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秒砂·課堂|機制砂特性的關鍵引數有哪些?代表什麼?

由 砂石行業資訊 發表于 家居2022-11-28

砂作為混凝土重要組成部分,其用量隨混凝土用量的逐年增加,導致天然砂供不應求,而天然砂是混凝土用砂的主要來源 。由於天然砂過度開採引發的資源危機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漸顯著,考慮到混凝土材料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採用機制砂替代天然砂是解決混凝土用砂短缺的有效途徑。

那麼機制砂的來源?機制砂的特性?機制砂特性的關鍵引數是什麼?關鍵引數代表什麼?讓小編帶你瞭解一下吧。

機制砂的來源

機制砂的來源十分廣泛,透過對礦山岩石、尾礦以及工業廢渣等進行處理均可得到。

機制砂的特性

與天然砂相比 ,機制砂的顆粒形狀、表面紋理及粗糙度、級配和微粉含量截然不同,其具有外形有稜角、表面結構更粗糙及微粉含量更高的特點。

機制砂特性的關鍵引數

機制砂是採用多重破碎工藝得到的,因此影響機制砂特性的引數較多。其特性引數主要包含顆粒級配、顆粒形狀、細度模數、微粉含量、空隙率、表觀密度、堆積密度、亞甲藍值(MBV) 和 壓碎值等指標。機制砂特性引數與天然河砂的區別主要為顆粒特徵、微粉含量、MBV和顆粒級配。

顆粒特徵

機制砂在破碎過程中由於母巖成分和破碎比的差異,機制砂顆粒通常表現出獨特的幾何特徵:稜角鋒利、表面粗糙。機制砂表面粗糙度低於河砂,主要原因為機制砂表面由光滑的新破碎晶體組成,且破碎工藝的不同導致岩石切斷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機制砂的顆粒形狀與表面特性不僅影響了漿體介面過渡區的密實程度,也是決定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的重要因素,顆粒的比表面積越大,影響越大。

微粉含量

機制砂在生產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小於 75μm 的微粉,高於天然河砂。微粉的數量和質量會顯著影響機制砂混凝土效能,微粉含量過高會導致混凝土效能降低,適量的微粉可改善混凝土的骨料活性及微觀結構,從而提高混凝土宏觀效能 。目前,常見的採用礦山岩石破碎的機制砂母巖通常為石灰岩,砂中的微粉即為石灰石粉,而石灰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具有填充效應、晶核作用及化學作用三大效應。石灰石微粉能夠填充水泥基材料孔隙,提高基體的密實度,有利於水泥基材料效能的提升。

MBV

在機制砂中,通常採用亞甲藍值來表徵機制砂微粉中粘土的含量,亞甲藍試驗能有效檢測小於 75μm 的物質主要是石粉還是粘土。粘土與微粉具有相同的粒徑範圍,但由於它增加了混凝土用水量,降低了水化產物物相的效能,從而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強度和耐久性,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有害物質。

根據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亞甲藍合格值的規定,機制砂中的含泥量應控制在1%(佔機制砂總量) 之內。機制砂混凝土的製備需考慮 MBV值的大小,而粘土主要存在於微粉中,因此在對機制砂混凝土進行配合比設計時,也要合理調控微粉含量。現有的機制砂研究並不能將粘土與微粉區分開,有些甚至將部分微粉作為粘土,從而導致了實際工程中對機制砂微粉含量的要求過高,極大地制約了機制砂的應用和發展。

【秒砂今日砂石供應資訊】

TAG: 微粉機制混凝土顆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