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商鞅為何說:“只有弱民 ,才可以強國”?

由 右儒談情娛 發表于 遊戲2021-06-27

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一段大的分裂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戰國七雄們不斷的尋求增強國力的機會,不斷的尋求變革。因此在這個時代誕生了兩個分格差異巨大的改革家,他們分別是管仲和商鞅。

這兩個人皆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商鞅提出的民弱國強政策,更是帶著濃濃的法家色彩。而管仲雖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他提出的強國富民政策卻是有著濃濃的儒家色彩。

其中商鞅的變法內容,似乎已經脫離了我們的常規認知,國民皆弱的話,國家又怎麼能強起來呢?商鞅提出這一政策的內涵是什麼,又能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懷才而不遇

商鞅原名公孫鞅,因為其是衛國人又被稱之為衛鞅。商鞅的出身並不低,他還是衛國公的遠房親戚,後在衛國被魏國滅掉之後,隨眾人加入魏國。由於商鞅從小就聰明好學,尤其喜歡刑名之學。因為商鞅的聰明才智,在他長大之後更是受到魏國相公叔座的賞識,並一躍成為公叔座的門客。

雖然商鞅很有才幹,但是苦於公叔座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來提拔他,就這樣商鞅在公叔座的府中一直鬱郁而不得志。

在之後有一天,公叔座突然病重臥床不起,當時的魏王就來探望公叔座,並對公叔座問到“相國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的話,我魏國又當如何是好啊!”

在聽到魏王的話後,公叔座略作沉思便把商鞅推薦給了魏王,並囑咐魏王“商鞅乃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希望大王能夠任用他。就算大王不打算任用商鞅,也千萬不能讓其離開魏國,實在不行就殺了他。”

但是當時的魏王並沒有看中尚且年輕的商鞅,只當公叔座是病糊塗了。既沒有重用他,也沒有殺他。商鞅眼看如此,也斷了自己在魏國發展的念想,遠走他國尋求發展的希望。

商鞅在輾轉之下來到了秦國,當時的秦國還是由秦孝公掌管大權的,秦孝公想要恢復秦國往日的風采,於是主動尋求變革,在全國上下頒佈求賢令

。但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等多方面的限制,變法不能直接進行,於是秦孝公便把所有大臣和求賢令招來的人才聚集到一起,共同商量變法的可行性。

不出秦孝公預料,眾大臣在聽到訊息後紛紛表示反對,召集的人才也都沉默不語,就在這時商鞅站了出來和大臣們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

在商鞅發表了自己的言論後,秦孝公立馬就被吸引了,但是卻並沒有打算採取並重用商鞅的意思。於是商鞅又發表了自己富國弱民的思想,秦孝公聽可謂是喜顏於表,在私下多次傳召商鞅,兩人更是常常暢聊通宵卻毫無倦意。

強國弱民

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都在追求強國富民,而商鞅卻反其道而行之追求強國弱民,這樣的思想真正能夠行得通嗎?

強國弱民一詞,從本意上來看是透過弱化人民,來達到強化國家的目的。商鞅所在的春秋戰國時代是群雄割據的時代,諸侯之間常年征戰不斷,社會秩序不穩定。從而導致了很多老百姓們居無定所,有很多人今天還在秦國,等第二天已經跑到魏國去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力量很難團結起來,一個國家越弱,百姓就會越會敬而遠之,國家也就會從而漸漸的走向衰亡。

因此商鞅提出了弱民的想法,這一想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限制國家人才的流失,阻止百姓四處漂泊的。

具體方式就是透過阻礙老百姓思想上的活躍,禁止農民過多的接觸外來的人和事物,透過阻礙他們與各種思想知識之間的聯絡,來讓農民被束縛於土地之上,這是商鞅為了讓秦國的土地被快速的開發,農業能快速地進步,而想出來的權宜之計。

商鞅的弱民智想法並不是為了弱民力,當時的時代是諸子百家崛起的時代,眾多思想如井噴式爆發出來。

而農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再加上資訊的閉塞,從而導致他們接觸到的思想很多都是極端的思想。長久在這種極端的思想中很容易導致百姓沉迷在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中,從而習慣於不務正業。

當時很多百姓都是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中,富家子弟一心鑽研詩書,民眾習慣於投機倒把,囤積奇賣的生活。

從而導致無人從事勞作生產,一個國家漸漸的只能從內部被掏幹。所以商鞅在當時重農抑商,讓人民上說話多做事,弱化他們每天吹牛抬槓的精力,讓他們把這些精力都放到勞作生產上。

懲奸揚勤

商鞅為何說:“只有弱民 ,才可以強國”?

商鞅建議秦孝公鼓勵那些辛勤勞作,積極參與農業勞作和投身軍隊的百姓,並對他們進行推崇,鄙視那些習慣於油嘴滑舌、投機倒把的刁民。

當百姓們看到那些從事農耕和戰鬥的人都得到了加官進爵,而那些油嘴滑舌之人卻是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拋棄那些旁門左道,從而走上正確的道路。

商鞅的弱民之法,也可以看做是富民之法。他教會了人民腳踏實地的生活,而不去想那些投機倒把、偷奸耍滑的旁門左道。自古以來有哪一個國家是靠著偷奸耍滑來讓國家久盛不衰的,有哪一個商業帝國不是靠著誠實守信來慢慢積累出來的。

商鞅為何說:“只有弱民 ,才可以強國”?

小結

商鞅的強國弱民並不是愚民之法,兩者在本質上也有著天大的區別。弱民之法是為了讓國家強大復興,而愚民之法卻只是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而想出的一系列愚弄百姓的方法。兩種方法一者為公一者為私,境界都不一樣又怎能混為一談呢。

商鞅的弱民政策是為了當時的秦國而臨時制定的,只是為了扭轉當時的風氣,為了國家富強而想出來的權宜之計。

但是這種思想卻被其後人變得更加極端化,不僅禁止農民接觸任何知識,還想讓農民世代都被束縛在土地之上。這也使得後人在想到商鞅的強國弱民的政策時,都會想到愚民一詞。

商鞅的弱民之策是為了強國而研發出來的,但是如果這個政策被用來滿足君王的一己私利,那麼必定會事與願違。相信弱民之法後來走向極端也是商鞅不願意看到的吧。

TAG: 商鞅公叔弱民秦孝公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