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在蘇北的豐縣有一個村莊,孔子的後裔在此繁衍生息

由 yubodeland 發表于 歷史2021-05-15

圖文:張念柱

豐縣城西四十餘華里,有一自然村曰“孔店”,隸屬於趙莊鎮,此村與周邊自然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世代相睦,互結姻親。

數百年來,他們在這片

土地

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週而復始地生活著。但是,人們只知道孔店孔家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同姓,卻不知他們與山東曲阜一脈相承的關係。

孔店大街

孔氏寓豐與聖廟滄桑

孔店孔姓是曲阜至聖先祖後裔中興祖長子孔仁玉孔宜的一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4年)孔克綱來豐縣任教諭,他次子孔希杗(音mang)隨任,洪武七年(公元1376年) 孔克伸亦來豐任教諭,其弟孔克靜隨任,及孔克伸奉詔任曲阜縣令,孔克靜與孔希杗便在豐縣安了家。

他們雖然在豐縣安家,但每年沒忘要長途跋涉到曲阜祭祀先祖,幾百里路程來往諸多不便。

成化二年 (公元1466年)孔彥彝請示曲阜要求在豐縣建廟封土,以便豐縣孔氏後裔祭祀先祖方便。請示獲准,寓豐孔氏族人鳩工庀材,擇黃道吉日奠基,聖廟竣工,方便了豐縣孔氏後裔祭祀先祖。

然明嘉靖五年(公元1522年)黃河決口,黃水氾濫,孔廟淹沒,孔氏族人亦流離失所,後近百年孔廟未得到修復。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有塾師甄龍光看到明朝尊孔崇儒,便倡議孔氏族人在聖廟原址重修聖廟,年餘一座新的聖廟拔地而起。

聖廟前是一寬四米,高四點五米的照壁,照壁額書“聖旨”二字,照壁兩邊木雕對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照壁往北五十米是山門,再十五米是聖廟正殿,兩側是東西廂房。聖廟內外柏樹葳蕤挺拔,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正殿長十米,寬五米,宏偉壯觀。大殿正脊中間是“二龍戲珠”圖案,“珠”上方是高六十釐米,寬五十釐米的神龕,裡面供奉的是孔子神像,兩邊對聯“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殿脊兩端神獸曰“馼”長尾外翹,栩栩如生。大殿房頂前寬後窄,前面每間各有一個由黃綠琉璃瓦組成的菱形圖案,屋面上還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磚質人俑,每

個人

俑用釘子和低瓦相連,共四排,每排十八名,十分壯觀。房頂的兩邊的神獸排列整齊,上面是兩座海馬,下面是公雞和鯉魚。

踏上殿前五步臺階,步入殿內,迎面是一張八仙桌子,桌子上放著高一百二十釐米,寬八十釐米的黑色檀木製成的祭祀牌樓,圖案精緻細膩。八仙桌前放著五個香爐,供人們祭拜焚香。大殿內有兩個廊廡,頂著東西兩個大梁。

東間立有一座石碑,記載著建廟的時間、原因、過程及籌建人;西間也有一座石碑,正面有“聖旨”二字,背面文字風化斑駁不可識讀。大殿內側門額上也有一塊木匾,上書“派衍尼山”四個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間豐縣縣長田菅所贈送。

第二次修建的孔家聖廟,歷經四百餘年滄桑,可惜毀於缺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年代,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現置放新建“聖碑水韻”廣場的原孔廟內的兩塊石碑

西支河風波

現在發源于山東單縣辛羊廟一帶的高河流入豐縣境內叫西支河。西支河由南往北穿孔店自然村而過,這是解放後人民政府水利設施部署的一部分。解放前這條河是繞道孔店莊東的。解放前為何這條河要繞道,事情是這樣的:豐縣王溝鎮趙廟村有一員外叫劉豔香,孔店南的安莊村是他的下莊子(下莊子:我們這裡稱大戶人家在本村外擁有的土地上讓其僱工在此居住管理)有幾百畝土地,地勢低窪,上游積水順勢而下,積聚安莊。

劉豔香幾百畝地遇到澇災時幾乎顆粒無收。他計劃將此積水引流到西支河,若將此水引流到 西支河,必須穿孔店村而過,此線路距孔家家廟也就十米左右,孔家怕自家風水遭到破壞,自是不願意。當時劉豔香就用牲畜拉著犁子,僱工跟在後面用鐵鍁將土翻出,於是與孔家族人發生爭執。

劉豔香有一哥叫劉子翰,(劉子翰,字青田,清光緒時拔貢,漢高祖七十二孫,誥授奉政大夫,委署侍讀,內閣中書)劉豔香自恃財粗勢大,不願善罷甘休。此時孔店有一秀才聚孔氏家族與之抗衡。

秀才那時雖不算什麼官,但也享有豁免差徭,見縣令不用下跪,知縣不可對其用刑,如遇公事可親見知縣的待遇。而孔家秀才又高其他秀才一等(其他秀才不戴頂子,孔家秀才是戴頂子的秀才)因而高河與西支河聯通事宜擱置數年,後有劉子翰修書與孔家溝通,才得以繞道孔店莊東進行。

穿孔店自然村由南往北的西支河

對聯衍生的故事

豐縣到單縣的古老公路穿孔店村而過,孔店村西頭路北便是孔廟。孔廟大殿上面黃綠琉璃瓦組成的菱形圖案加之殿脊飾物,使孔廟顯得金碧輝煌。

人們駐足觀看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廟前照壁對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字樣。因而孔家後人總炫耀說:某年,有一武官騎馬經過孔店,在莊東頭撞倒一小孩,人們讓其下馬賠禮道歉,但騎馬者置之不理,打馬而去,到孔廟前人們追到他,讓他讀讀對聯,騎馬者無奈只好牽著馬,回到莊東頭向小孩及家人賠禮道歉。

某年,一外地官員坐轎經孔廟而未下轎,孔氏後人見其對先祖不尊,於是一眾人手持木棒,追上轎子,令其下轎,回到孔廟,賠禮放行。

昔日的繁華與今朝的興起

古老的豐單公路在沒有往北栘之前,孔店村西距單縣終興18華里,東距豐縣許廟18華里,當時,人們做生意,出差等社會活動主要靠步行,孔店村是人們往返豐縣、單縣之間歇腳點。因而孔店村當時有食品、菸酒、雜品、飯館、客棧等店鋪十幾家。每年農曆二月初三一次年會,其時各種劇種演唱,雜技表演,各種手工製作,各種食品,真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遠路趕會(主要是為聽戲)是帶著乾糧的,直至夕陽銜山,夜幕降臨,人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七十年代,豐單公路北移,孔店的店鋪失去了顧客,漸漸地自行關閉,另尋其他門路了。

而今的孔店村已是一個八百多人十幾個姓氏的村莊,小麥、玉米、大蒜是主產作物,年輕人多去外地打拼,而且多數小有成就。孔店村道路戶戶通工程,全是在外務工者捐獻的愛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秦立永倡導,“江蘇海事局”支援,村幹部劉立舉、孔純東主持,村民協助,投資近二十萬元,在聖廟原址東南八十米處西支河東岸建一文化廣場,將孔廟石碑立於廣場一隅,命名“聖碑水韻”廣場。

新建聖碑水韻廣場

新建成的廣場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又集美化、亮化、健身、休閒娛樂於一體,既呈現至聖先師的儒家風範又充滿了現代文明氣息,是村民的文明超市,精神家園,相信孔店村民在圓中華偉大復興夢的新時代定能做出新業績,創出新輝煌。

TAG: 孔店豐縣聖廟孔家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