話讓我在讚歎之餘還有一些感動。

她雖然對兩個兒子有所偏頗,但沒有認為是理所應當,在心裡還能心疼一下大兒子,也能看到大兒子的付出和孝心,並且願意在餘下的時間裡多補償一下大兒子,這遠遠比那些“偏愛某一個孩子就一直偏愛下去、全然不顧其他孩子感受”的父母要強。

因為,不是所有“偏心”的父母,能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們的不平等,並且願意有所改變。

還記得《知否》中孔嬤嬤說的那段話嗎?

“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是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寧靜。雖說姊妹之間應該要互相謙讓,可也得是這個讓,或者是那個讓,總不能讓一頭讓,日子久了,父母姊妹之間,總會生出嫌隙來。”

其實,不管是姊妹,還是兄弟,但對於孩子較多的家庭來說,做父母的很難做到“公平對待、一視同仁”。

有些父母雖然口頭上會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個都是我的孩子,自然都是疼愛的”,但事實上還是比較偏愛其中一個孩子。

只是,在面對自己是否偏心方面,有的父母會“裝聾作啞、拒不承認”:明明他們日常的所言所行就是偏愛某一個孩子,卻偏偏聲稱給了孩子們同樣的愛。特別是在需要孩子們的時候,不被重視的孩子即使表現得再好、再賣力,也往往被他們認為是理所應當,得不到他們的一句誇讚,而被偏愛的孩子,哪怕只是露了一面、說了一句好聽的話,都足以讓他們欣慰、感動。

這種“心裡的天平傾斜而不自知”的行為,其實對子女來說最是傷人於無形。

當然,也有“坦蕩”一點的父母,就像蘇阿姨:他們知道自己對孩子們有所偏頗,會盡力去改變和平衡這種狀態,需要孩子們的時候,會主動要求被偏愛的孩子多付出一些、多表現一點,對不被偏愛的孩子反倒順其自然、不會太過強求。

這種方式雖然是看似“不公”,但至少不會讓被偏愛的孩子有恃無恐,亦不會讓愛少一點的孩子繼續心灰意冷。

母親拒絕小兒子輪流照顧的提議:一直偏愛你,你就得多盡孝心!

05

當然,做父母的與其到了孩子們鬧脾氣或者以其他方式去表達內心不滿,才發現自己對待他們沒能“一碗水端平”,不如儘早一點去改變、彌補和挽救。

有一句話叫: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雖說絕對的公平,誰都難以做到,但父母可以縮小對待孩子們的差距,不管孩子本身怎樣,都儘量照顧到他們的感受,而不是懂事的孩子被忽視,愛哭的孩子卻一直有奶吃。

要知道,很多時候,越是被寵的孩子越覺得父母的愛、付出是理所應當,以至於越是不容易感恩、孝順,反而越是不被重視的孩子因為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鼓勵,越是明理和孝順。

切不可等到需要孩子們盡孝心,被寵的孩子不管,不被愛的那個孩子也不願意過問時,以“我生養了你,你就得孝順”去道德綁架和強求他們。

就像父母生病住院這件事,包括晚年的

養老

,對子女來說,很考驗耐心和良心。

能不能真心實意的照顧、回報父母,不僅取決於子女,更取決於父母們本身。

父母有沒有一個好的言傳身教,有沒有給子女做一個好的榜樣,有沒有對子女一視同仁,其實,才是決定你們是否幸福的根本。

TAG: 阿姨小兒子大兒子孩子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