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家庭中,這三類“老人”無論多有錢,晚年都不會活得幸福

由 舒山有鹿 發表于 家居2021-12-14

01

人生就像是一趟列車,從起始站開向終點。身處其中的我們,只想這段旅途可以活得舒服一點。

尤其在差不多到終點站的時候,人生的風景已然變得單調,我們也活得疲累。因此,大多人都希望能夠“善始善終”。

可是,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夠“善始善終”呢?很遺憾地說,生活中有太多的老年人,他們一大把年紀還會活得痛苦。

從世俗的觀點來看,我們總認為“有錢有勢”才能換來不錯的晚年。

這樣的想法,其實沒有錯,也特別正確。不過,在這個複雜的塵世間,一切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錢財確實是幸福的基礎,可幸福跟錢財並不能完全劃等號。因為還有諸多的因素,影響著我們所期望的幸福。

有心理學家提出了這麼一個等式,家庭好 關係好 身體好 有錢財=幸福。

也就是說,幸福終究跟這四個因素有關。無論缺少哪一個,我們的晚年都會有遺憾。

家庭中,這三類“老人”無論多有錢,晚年都不會活得幸福。

02

臥病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只能活得痛苦。

同事王先生的父親王大伯,他63歲那年就突發重症,差點就離開了。幸運的是,他被救回來了。代價就是,未來只能臥病在床,不能自理。

身為長子的王先生,也就擔負了照顧父親的責任,每天端屎端尿,喂水餵飯,還要日常上班,簡直就是疲累到了極致。

儘管如此,王先生還是堅持了下來。可是,最讓王先生不能接受的,就是王大伯的背上出現了爛肉,這讓王大伯痛得不能平躺著睡覺。

一個老人,既不能下床,也不能生活自理,甚至連平躺著睡覺都成問題,那往後餘生,真的有意義嗎?

用王先生自己的話來說,他真希望父親能夠早點離開,因為他不想父親一直受苦,“半死不活”的樣子真的讓人特別心酸。

在如今這個社會,像王大伯一般“臥病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其實有很多。甚至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作為老人這一方來說,一旦他們受此磨難,相信他們自己也不想活得如此卑微。不管他們有多少錢,也不會活得幸福。

03

孤苦終老的老人,終究不會活得幸福。

為何中國人總是強調“養兒防老”,難道僅僅是為了“養老”嗎?其實,主要原因有兩個。

其一,父母養育孩子,就是一種“跨期”的投資。你投資得好,那你在晚年的時候就能回本。假如專案失敗了,那你的晚年就不幸了。

其二,除了錢財,每個老人家都想擁有“孝順”的兒女後輩,進而享受天倫之樂,過上安穩幸福的晚年。

所謂“老有所養”。這個“養”字其實大有乾坤。

從普通的視角來看,這個“養”字不過是代表了“撫養”的意義而已。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養”的本質,更多的是“陪伴”。

每個老年人都希望過上“有人陪伴”的生活。對於兒女,他們的要求其實不高,只要兒女能夠陪伴在他們的身邊,那就足夠了。

對於老年人來說,這世上最為殘酷的一件事,並非是失去錢財,而是沒有兒女在旁,活得孤苦伶仃,甚至無人送終。

04

倚老賣老的老人,只會禍害子孫後輩。

《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他特別做作,不僅讓兩個兒子的婚姻和事業都出現問題,還讓小女兒捲入家庭矛盾當中。

倚老賣老的蘇大強,總是保持著自私自利的人生態度,毫不顧及兒女後輩的死活。最後,他自己也不見得活得幸福。

身為一個老人,就不該讓兒女們活得痛苦,也不該提出太多的要求,更不能破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如果是年輕人做作不堪,那他對家庭的影響是極小的。因為他並非是家庭的長輩,沒有家庭地位,自然不會影響家庭。

相反,如果是老人做作不堪,那他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老人就是這個家庭的長輩,也是這個家庭的靈魂。上樑不正下樑歪,家庭絕對不會好。

所謂“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有品有德的老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而沒品沒德的老人,只會“害人害己”,讓子孫後輩活得無奈和痛苦。

文/舒山有鹿

TAG: 老人幸福家庭兒女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