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肥胖的關係,你知道多少?

由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發表于 健康2021-12-08

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但其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只能籠統地說是遺傳因素和諸多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結果,其中飲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同樣的飲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肥胖發生情況卻不盡相同,其原因除了遺傳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以外,腸道微生態環境應該是聯絡飲食與肥胖發生的關鍵環節。腸道微生物是寄居於人腸道內微生物的統稱,其數量超過人體細胞數量的10 倍,所含的基因資訊量是人體的100倍以上,腸道微生物菌群可以看作是“被忽略的人類器官”。菌群與宿主之間,以及菌群、宿主與環境之間,形成了一個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的微生態系統。

腸道微生物菌群可以看作是“被忽略的人類器官”

肥胖是由於能量吸收超過能量消耗,過剩的能量轉化為脂肪所致。近年來的很多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肥胖的發生密切相關。

一方面,腸道微生物可透過影響機體能量吸收與代謝引起肥胖。腸道微生物能將人體不能消化的物質分解為可被人體利用的成分,例如腸道中的纖維素消化菌與半纖維素消化菌能分解人體腸道不能消化的植物多糖(如纖維素、半纖維素),為宿主提供能量;某些腸道菌能干擾對能量消耗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表達,促進脂肪的合成和儲存;高熱量飲食會使一些條件致病菌產生內毒素,進入血液,產生“ 低度慢性炎症”,減弱機體的代謝效率,導致肥胖。

另一方面,肥胖也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從而透過影響消化效率進一步導致肥胖。有研究發現多形擬桿菌(功能是增加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從而減緩飲食誘導的肥胖)的數量在肥胖者腸道內明顯降低。因此腸道微生物和肥胖之間常形成“惡性迴圈”。耶魯大學Shulman 教授在對腸道微生物產物的研究中發現,醋酸鹽(Acetate)是導致肥胖的關鍵所在。不同人腸道菌群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存在差異,這解釋了為什麼“一樣的飲食不一樣的體重”。

腸道微生物菌群可以看作是“被忽略的人類器官”

近年來,西方國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肥胖密切相關人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在明顯下降,但肥胖發生率在快速增加,二者之間呈顯著負相關的關係,分析原因,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影響胃泌素等因子分泌以外,也可能與治療過程中使用抗菌素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益生菌有一定關係。

益生菌透過改善宿主腸內微生態平衡在增強腸道和機體免疫力、調節營養素代謝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被廣泛應用於一些臨床疾病(營養不良、乳糖不耐受、腹瀉等)的治療和食品行業,有助於改善食慾和促進體重增長。在益生菌治療肥胖和減體重方面,研究最多的是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其是否具有減肥作用取決於菌株的種類。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被批准可用於食品的益生菌有雙歧桿菌、乳桿菌、鏈球菌和芽孢桿菌共4類24種,上述影響體重的益生菌均在其列。從肥胖預防的角度來看,嬰幼兒期為腸道菌群建立、發育穩定的重要階段,並且腸道菌群受分娩方式、餵養方式、食物種類等因素的影響,應用益生菌對生長髮育正常的兒童和嬰幼兒進行肥胖預防,保證嬰幼兒期腸道菌群的正常建立和發育,對於後期乃至成年的健康會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在圍生期實施鼠李糖乳桿菌干預改善腸道菌群,可以透過抑制生後前幾年(主要是學齡前期)的脂肪聚集來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這為益生菌干預肥胖研究指出了方向。

湯清平主任醫師指出,關於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的關係,還存在很多未知領域需要探索,比如哪些關鍵菌群與肥胖發生有關,它們都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從腸道菌群的調控、益生菌應用等環節尋找新的肥胖治療和預防“靶點”,可能成為將來治療肥胖的有效策略。對於我們而言,維持腸道微生物的穩定與平衡對維護自身健康非常重要,生活中應慎用抗生素、避免過於疲勞和暴飲暴食等,以免引起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紊亂,同時可透過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群的補充及提高膳食纖維的攝入,建立以有益菌為主的良好的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維持機體健康。(詹海蘭)

TAG: 腸道肥胖菌群微生物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