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劉濞是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有實力反叛?

由 任克說 發表于 家居2021-04-14

劉濞實際上是劉邦的親侄子,劉濞的父親是劉仲,也是劉邦的次兄。但是相比起兒子劉濞而言,劉仲的能力遠不如兒子。在劉仲時期原本是代王,可是在匈奴圍困的時候劉仲乾脆是棄國逃走,因為是劉邦的兄長所以並沒有受到責罰,只是將王貶為了侯。到了劉濞時期英布叛亂,此時只有二十一歲的劉濞作為騎將立功,因此劉邦也就將劉濞立為吳王。劉濞所得到的三郡分別是丹陽、會稽和豫章郡,在西漢初期這三個地方並不是富裕的地方,但劉濞不一樣,他硬生生的改變了三郡的經濟。

七國之亂

丹陽郡、會稽郡和豫章郡相當於是現在的江蘇一部分,以及浙江和江西的一部分,因為戰亂的原因這三個郡原本人口不多,但是郡縣所覆蓋的面積卻很大。等到劉濞成為這裡的王時就開始著力發展此地的經濟。在現在很多人的觀點來看,劉濞所給歷史留下的印象就是七國之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賊。但是劉邦對於江南一帶的經濟發展卻做了很多貢獻,甚至是一度將此地發展為經濟繁榮的地域。

劉邦

在西漢時期發展無非是靠著兩個方向,恰好這兩個方向劉濞都佔據了。司馬遷就曾說此地是

“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

;會稽和丹陽都臨近海洋,所以有著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在古代鹽又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資源,所以掌握了鹽則可以掌握財富。尤其是在漢初自行煮鹽是不需要繳納賦稅的,改變了前朝的官家鹽田的做法,實行“弛山澤之禁”的策略。而這也給吳王劉濞帶來了便利,因此劉濞發動了當地百姓投入煮鹽的工作之中,獲取暴利。

劉濞

按照劉濞的說法是“敝國雖貧,寡人節衣食之用,積金錢,修兵革,聚糧食,夜以繼日,三十餘年矣。”煮鹽的措施整整持續了三十多年,算下來劉濞以鹽都所賺的錢都不計其數,雖然沒有明確的數字記載,但是後期劉濞財力富可敵國且能和朝廷分庭抗禮,足以說明其中所包含的利益。

煮鹽

為了加快鹽的生產,劉濞還開通了運輸路線,在原本吳王夫差挖掘的邗溝基礎上,再一次衍生,《宋史》中提到“漢吳王濞開邗溝,自揚州茱萸灣,通運海陵”,隨著鹽運河的開鑿,不但是造就了吳國的水運發達,還給造船行業帶來了蓬勃的發展。

鄧通

除了鹽的採集,另外一條給吳王提升經濟實力的則是銅礦。漢文帝時期有一句話是“吳鄧錢布天下”;其中鄧說的是漢文帝的寵臣鄧通,吳則是說的劉濞。西漢時期的兩大銅礦分別是豫章的銅礦和蜀郡,以至於天下錢幣都出自這兩家之手。所以劉濞時期的吳國實力雄厚,正如《蕪城賦》裡說的“孳貨鹽田,鏟利銅山,財力雄福,士馬精妍。”;這些錢得到之後劉濞也不是用來當守財奴,相反直接用錢收買人心,不但是給孤寡老人發放福利,還用錢去慰問各種名士和隱士,所以說吳王人才濟濟並不為過。

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劉濞是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有實力反叛?

吳王劉濞

但不得不說的是,吳王從私利的角度出發,是為了用錢來收買人心想著叛變,但是從百姓角度出發,吳王是真的很不錯。不但是用錢抵消了給朝廷的勞役,甚至是給居無定所,身無寸錢的百姓直接發放銅錢。所以劉濞的一系列措施,都給朝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百姓的擁戴,錢糧的充足都給了劉濞底氣。

所以看歷史要看到不只是一件有結論的事,在事件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一個歷史人物的發展及其一生,立體的人物都不是一面的,在西漢正史來說劉濞是不折不扣的反賊,但對吳國百姓來說,劉濞是明君,也是他們最敬仰的王。等到了漢景帝時期,吳國的問題已經是引起了漢景帝的注意,在晁錯的建議下漢景帝提出了要收回吳國的會稽和豫章郡,意圖從吳國的經濟開始削弱,在這之前漢景帝還對楚國有所削弱,漢景帝三年削奪了楚國的薛郡和東海郡,眼看已經是無路可走,索性劉濞高舉反旗,正是拉攏楚國引發了之後的鉅變。

TAG: 劉濞吳王吳國劉仲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