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寄生在枯樹上,根塊似生薑,卻是鼎鼎大名的“骨碎補”,認識一下

由 三農小毛 發表于 美食2023-02-06

導讀:寄生在枯樹上,根塊似生薑,卻是鼎鼎大名的“骨碎補”,認識一下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可記得在一些枯樹上也會長一種特殊的植物。它的葉子像蕨類,而根塊卻像生薑,是不是很稀奇呢?

估計不少農民都對這種植物有印象,如果你見過卻不認識它,那這篇文章就能解答你的疑惑,這種植物來頭可不小,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骨碎補”,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認識不吃虧。

“骨碎補”是什麼?

骨碎補這種植物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並不像其他的地方是生長在地上的泥土中,而是偏愛在一些老枯樹上的樹幹和樹枝上,有些也生長在懸崖峭壁上。

並且它的生命力還很強,往往一長就是一片。它不需要泥土,也不需要水來澆灌,一樣能堅強的生長。雖然植株不太高,一般也就是30-40CM,而且葉片還很像蕨類植物,是羽狀對生或者是近對生的。

而且骨碎補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根塊很粗壯,一般都是橫向生長的,長得很像生薑。只是這些根塊的表面還有像魚鱗一樣的東西覆蓋在上面。也是根據這個習性,在民間多叫它崖姜、巖連姜、爬巖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等等。

在筆者村裡的村口邊有一棵老槐樹,迄今已經有300餘年了。而在很小的時候就看到它的樹幹上長滿了骨碎補這種植物,這樣即便老槐樹的枝條多數斷裂了,葉片很稀少。但因為有了骨碎補的原因,遠遠看去這棵樹上依然還是鬱鬱蔥蔥的。

有時候下大雨了,有些還會被大風颳落下來,而村裡有些老人就會把這些撿回去,說它是好東西,留著有大用途。那它到底有什麼用呢?

“骨碎補”有什麼價值?

關於骨碎補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還和當年的唐玄宗李隆基有關。

有一年李隆基在花園裡盪鞦韆,一不小心就摔到了脊樑,這在當時可是一件大事,特別是對於日理萬機的皇帝來說。於是就召集了很多的御醫來診治,但用了很多的方法都是不管用。於是迫不得已就只好張貼皇榜求助於隱藏在民間的名醫。

其中有一個民間醫生就撕了皇榜,要給李隆基來診治。而且他只是用了一種草藥一邊將其煎湯內服,一邊把它搗碎外敷,很快就幫李隆基把病治好了。李隆基龍心大悅就要獎賞他,並且問他用的是什麼藥。民間醫生告訴他此藥叫“猴姜”。

唐玄宗李隆基聽了以後感覺這個名字不雅,聯想到它的神奇效果,於是就給它賜名“骨碎補”。從此以後它就有了骨碎補這個名字,並且流傳至今。並且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骨碎補,本名猴姜,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這也印證了民間傳說的真實性。

骨碎補是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莖,從它的名字也看得出來其藥用價值主要是體現在根治骨傷方面。實際上在我國古代的很多醫學書籍都有對骨碎補的記載,比如《本草拾遺》、《日華子本草》以及《開寶本草》等書中都有關於骨碎補別稱及其功效的記載,並且歷代的醫家對其評價還是很高的。

骨碎補主要是以塊狀根莖來入藥,它含有黃酮、生物鹼、酚類等多種有效成分,主要有散瘀止痛、接骨續筋的作用,也對於牙疼、腰疼、久瀉等有一定的效果。在過去民間就常用它來對付跌打損傷、骨折和骨傷等。而且經過現代的臨床驗證了,骨碎補確實對骨病有不錯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這東西也不能直接使用的,一般都是需要經過炮製的,而現在的炮製方法也很多樣,常見的是去毛、洗乾淨切塊了之後用土燙、單炒、酒炒等。

在幾十年前農村地區醫療不發達,農民遇到什麼事情了也基本都是自己去山裡尋找各種草藥來解決。像南方地區,在當時骨碎補就是民間很常見的一種草藥,經過古代勞動人民的經驗總結來看,它在活血化瘀、消腫、治療骨、骨折等方面確實有著不錯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前還常有人用炮製以後的骨碎補來泡酒喝,不僅能強身健體,同時還能外用,對脫髮也有一定的效果。方法也簡單,就是直接用它塗抹在頭皮上。

寄生在枯樹上,根塊似生薑,卻是鼎鼎大名的“骨碎補”,認識一下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骨碎補的介紹。這種植物在農村確實很常見,尤其是在一些懸崖峭壁,或者是上了年月的老枯樹上面經常見到。它是很好辨認的,如果大家見到了,可不要隨便破壞了。

TAG: 骨碎補李隆基根塊植物枯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