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4招搞定肩袖損傷的MRI,給你一點診斷思路

由 放射沙龍1 發表于 健康2021-04-17

肩袖是覆蓋於肩關節前、上、後方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腱組織的總稱,位於肩峰和三角肌下方,與關節囊緊密相連。

肩袖損傷的分類

肩袖損傷分為

肩袖腱炎

肩袖撕裂

兩種情況。其中,絕大多數肩袖損傷是由於肩袖腱炎引起的,肩袖腱炎又分為

肩袖肌腱炎

鈣化性肌腱炎

兩種,肩袖腱炎一般及時進行綜合治療即可恢復。

肩袖損傷從損傷部位上可以分為肩袖部分或全厚撕裂肩袖撕裂,從發病急緩上可以分為急性撕裂或慢性撕裂,從原因上可以分創傷性肩袖撕裂或退變性撕裂。

肩袖損傷對保守治療反應不佳,需要進行手術。磁共振造影檢查(MRI)能很好的檢查出肩袖損傷的種類、部位、急緩等情況,給臨床提供很好的輔助。使患者儘早恢復到正常的功能活動。

下面這張圖簡單歸納了肩袖損傷的分類,方便大家理解:

肩袖損傷的原因,可分肌腱內因素、肌腱外因素、急性創傷三種情況。

1。肌腱內因素:

(1)過度勞損和年齡相關的變性(機械損傷、炎症介質、降解酶表達改變);

(2)隨年齡增長的區域性血供下降。

2。肌腱外因素:

(1)原發撞擊:3型肩峰、肩鎖關節下方骨贅、喙肩韌帶增厚等;

(2)繼發撞擊:束縛肱骨上抬的力量減弱(胸大肌、大小圓肌、背闊肌)、其與肩峰反覆撞擊。

3。急性創傷:外力導致肩袖撕裂。

肩袖損傷的診斷思路

一定要掌握肩袖正常的MRI表現,在掌握肩袖正常MRI的基礎上,熟悉各種偽影、變性、撕裂的訊號,肌腱的形態,如果是肩袖損傷,還要會評價肌肉萎縮程度。具體要點是如下4點:

至少在2個平面評估:

岡上肌腱(冠、矢)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軸、矢);

肌腱訊號:

魔角效應、變性與撕裂訊號鑑別;

肌腱形態:

注意觀察關節面的撕裂;

評估肌肉萎縮:

橫截面積、脂肪侵潤。

魔角效應(下方圖片所示為肩袖退行性病變)

Magic horn效應,既是MRI的魔角效應。正常情況下肩袖退行性改變或撕裂所致的訊號異常會產生魔角效應。如果成像的結構與主磁場呈55度夾角,區域性組織的T2值會顯著增加,表現為高訊號。特別是在短TE時表現明顯,當TE增高或者使用STIR序列成像時魔角效應消失,這個偽影最常出現在肩關節岡上肌肌腱成像,在冠狀位脂肪抑制PD成像上岡上肌肌腱附著處表現為稍高訊號,極似岡上肌肌腱附著處撕裂。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用脂肪抑制T2WI掃描,以排除魔角效應。可重新擺放病人的體位來避免魔角現象的發生,或者選擇合適的TE來做T1WI及PDWI來避免假陽性誤診。

T1 FSE Fat Sat與PD FSE Fat Sat

PD FSE Fat Sat

增加MRI檢查時的TE值後,影象如下:

TE=35

TE=70

當增加TE值,魔角效應依然存在,並不是偽影,而是退行性病變。如果增加TE值,魔角效應消失,則是偽影。

鈣化性肌腱炎

4招搞定肩袖損傷的MRI,給你一點診斷思路

4招搞定肩袖損傷的MRI,給你一點診斷思路

岡上肌腱、岡下肌腱滑囊面磨損,邊緣毛糙

肩袖撕裂

岡上肌腱全層撕裂,累及岡下肌腱。

看肌腱撕裂時要至少在兩個平面看:

4招搞定肩袖損傷的MRI,給你一點診斷思路

斜冠、斜矢上的影象

4招搞定肩袖損傷的MRI,給你一點診斷思路

岡上肌腱全層及腱間撕裂

4招搞定肩袖損傷的MRI,給你一點診斷思路

岡上肌腱、岡下肌腱巨大撕裂,上述肌肉萎縮

MRI可幫助確定肌腱損傷的損傷部位和嚴重程度,尤其是MRI可以清晰的顯示肩袖的部分撕裂,對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在MRI對肩袖損傷的診斷上,至少在2個平面評估,注意肌腱變性與撕裂訊號鑑別,肌腱的形態,如果有肌腱損傷,則要看是否累及肌肉,評價肌肉的萎縮程度。

【版權宣告】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絡刪除

TAG: 肩袖肌腱撕裂損傷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