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由 讀書悟道123 發表于 家居2021-12-13

狐狸在當今時代的聲譽並不好,因為它常被人們用來指代第三者插足,實際上狐狸是很冤枉的,因為在上古時代它們可是被當作瑞獸來對待的。

那麼,狐狸是如何從瑞獸淪為淫獸的呢?這與蒲松齡以狐狸意象作為《聊齋志異》的主角又有什麼關係?且聽詳解。

從瑞獸淪為淫獸的狐狸到底經歷了什麼?

上古時期的狐狸,是以圖騰的身份出現的,在多神崇拜時期,塗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都以狐狸作為圖騰。同時,它擁有一身漂亮的皮毛,機警狡猾,也是人們眼中的祥瑞之獸。

在《吳越春秋》中,傳說大禹為了治水,把自己的終身大事都拋諸腦後。有一天,當他走到塗山時,路遇一隻九尾白狐,寓意多子多孫。於是大禹便在此地娶了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

眾所周知,夏啟廢除了禪讓制,開啟了中國幾千年的世襲制度,但是他也逐漸拋棄了大禹節儉的傳統作風,開始“淫溢康樂”,“湛濁於酒、渝食於野”,這或許為之後狐狸淪為淫獸埋下了伏筆。

在漢代的畫像中,九尾狐與兔、 蟾蜍、三足烏等並列於西王母身邊,依舊代表著祥瑞之意。但是到了南北朝時期,狐狸的形象則發生巨大變化。

在六朝時,李邏所注的《千字文》中,寫到“周伐殷湯”時,將妲己視作九尾狐。商紂沉溺於酒色,殘暴無比。很顯然,此時的九尾狐與多子多孫的寓意已相去甚遠,反而代表著妖媚惑主的形象。

唐宋之後,狐狸則被徹底妖化。在北宋趙令疇的《侯鯖錄》中載:“錢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由此可見,九尾狐已完全成為了狐媚惑主、紅顏禍水的代名詞。明代的《封神演義》,更是將狐狸狐媚惑主的形象推向了高潮,從此翻不了身,徹底淪為淫獸。

但是,為什麼到了清代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蒲松齡卻一反常態對狐狸進行起了讚美呢?

《聊齋志異》裡的狐狸精突然變好了

《聊齋志異》是一本志怪小說,其中有大量的人異之戀,有馬、豬、猴、蛇、等動物,也有菊花、荷花、柳樹等植物,甚至還有夜叉、石頭等物品。這些異物以人的形神、性情為主體,同時又融入異類的某些特徵,從而形成了人異結合的特點。

但是,在眾多的人異之戀中,人們對其中的人狐之戀印象更為深刻。而狐女也是《聊齋志異》中刻畫最成功、最有魅力的動物,在蒲松齡的筆下,狐狸不再是淫蕩和罪惡的象徵,而是愛與忠貞的典範,具有著超自然的靈性,同時也不乏人性中的真善美。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比如《嬰寧》中嬰寧純潔無比,愛花愛笑,她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蓮香》中蓮香為桑生解獨居之苦,還為她事業上帶來了好運,幫助他實現了人生理想。《小翠》中的小翠,未卜先知,機敏狡黠,既有動物性,又侍奉公婆,對丈夫一往情深,又有了傳統女性的美德,有了人性。

諸如此類的狐女形象還有很多,從中我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蒲松齡筆下的狐女大多都是集美貌與智慧一身,而且特別喜歡與獨居的白面書生談戀愛。這是為什麼呢?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第一,打破傳統,不走尋常路。

清代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最高峰,《紅樓夢》便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鉅著。與《紅樓夢》有得一比的,就是《聊齋志異》。這兩部小說足以代表和總結清代古典小說的發展高峰。

首先,這兩部小說都足夠通俗,儘管《聊齋志異》是文言文,在語言上遠不如白話小說那麼通俗,但是它的內容比紅樓還要俗氣,就是寫一些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真實再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那麼如此通俗的生活場景,如果想要把它寫出新意,勢必要在形勢上花些功夫。《紅樓夢》與才子佳人小說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是曹雪芹在書寫時,為了不落入俗套,另闢蹊徑,他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寫法,以石頭作為意象切入到小說中,然後給寶黛二人各自安排了一個神話故事,隨後讓他們下到人間,演繹了一段虐戀之後,又以悲劇結尾,最後寶玉出家,女媧石迴歸,在故事立意上顯得非常新穎獨特。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那麼蒲松齡在書寫《聊齋志異》時,同樣也採用了一種意象的寫作方式,即以狐女來代表人世間的美好形象。這其中包含了不少的叛逆因子,首先,狐狸在清代,在以往人們的印象中,形象並不佳,並不具有擔當這樣一個使命的重任。如果改變人們對狐女的認知,蒲松齡給她們虛構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在這些動人的故事當中,狐女們以她們勤勞、勇敢、智慧和純潔的一面示人,在曲折離奇的故事中演繹著自己的真情,那是相當打動人的。再加之,古今中外,少男少女們對愛情的嚮往,對愛情的執著精神,遠勝於成年人,感情也最純潔。

所以,將狐女與白面書生相結合,再加上狐狸在故事中的“反常態”表現,肯定會激起人們讀小說的興趣。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第二,狐女在蒲松齡的世界觀裡有著另外一層意義。

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人。他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卻功名不顯的家庭。父親廣讀經史,學問淵博,但卻沒有考取功名,後棄儒經商。但父親在思想和文化上對蒲松齡的影響很大,所以他從小就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

他自幼好學,19歲時就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中了秀才,並得到了山東學道、清代著名詩人施愚山的賞識,在當地很出名。但之後的人生卻急轉而下,儘管他熱衷功名,並希望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實現他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但現實卻是,考了幾十年卻連舉人也沒考中,直到72歲時才被提拔為歲貢生,但那已經沒有意義了。

蒲松齡寫人狐異戀,狐女勤勞純潔,男主窮酸屢試不中,既是他的故事,又在彌補著他的人生缺憾

明末清初處於封建社會末期,是一個黑暗腐朽的時代,連年的戰亂和自然災害,再加上繁重的科稅和貪官汙吏的敲詐,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深受苦難,很難出人頭地。

因此,我們小說中經常會看到了一個屢試不中的白面書生,這其中有著蒲松齡本人的人生經歷,為了在虛擬中實現他的個人理想,在他的小說中,他安排了一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異類形象,一個以狐狸為象徵物的救世主形象,透過狐仙的幫助,使得小說中的主人公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說,在小說中的狐女形象,對於蒲松齡有著一種人生補償的意義。

綜上所述,從兩方面解釋了狐女在《聊齋志異》中的意義,並透過對狐狸指代性的簡單發展史,看到了在蒲松齡筆下狐女們一反常態的表現,這樣的寫作技巧,確實會讓人耳目一新。

TAG: 狐狸蒲松齡聊齋志異小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