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繪爾森國際美術:兒童美術的三大特徵與兒童美術教育

由 繪爾森美術 發表于 家居2021-12-10

兒童美術是指3至12歲兒童採用各種美術工具與材料,依據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創作美術作品的行為過程,以及這種行為過程所產生的美術作品。兒童在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受到年齡特點生活經歷、認知能力的制約,他們的美術作品不受任何畫法畫理的約束,反映出一種人類原始的審美和自然的繪畫語言,以畫寄情,以情動人。兒童美術與成人美術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瞭解這些特點,對做好兒童美術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繪爾森認為,兒童美術主要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

一、階段性

兒童美術的階段性特徵是指由創作行為的主體——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體現出的美術行為特徵和作品特徵。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其發展特點與心理素質有著明顯的不同。按照兒童成長髮育的特點,大致可將兒童學習美術的階段分為塗鴉期(4歲以下),啟蒙期(4歲~6歲),基礎期(6歲以上)。不同時期兒童的認知能力不同,其動手操作能力也不同。

塗鴉期的兒童能夠使用簡單的工具隨意在紙上、牆上等一切可以塗畫的材質上進行,在塗塗畫畫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此時期的兒童往往會在家中的牆上、地上胡亂畫出毫無意義的線條、色彩,以滿足塗畫過程的樂趣。

啟蒙期的兒童往往樂於觀察,他們透過自己的感官打量若這個世界。在成年人看來,兒童經常花費大量時間把玩一些毫無意義的物,其實這些正是兒童觀察,感知世界的方法和過程。

基礎期的兒童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認知能力,並初步開始全面探索這個世界,但固定的世界觀還遠未形成,對他們而言,生活中所接觸的大多數事物都是新奇的,甚至從未感知過的,而他們在畫紙上所墾現出來的只是他們腦海中的世界。

所以,與其說是兒童們在進行藝術創作,不如說他們是在最原始的真善美的情感作用下,用形象思維來發現這個世界,並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生活的世界,這和我們成人所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這一時期成年人往往看不懂兒童畫的主題,但經兒童解釋多少能明白兒童表達的思想。

總之,兒童美術的階段性特徵既體現了對兒童主體的尊重,也引導我們對兒童美術創作的特殊性進行深人的研究。

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在認知、情感、機能和意志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徵。兒童年齡的階段特徵與能力水平決定了他們作品的階段性特徵。一般來說,兒童年紀越小,其造型能力也越弱。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其繪畫造型的能力就越強。兒童作品對於兒童個體本身來說,是不可複製的、是自發性的、偶然性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成人作品是在意志與理智的控制下,有意識的創作,如果能夠表現出兒童美術的特徵是不能夠稱為兒童美術的。

二、直覺性

兒童美術的直覺性特徵是基於 美學形態而言的。兒童觀察事物時大腦接收視覺刺激後得到的資訊並非準確和具象,而是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和最抽象的感覺,他們的大腦選擇性地去強調、誇張引起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從而在繪畫中直接展現出物象的某些特徵,如對小螞蟻的眼睛有興趣,就誇大螞蟻眼睛的形象,對樹上的蟬感興趣就把樹木畫得很小而把蟬畫得特別大。兒童常常憑著他們直接感受的記憶,想象甚至憑空幻想畫心目中的視覺形象:海底裡睡覺的人、太空中的月亮船等,這些造型誇張,色彩鮮明的兒童畫,表達了兒童的內心世界。

兒童透過畫不同形態的線條,如曲線或直線、水平線或斜線,展現平穩或動感,用圓圈、矩形梯形在畫面上進行自由組合和裝飾,卻能做到亂中有序。例如線上描繪畫寫生中,兒童憑藉直覺用不同疏密的線條、曲直等點線面表現節奏和韻律,這些主要是情感支配的自然表達。

特別是兒童在繪畫中的色彩表達是其生理和心理的直覺體現,是其情感的抒發。在兒童的眼中,色彩是最直觀的,對他們有很強烈的吸引力。兒童雖然還不懂色彩的理論知識,但他們會依照自己的直覺,使用較為鮮豔的色彩表現他們觀察的世界,畫面通常會豐富多彩,這種對色彩大膽、自由的運用充分展示了色彩的魅力,從而構成了兒童繪畫色彩絢麗的特點。

