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關於步態姿勢,你應該知道這些

由 小朱談康復 發表于 健康2021-06-15

步行簡析

從不同的角度,賦予了步行不一樣的含義。顯而易見,步行及其涵蓋的一切內容對人類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習行走,是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對於偏癱患者或者下肢骨折的患者,行走可能需要重新認識以及在學習一下。

行走節律與步頻

正常步態是有節律的和省力的。多數人以每分鐘112到120步的速度行走。每一步行週期的時間,即一隻足兩次著地之間所用的時間大約為一秒。以這種速度行走,能量消耗是最小的。

步長

右足邁出的距離與左足一致,平均步長大約78cm,老年人步子略小,身材高大者步長大於身材矮小者。

步寬

雙足之間的距離稱為步寬。略小於兩髖關節的距離。有的研究發現,平均步寬為0。8釐米。兩腳間距離恰好允許一隻腳邁過另一隻腳而不受阻礙。如果兩腳間距太大,將需要過度的、費力的把重心向支撐腿上側移。

膝關節

支撐相的膝關節從不完全伸展,也不過度屈曲。當身體前移至支撐的腿上時膝伸展,但仍保持5°到10°的屈曲,與站立姿勢下膝關節的角度一致。在整個步行週期中,膝關節的完全伸展,只在擺動相的足跟著地之前產生,以達到需要的步長。

髖關節

擺動相髖關節屈曲只有大約30°,下肢的運動更多是反應性的,是身體前進的動量引起的結果,而不是腿的主動抬高。支撐相終末髖關節伸展大約10°,其幅度大於站立姿勢時的髖關節伸展。

骨盆

步行過程中骨盆相對水平,只有3°的前、後傾,骨盆還有輕微的側傾,因此擺動側略低於負重側。

軀幹

軀幹是直立的。胸椎有輕度旋轉,其幅度小於骨盆旋轉,且方向與之相反。

當行走速度小於每分鐘70步時,無旋轉產生。

手臂

以正常步速行走時,軀幹旋轉,上肢前後交替擺動。當行走速度降到一定程度時,胸部停止旋轉,不再擺動。

上肢擺動並不是必要成分。在功能活動的過程中,為了穩定的攜帶物體,比如拿一碗水行走時,上肢擺動會被自然地抑制。

前進的動力

我們並不主動從髖部抬腿向前邁步,向前擺動是因為支撐地腳主動蹠屈離開地面,這產生了最重要的推動力。向前的動力來自於足尖向下蹬地的反作用力。

如何走的好,來自於我們身體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一處掉鏈子,就有可能造成我們走路搖搖晃晃,一瘸一拐。瞭解這些走路的知識,可以幫助需要的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復,也可以自我診斷步態是否有些小問題。

end

TAG: 行走擺動髖關節步長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