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小姑子離婚住孃家,怎樣才能趕走她?”

由 講故事的婉小姐 發表于 家居2021-12-09

文/婉兮

1

刷到一個小影片,關於小姑子的。

影片裡說,小姑子離婚,已經在家中住了半個多月,該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讓她離開?

短短几句話,掐頭去尾的,只有一句帶情緒的疑問橫亙在那裡,赤裸裸地宣告著姑嫂不和、婆媳不睦。三個女人一臺戲,但唱的並不是和諧音符。

這倒讓我想起身邊一個故事。

大約是五六年吧,鄰居大嬸那遠嫁的女兒離了婚,帶著尚不會走路的小外孫,千里迢迢投奔父母而來。做父母的擦了一把辛酸淚,隨即敞開懷抱接納女兒和外孫。

遠嫁後,女兒過得並不好,這些年都處在水深火熱中,做母親的難免心疼,於是就將所有精力都用來照顧外孫和女兒。也常拿出私房錢,為這對母子添置東西。

兒媳的境遇,便有些雪上加霜的意思。

比如,家務都歸了兒媳,婆婆母女倆整天只忙活孩子。

兒子兒媳養家餬口,小姑子卻沒有半分上交生活費的意思。兒媳一問,就會被懟,“她現在是困難時期,哪兒有錢交生活費?做哥嫂的幫一把又能怎麼樣?”

她本就與婆婆不睦,一老一少兩個女人,始終處得磕磕絆絆。如今多了個小姑子,三個女人化作兩派,幾乎鬥得你死我活。

這個原本不大平靜的家庭,徹底變成了一個硝煙瀰漫的戰場。

兒媳氣得夠嗆,孤立無援像個徹頭徹尾的外人。

丈夫是個和稀泥的主兒,雙方斡旋各處調停,但女人們沒有休戰的意思。無奈,一個屋簷下的“親人”們,只得憋憋屈屈地勉強過活著。

誰讓家庭經濟緊張,蓋不起多餘的房子呢。搬出去單過,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直到三年後,小姑子再度出嫁,做嫂嫂的才長舒一口氣,迎來了新生活的曙光。

不過,這個故事不能概括所有情況。

還有另一種敘事角度,來自小姑子的立場。

2

看過一個帖子,是一個單親媽媽寫的。

她說,自己離婚後無處可去,只能厚著臉皮搬回孃家,暫時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一方面,是為了節約房租和生活費;另一方面,是希望父母幫著照顧孩子,以便自己能騰出精力去好好工作,儘可能地多掙些錢。

當然,她曉得自己打破了孃家的平衡關係,也知道自己的選擇,會給父母、弟弟和弟媳婦都造成困擾。

所以,她也在想方設法地彌補。

比如多做家務;

比如給弟媳送些小禮物;

比如從微薄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來買菜買水果。

可弟媳依舊不高興,時常一進家門就板起臉,跟誰都沒有太多熱絡。哪怕是在餐桌上,氣氛也帶著一絲莫名其妙的尷尬和詭異。

弟媳認為婆婆偏心,將大姑子的“迴歸”視作對自身資源的掠奪。畢竟公婆的時間精力和錢財,都有相當一部分,流向了大姑子和她的孩子。

這位單親媽媽,因此而痛苦萬分。

“處在人生低谷期的我,不過是想從親人身上得到些安慰、扶持和鼓勵。如果連孃家都不能回,世間還有我的容身之處嗎?”

痛定思痛後,她提前半年送孩子進幼兒園,又在距離父母不遠處租了間小屋。至此,孃家的平靜才逐漸迴歸,弟媳臉上的冷漠,也才緩緩平息下來。

可經此一役,情分已經毀了。

她在帖子裡說:“原來離婚後,女孩子就真的沒有家了。婆家不存在,孃家回不去。”

怪傷感的。

3

以上兩個故事,錯的是誰?

好像誰都有錯,好像又誰都沒錯。

哪怕發出評論的我們,也不過是站在各自的境遇裡代入自我。大部分支援和討伐,其實是在變相為自己發聲。

做嫂子或弟媳的,不願自己的生活受到太多幹擾,對離婚小姑子心懷芥蒂,這雖算不上厚道,但也算不上惡毒。

婆媳和姑嫂關係,本就是個剪不斷理還亂的話題。

若婆婆和小姑子都不是省油的燈,那做媳婦的只會被兩面夾擊,婚姻生活雪上加霜。

但有句話也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甲家的嫂子弟媳,說不定就是乙家的大姑子小姑子。風水輪流轉,難保有一天,你也不得不暫回孃家尋找依靠呢?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主張與人為善。

無論做媳婦還是做大小姑子,最好都能常懷善心,一方寬容待之,一方則抱有感恩之心,儘量不干涉婆媳問題,將嫂子/弟媳視作真正的女主人,絕不當挑事者,更不能做攪屎棍。

如此,矛盾可解決一大半。

但說到“女主人”三個字,我又想起重複無數次的觀點:婆家孃家,其實都不是女性真正的家。

我個人主張:所謂成家,是男女雙方都從原生家庭撤離,再成立另一個獨立在婆家與孃家之外的小家庭。

如此,大小姑子投奔的,便是她的孃家、你的婆家,輪不到你操心焦慮。

畢竟,你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小家、自己的生活。

而大部分自力更生的女性,也懶得為這種事情大張旗鼓地撕X吧?

TAG: 小姑子弟媳孃家兒媳大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