據國內外相關資料分析,兒童使用顏色的偏好基本一致:紅色、藍色、綠色、黃色。可見,兒童在挑選最喜歡的色彩進行作畫時,主要基於對顏色的直覺。兒童大多會使用固有色描繪某種事物,如,鮮花是紅色的,大海是藍色的,草地是綠色的等。兒童通常不會表現複雜的灰色調和環境色,而喜歡繽紛明麗的顏色。兒童的這種追求強烈色彩的喜好可以說是兒童對色彩愛好的共性。究其原因,主色彩是兒童認識物件的重要外部特徵之一,色彩鮮豔就容易喚起他們對認識物件的強烈直感,利用這一特點可以讓兒童明確地表現畫面上的各種事物。

伴隨兒童的成長,年齡偏大的兒童經常會把顏色與具體事物的特徵相聯絡。大部分兒童都喜歡使用飽和度高、亮度高的顏色,如黃色和紫色綠色與紅色等互補色,這使得兒童色彩畫通常色彩強烈耀眼。形成這種鮮豔奪目的畫面效果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兒童的辨色能力還比有限,兒童無法明確色彩之間的細微差別;另一方面在於色彩的單純、高飽和度能激發兒童本能的生理反應,引發兒童的心理反應,讓兒童的情感在繪畫中得以抒發。

三、遊戲性

喜歡玩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可以說遊戲貫穿了兒童的日常生活。兒童把繪畫也當成遊戲,當兒童開始運用美術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所知所想,並且表現為一種輕鬆的遊戲方式的時候,兒童會對美術這種審美遊戲越來越有興趣。審美遊戲性特徵使得兒童美術產生與其他遊戲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獨特的視覺形象性。兒童選擇美術作為遊戲的重要方式,與兒童語言表述能力有限有關,他們要想獲得外在世界的認同和成人世界中的歸屬感,只有依靠與語言表達功能相近的“空間視覺能力”。

兒童在繪畫時,是不會考慮所謂的構圖和佈局的,而是會結合所要表現的事物,將不同的形狀隨意組合起來。兒童們通常不在意畫面的秩序,很多現實生活中具有秩序的事物在兒童繪畫中都呈現出混亂無序的狀態,甚至自然界中矛盾的東西,他們也會組成在一幅畫面中。如一幅畫面可能沒有任何透視關係、前後關係,呈現出一條大街上車輛、人物、動物、天空中飛行的各類物體縱橫畫面各個角落,使畫面豐富無比,一個故事接一個故 事展開,讓畫面充滿想象力。兒童繪畫從來就是無拘無束、無規可循的,體現了童年的天真爛漫,這也是兒童畫的趣味所在。

兒童面對事物的觀察具備多樣性和差異性,也形成了兒童畫中秩序、結構形狀、色彩的完全不同,這完全是直覺的、抽象的、自然的形式,只有嶄新的生命才能實現的形式,也是兒童畫的趣味所在。兒童會將自已的所感、所思、所想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他們往往採用一些誇張變形、擬人的手法表現事物的特徵,充滿遊戲趣味。比如他們想表達爸爸的鬍鬚,會強化鬍鬚,甚至畫得滿臉都是,並且加重線條感;想表現媽媽衣服上好看的花紋,會把衣服上的花紋畫得鮮豔強烈,甚至全身都是花紋,以此來表達媽媽穿的花衣服漂亮無比;在畫太陽和月亮時,總會畫成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在畫果樹時,會把樹上畫滿又大又圓的果實,掛滿整棵樹;畫一個人眼睛大,會把眼睛誇張地特別大,甚至不畫鼻子。

