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小兒麻醉的一些新發現2

由 小麻哥的日常 發表于 健康2021-05-25

今天看了2021年第4期《臨床麻醉學雜誌》,發現發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小兒麻醉方面的內容,這裡簡單綜述一下,看看目前小兒麻醉有哪些新的發現?

術中:

肌松藥的使用有利於氣管插管、有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但肌松藥的使用可能導致甦醒期氣道意外的發生率增加,如何更好的管理肌松藥呢?當四個成串刺激(TOF)第一次肌顫搐(T1)到達最大阻滯時進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時閉環組(C組)使用T1閉環模式,設定T1=20%為增藥的條件,調整順式阿曲庫銨用量,增藥量5 μg•kg-1•min-1,維持量0。2 μg•kg-1•min-1。間斷組(I組)在T1≥20%時靜注順式阿曲庫銨0。03mg/kg。結果發現與傳統間斷給藥比較,閉環靶控輸注順式阿曲庫銨應用於腹腔鏡手術患兒的肌松

恢復更快

說明靶控輸注藥物更為精準。

在測定低齡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臟超聲檢查鎮靜時右美託咪定滴鼻的半數有效劑量(ED50)時發現,手術糾治對其藥效學無顯著影響,低齡先天性心臟病嬰兒手術糾治前後右美託咪定滴鼻鎮靜檢查劑量

無需調整

在開顱手術液體治療時,患兒每搏量變異度(SVV)與脈壓變異度(PPV)相關性較差,傳統液體治療和目標導向液體治療(GDFT)時SVV與PPV的相關性相似,

不建議用SVV取代PPV作為GDFT的指標

術後階段:

甦醒期方面,發現

腦狀態指數(CSI)中的皮層下興奮指數(SCEi)、皮層興奮指數(CEi)、焦慮指數(ANXi)和舒適指數(CFi)均

可有效預測齲齒手術患兒全麻甦醒期躁動的發生

,但SCEi的預測效能最高。(

在臨床上可以進行CSI相關監測,及時干預,減少甦醒期躁動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

不同全麻藥、不同的組合也影響患兒甦醒期躁動和譫妄,七氟醚+地氟醚組(SD組)、丙泊酚組(PP組)和丙泊酚+地氟醚組(PD組)甦醒期躁動發生率明顯低於七氟醚組(SS組)(P<0。05)。SD組甦醒期譫妄(ED)發生率明顯低於SS組和七氟醚+丙泊酚組(SP組)(P<0。05)。SD組和PD組甦醒時間和拔管時間明顯短於SS組、SP組和PP組(P<0。05)。說明

七氟醚複合地氟醚全憑吸入麻醉能降低扁桃體和/或腺樣體切除術患兒EA和ED的發生,同時縮短甦醒時間和拔管時間

。(

臨床上最佳化用藥組合也很重要

術後鎮痛方面,發現:

與布洛芬栓納肛比較,布洛芬注射液靜脈給藥可有效減輕腹腔鏡下腹股溝斜疝修補術患兒的術後疼痛,對阿片類藥物術後鎮痛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說明多模式鎮痛不僅關注藥物還要注意用藥方式。

總量相同的情況下,較0。15%、0。20%羅哌卡因,超聲引導下0。25%羅哌卡因0。4 mg/kg雙側腰方肌阻滯可推遲腹腔鏡疝囊和鞘狀突高位結紮術患兒術後12 h內首次補救鎮痛時間,且鎮痛效果更好。

說明局麻藥的濃度也影響術後鎮痛效果。

小兒麻醉的一些新發現2

TAG: 甦醒患兒鎮痛術後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