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玉雕大師隕落一生精華濃縮在一件作品,值得後人點贊

由 中博藏博物館 發表于 家居2021-04-23

《大學》中有段話:“……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意思是君子研究學問如加工骨器,不斷切磋,修煉自己如打磨美玉,反覆琢磨,希望精益求精。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

匠心精神

不論玉石還是人,只有經過了最嚴苛的“切磋琢磨”,才能發出璀璨光芒。

在當今玉雕界,論雕琢技藝和自身修行,兩者皆能達到登峰造極之境界的,非袁廣如大師莫屬了。

匠心是不懼漫長和艱苦

“十年磨一劍”是對玉雕師最好的形容。玉雕師不僅需要長時間沉澱下來的技藝,更需要非常人能忍的意志。這背後的艱難是實實在在的,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17歲那年,袁廣如正式入行,從業60載,其中的前20年都在練習雕工,磨練技藝。

工作室內粉塵瀰漫,長時間在強光照射和機器打磨的噪聲中工作,讓袁廣如的肺部、視力和聽力都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由於玉雕過程中會產生熱量,對玉石造成損害,為了降低玉石和器具溫度,手要長年浸泡在冷水中工作。尤其是冬天,冰水如刺,連骨頭都疼。

為提升自己的技藝,袁廣如用超常的毅力堅持了下來。

精湛的技藝伴隨著身體的勞損同時到來。後來袁廣如幽默地形容自己:“我的皮囊包裹的不是有趣的靈魂,而是一身病。”這背後所隱含的正是大師對技藝的專注和對完美的追求!

一件玉雕作品少則需要幾個月,長則達到十年以上,一點點打磨的過程,磨的既是玉,也是人的意志。

匠心是傳承優秀的德行

作為“燕京八絕”的傳承人,袁廣如對自己和弟子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這不僅包括技藝,還包括自身的修行。

他鼓勵弟子專注技藝,在學習傳統玉雕技藝的基礎,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傳統文化只有融入現代的思想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袁廣如大師與中博藏(北京)博物館館長李彤

他告誡弟子,作為一名手藝人,一定要慢下來。

“這個社會是浮躁的,很多人都在逐“快”,希望以最短的時間博取存在感,獲得社會認同。但完美的作品需要嫻熟的技藝和漫長的時間。你得耐得住寂寞。”

當自己的弟子都成為大師級人物後,他更是不忘教導:

“做傳統文化一定不要追逐名利,想要成為一名大師,首先你得成為一個淡泊的人。成為了大師,你肩上就要有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敢於擔當,甘於奉獻。”

這位德藝雙馨的大師,已經把“匠心”二字刻在了骨子裡。

匠心是將自己的品行融入到作品中

很多年前,袁廣如的腦海中就曾出現過這樣一幅畫面:在貧瘠的巖縫中,一叢翠竹傲然挺立,堅實紮根,頑強生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空心,象徵謙虛;竹子凌雲,不畏艱難;竹梢拔高,高風亮節。作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擁有太多的美好的品質。

袁廣如非常喜愛竹子,也鞭策自己像竹子一樣,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可以說,竹子是袁廣如畢生修行的榜樣。

在腦海中他早已為這幅畫起好了名字:《君子翠》。

袁廣如希望用上好的玉料雕琢出來。竹與玉結合,是兩種高貴品質的相融,也是一代大師袁廣如一生的技藝與修行的濃縮。

但遺憾的是袁廣如找尋十幾年仍沒有遇到合適的玉料。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一塊近乎完美的玉石終於出現在袁廣如面前,他喜極而泣,決心將自己沉澱了半個世紀的工藝和美學淋漓盡致地發揮在這一件作品中。

經過近十年的雕琢,一對玉雕《君子翠》誕生了。

作品中,一叢翠竹傍石而生,蒼勁有力,幾隻鳥兒站立梢頭,安寧恬淡。竹幹似鐵桿般堅韌,富有生命力,竹葉生機蓬勃,簡而不疏,繁而不亂,給人以動態的生命之美。整個畫面結構嚴謹,線條遒勁。

這件玉雕作品實現了袁廣如一生的夙願,同時也是他幾十年玉雕生涯的總結。這不僅僅是一件經典的玉雕作品,更是一位玉雕大師誠懇的藝術靈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是袁廣如一生的寫照,也是一代大師的匠心精神。他用最樸實的行為,堅守匠心,不忘初心。

如今,大師已隕落,但他的匠心精神將永久傳承。透過他的作品,我們依舊能感受到這位玉雕泰斗的藝術才華和工匠精神。

當一個人走後,單單看一眼他的物件,便能讓人回憶萬千故事。

“君子翠”便是這樣的物件。

在之後的文章裡,我們將繼續回憶袁廣如大師與中博藏(北京)博物館的往事。敬請關注!

關注【中博藏博物館】公眾號

追溯民族文化之源

第一時間瞭解平臺推出的文化惠民活動

喜歡此文點選“

在看

”鼓勵我們

TAG: 袁廣如玉雕匠心技藝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