針對以上兒童美術的三大基本特徵,如何科學地將美術知識傳授給兒童,讓他們學會感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對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兒童美術教育很多沒有從兒童美術特徵出發,成人化急功近利的傾向十分突出,存在過多地強調兒童繪畫技能訓練,重視模仿忽視創造力培養,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不客觀科學等問題。因此,如何根據兒童美術的基本特徵,指導兒童學好美術值得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探討。繪爾森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讓兒童學會美術工具的使用方法。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其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同,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美術特點,循序漸進地讓兒童認識和掌握美術工具的使用方法。常見的兒童美術工具除水粉、油畫棒彩色筆、鉛筆等外,粘土紙盤、吸管、木塊、飲料罐等生活常見材料也可運用於兒童美術創作。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兒童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認識各種美術材料與工具,瞭解顏色線條的使用方法,教給兒童基本的美術技法。例如,臨摹是兒童繪畫教學常用的方法,是學習掌握美術表現方法的重要手段。臨摹的作用在於訓練兒童的觀察能力與記憶能力,使兒童較快地學到一些基本的繪畫表現手法與技巧。教師不應讓他們一味地臨摹範畫,而是要他們看看採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畫出來的不同效果。不同的兒童階段,採用的教學方法也應不同。例如,塗鴉期的兒童主要教他們使用色彩筆、油畫棒、彩色黏土彩色鉛筆、水彩筆等可隨意性表達情感工具的使用方法。啟蒙期的兒童主要教他們使用水粉、水彩顏料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兒童對各種強烈色彩之間的變化與效果有進一步認識和樂趣。基礎期的兒童主要教給他們採用綜合性材料創作美術作品的方法,如石塊、木塊雞蛋殼、廢舊包裝紙片等進行工藝性創作的方法。

其次,營造美術創作環境讓兒童自由表達情感。

良好的創作環境對激發兒童自由表達情感十分重要。一是帶兒童到大自然到社會參觀激發創作激情。例如帶兒童到藍天白雲、綠草如茵、鮮花盛開蝶舞蜂飛的公園,讓兒童感受大自然的美,從中引導他們如何去欣賞美、感知美。繪畫美。也可以帶兒童觀察雄偉的建築,走在街上的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也可以作為兒童繪畫的素材,讓孩子有機會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讓兒童有物可畫,有感可發,讓兒童畫出心中的畫。

二是在趣味遊戲中完成作品創作。如講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畫家故事等,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讓兒童將自己的感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三是不要限制兒童的繪畫題材。兒童還處於塗鴉階段,手臂揮動表現出的不同線條和塗抹的各種色彩,這種隨意的創作帶來的愉悅感遠遠大於畫面效果的展示。兒童願意畫什麼都隨他畫,比如畫聖誕樹松鼠、畫白雪公主、畫太陽月亮、畫爸爸媽媽等都可以。在這方面日本的兒童美術教育值得借鑑,他們十分注重兒童美術的體驗與創造,準備各種繪畫工具讓兒童認識和體驗色彩的變化,讓兒童隨心所欲自由作畫,這樣的美術作品才充滿童真,才是真正的兒童美術作品。

再次 ,學會欣賞兒童美術作品並給予積極評價。

兒童美術作品的欣賞就看是否表達了童趣,這才是最重要的。兒童的美術作品是他們對客觀世界直觀的表達,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對兒童美術作品要學會欣賞,不能簡單地用好不好或像不像進行評價,更不能以成人的思維和標準埋怨兒童是“亂畫”,“形不準”等,要讓孩子快樂地自由地直觀地表達他們眼中的世界。

兒童往往因為一句否定的評價而備受打擊,甚至把孩子的美術興趣、原始創造力破壞得無影無蹤。千萬不能打擊他們的創作熱情,磨滅他們與生俱來的創作本能。臺灣的兒童美術教育就很注意引導兒童欣賞自己的作品,他們把兒童美術作品懸掛張貼起來,讓孩子們欣賞討論,教師再給予積極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一定要結合兒童美術特點,把握好分寸,以鼓勵的方式進行評價,只有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他們才會更有自信、更有熱情去欣賞美、創作美,大膽地進行藝術創作表現,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廣闊地展現自己的藝術天地。

綜上所述,兒童美術是兒童生活體驗的真實寫照,是兒童憑直覺對客觀世界情感的抒發,是兒童認識和了解萬事萬物的表達形式,是兒童個性的體現和交流的媒介。兒童美術與成人美術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具有階段性、直覺性、遊戲性的特徵。所以,作為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只有瞭解和掌握兒童美術的本質和特點,採取適合兒童身心成長的美術教育方式,讓兒童認識和掌握美術材料和基本技法,給兒童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充分釋放兒童的個性,讓兒童美術作品充分表達兒童自己的情感,教師應學會欣賞兒童美術作品並給予積極的鼓勵性評價,才能正確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讓兒童在美術教育的薰陶下健康成長。

TAG: 兒童美術美術作品繪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