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由 娛心於情 發表于 歷史2021-05-23

他們是共和國的赤子,也是我們的父輩。

他們一個個相繼離開,用背影提醒後代:

吾輩當自強。

1

5月22日,是共和國曆史上,舉國悲痛的一日。

雲南大理、青海果洛、陝西商洛,三地同震,山搖地動,人間嗚咽。

下午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稻失主人,田失守望,國失脊樑,吾失偶像。

怎麼叫人不悲傷!

今年3月,袁隆平還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搞科研。

就因在科研基地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多器官衰竭,引發身體不適。

初入院時,他每天都要問醫護人員:“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聽見護士說是28℃,躺在病床上的老爺子急了:“這對第三季雜交水稻有影響!”

神志清醒時,他躺在病床上,言必談水稻,念念不忘的,始終是弟子們能把雜交水稻事業發展好,把雜交水稻推廣好。

他走之前的幾天,已經無法講話。

他走時,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他的孩子們和弟子們說,他的遺言早已栽種在中國大地上。

那個讓我們吃飽飯的人,永遠地走了。

再也沒法像過去那樣,笑眯眯地出現在滿眼金黃的稻田裡,用地道的湖南話說出幽默機智的段子,自嘲自己是“有偶像包袱的90後”梗王。

歲月和病患,如此殘忍。

殘忍到不會對功勳和偉人、國士和赤子,網開一面,多留一載。

在相繼離開的共和國赤子中,袁隆平無疑是最接地氣的那一個。

14億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敬,無人不愛。

這是因為,在漫長而艱辛的歲月裡,為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他始終和泥土為伍,和水稻作伴,和老農無異,把畢生心血都用在攻克雜交水稻上。

樸素執拗得如同我們故鄉的父老,真誠幽默得就像我們身邊的親人。

而他,明明就是中國當代的神農啊。

他是我國研究和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他不僅解決了14億國人的溫飽問題,推動了《反食品浪費法》的實施,而且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萬眾矚目的貢獻。

他是一名真正的耕耘者,播種者,救人者,建功者,博愛者,智慧者。

他說,中國人民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說,“我畢生的追求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他說,一粒糧食能絆倒一個國家,也能拯救一個國家。

他說,他平生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他說,他這一生,都在為年少時做的那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的夢而追逐,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赤子之夢,即是中華之夢。

稻花飄香,只為國之口糧。

所以,聽聞他逝世的訊息,山河才如此震動,國人才如此悲痛。

“你怎麼哭了?”“我也不知道,我看到有個超人走了,他戴著草帽,彎著腰……對了,他還朝我笑,問我吃飽了嗎?”

“你怎麼回他?”

“我說,我中午把飯乖乖吃光了,他才捨得離開。”

是的。

他就連最後的告別,都如此溫暖人心。

在一個週末吃罷飯的慵懶午後,在一場夏收即將到的豐收時刻。

恰如他這樸素無華又功在千秋的一生。

從此後,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都當常憶袁公。

2

壞訊息都是成波來襲,父輩們正在攜手離去。

5月22日13點02分,在袁老離開我們5分鐘前,共和國痛失另一名赤子——“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吳孟超是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創始人。

他從醫78載,自主創新30多項重大醫學成果,建立我國肝臟外科論基礎。

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完成了一萬六千多臺手術,平均每年220多臺;

他使我國肝臟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手術成功率和術後存活率,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70多年的醫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因為常年手握手術刀,他右手食指嚴重變形。

因為手術時要站得穩,用力抓地,他雙腳的第二個趾頭都“默契”地壓在大拇腳趾頭上……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96歲高齡時,依然堅守在門診、手術和病人的病床前。他說,“有一天,如果我倒下了,我希望是倒在手術室裡”。

如今,活躍在肝膽治療一線的中國醫生,很多都是他的徒弟,或者他徒弟的徒弟。

他曾叮囑他的徒弟們:

“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

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有時是窮盡的,唯有不竭的愛才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

在他看來,一個好醫生,要眼裡看的是病,心裡想的是人。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是的。

凡是愛無法治癒的,藥物也無能為力。

醫者之心,貴在見苦,見人,見眾生。

赤子之心,貴在赤誠,無私,且慈悲。

3

從99歲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到91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著名物理學家閔桂榮,到“中國鑽頭之父”沈忠厚……

僅僅2021年,我們已痛別10多位兩院院士和國之脊樑。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僅2021年,我們已痛失10多位兩院院士

他們誕生於動亂貧瘠的舊中國,見證了蝶變發展的新中國;

他們對國家、民族和同胞,有著深切憂慮和滿腔熱愛;

他們在某個領域孜孜不倦地探索,用幾十年如一日的鑽研,填補國家的某項短板;

他們歷經了諸多苦難和輝煌,卻始終心懷敬畏和謙卑,心裝人民之苦和國家之利;

他們為我們打下江山社稷,排除饑荒病痛,擋住槍林彈雨,守住歲月靜好;

他們是共和國的赤子和功臣,是我們的父輩和偶像,也是我們的哲學和信仰。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他們曾是擱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也曾是擋在我們和恐慌之前的一道牆。

他們在,我們就心安。

他們走,我們才無措。

但我們,在他們庇護下長大的我們,在他們守望中成長的我們,最終還是要在離別和失散中,抖掉身上的膽怯和懦弱,甩掉心裡的猶豫和忐忑,在趔趄之中堅定地沿著他們的足跡,走向前去。

因為,我們站立的地方,是父輩們打下的江山。

我們站立的地方,

也是子孫們出發的起點。

當父輩攜手老去,吾輩當覺醒自強。

從播種每顆種子,愛惜每粒糧食,專注每件小事,做好本職工作,熱愛某個領域,端正每次發心,走好每段人生,善待每個同類,投身這個時代,守護這片土地,開始。

這樣,當稻田金黃,山河無恙,後代安康,國家富強,我們才有資格站在陽光之下,對天堂裡的父輩說:

這盛世,如你所願。

這中國,如你所盼。

他逝世5分鐘後,袁隆平也走了:我們的父輩,正在攜手離去

謹以此文,送別袁老和吳老,致敬偶像和父輩。

父輩正在攜手老去,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TAG: 水稻父輩雜交我們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