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古代鬧饑荒,為什麼不捕魚打獵呢?

由 奧森網路思妤 發表于 遊戲2021-06-21

在封建時代,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古代經濟體制最怕的恐怕就是大規模的饑荒災難了,在饑荒災難中,小農經濟的脆弱性一覽無餘,一場大災下來之後,戶口幾乎十不存一,農戶紛紛逃亡破產,死傷無數,甚至會出現大規模人吃人的歷史慘劇。

造成災害有許多種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人禍,什麼是人禍呢?人禍就是指人在表現其社會屬性的時候的行為造成的禍害,與天災相對。在漢代,著名史學家劉向留下了“不達人事而相國,非有天咎必有人禍,子其勿為也。” 的名言警句,而到了大唐,著名文學家、政治家韓愈更是極為露骨的指出,“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有天刑。” 到了大清,研讀史書多年的大家唐甄,毫不留情的說明“天災傷稼,人禍傷財,凍餒離散,不相保守,性何以通!

為什麼,這麼多的大家才子,都對人禍如此一致的恐懼,實在是因為在古代社會里,總有一幫人從來不需要從事任何勞作,自然會有民眾來贍養他,這些人就是被後世稱之為統治階級的萬惡的封建地主階級,這些人從來不需要親自去勞作,他們往往透過土地兼併等手段使得大量自耕農成為他們的奴隸,之後他們坐享其成,之所以這樣被允許,當然也是由於整個封建時代的土地政策就是萬惡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除此之外的人禍還有其他的,比如說一般王朝初期爆發各類災害的機率會低到可憐,並不是因為新王朝順應天意,而是因為但凡發生朝代更替,那麼必然會有長時間的交戰,人口大量銳減是在所難免的,人口密度必然大幅度下降。

人口密度一旦下來了,原有的耕地所需要的承擔的壓力就會驟然減輕,這種減輕是多方位的減輕 既解決了人地分配不均衡的大問題又解決了土壤得不到休息而造成肥力下降的災難。不客氣的講,這種情況下統治者什麼都不做,國力照樣也會蒸蒸日上——文景之治的無為而治。

到了王朝中後期,情況就會發生重大變化了,隨著之前王朝初期的土地紅利的熱度逐漸過氣,新崛起的貴族特權階級開始根深蒂固,於是新一輪的土地資源被少數人壟斷,土地資源的大幅度減少已成必然之趨勢,而王朝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從王朝初期到中後期),人口基數得到了根本性的增長,人口基數一大,與它環環相扣所產生的人口密度將會變得越來越可怕,而且更嚴重的是,王朝中後期執政效率往往已經明顯比不上統治前期了,所以這個時候的人禍將會直接導致千里沒有雞鳴,白骨露於野外的可怖情景。

說完了人禍,我們再說說天災,有人也許覺得這很奇怪,天災人禍天災人禍,為何非要先說人禍再說天災呢?這當然是因為在封建時代,人禍永遠比天災造成的損害要大得多。

在封建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有各種各樣的天災都能給脆弱的農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在古代,水災火災那是經常發生的,很多人都因為此類災害導致的糧食不足而活活餓死,饑民們吃樹皮、觀音土,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國君發現人民都已經淪落到這種地步了,於是大發感慨,說“為什麼不去吃肉呢,這些饑民真傻啊。”事實上,饑民能在大災的這種情況下可以吃到肉,這根本不可能發生。

至於如果是洪澇災害,那問題就更嚴重了,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反而覺得水災而已,問題不大。實際上水災某種意義上威力比旱災還要大:大水過後,遍地都是水——水裡還泡著大量的死屍。水災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與饑荒一起來的疫病,這個對於古代落後的醫療水平來說,簡直就是要了老命。

不過有人認為可以透過前往深山老林等人跡罕至的地方進行狩獵,這樣一來就可以輕易得到肉類資源,這真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事實上,處於長時間飢餓的人就算真的意志力驚人的到達了所謂的不受災的深山老林裡,真的可以搏殺得了那些猛獸嗎?

那有人會問了,古代天災還有蝗蟲災害,要是遇到這類災害,人可以吃蝗蟲啊!對於這一點作者也不否認,畢竟連觀音土都吃了,更別說是高蛋白的蝗蟲了——對於蝗蟲,一般都是成片成片的出現的,數量之多,讓人無法想象,所到之處,糧食皆被吃完。

百姓往往恨之入骨,吃它們毫無心理壓力,但是吧,這種蟲子往往成片出現,來去如風,基本上會搭配旱災出現,饑民真正能靠這些蟲子填飽肚子到底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TAG: 人禍天災王朝災害封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