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老沈聊戲:說說小王玉蓉

由 沈孝泉 發表于 美食2023-01-31

當年北京京劇團有一位刀馬旦兼花旦演員叫小王玉蓉,是著名京劇青衣、有“鐵嗓鋼喉”之稱的王玉蓉之女。這“小王玉蓉”很像是個藝名,有女承母業的意思,其實不然,這就是她的真名實姓,寫在身份證上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至於她原名是什麼,查遍有關資料也沒有任何記載。不過如今已年屆九旬的她卻清楚記得她是如何改名叫小王玉蓉的。那一年,童芷苓、李硯秀、白玉薇和王玉蓉在上海黃金大舞臺並掛頭牌演出了一期十二天,某日貼出四大頭牌的《四五花洞》,臨演時,王玉蓉突然嗓子失聲,不能上臺,劇場經理又不答應退票,怎麼辦?緊急中匆忙叫十來歲的王玉蓉的女兒頂替母親救場。為了醒目一點,廣告上寫著王玉蓉之女“小王玉蓉”替母演出。當時王玉蓉很有名氣,觀眾聽說她的女兒也能唱戲了,都很好奇,因此對小王玉蓉的演唱十分歡迎,於是“小王玉蓉”這個名字也就保留下來,保留至今成為她的正式名字,寫在身份證上。

王玉蓉早在四十年代就在京滬等地唱紅了,與馬連良等合作演出,有“王八出”之譽,即連唱八出王寶釧的戲不換人,可見嗓音之好。她和馬連良有合演《武家坡》的唱片,她還經王瑤卿推薦與管紹華合作錄製了全部《四郎探母》。

小王玉蓉自幼隨母親輾轉京滬等地學戲演出,她們倆拜在“通天教主”王瑤卿門下學戲。王瑤卿對小王玉蓉說:“你的嗓子不如你母親,你別唱青衣了,就專門工花旦和刀馬旦吧。”於是小王玉蓉就轉行唱花旦和刀馬旦了,她拜“四小名旦”之一宋德珠為師,打下堅實的武功基礎。王瑤卿對小王玉蓉十分看重,一出《十三妹》小王玉蓉就反覆學了半年多,王師才點頭認可。

解放後母女領銜蓉青京劇團在京演出,1956年小王玉蓉加入了剛成立的北京京劇團。北京京劇團人才濟濟、行當整齊,能唱頭路和二路旦角就頗有幾位,她處於何種地位呢?張君秋是副團長,又是張派創始人,兩人只在《趙氏孤兒》中有合作,小王玉蓉飾演卜鳳;後加入的趙燕俠也是副團長,曾長期自己挑班,趙和小王玉蓉的戲碼兒基本相同,但兩人各自資歷不同,趙燕俠是領銜主演,只唱大軸;小王玉蓉資歷不如趙,只在“小班”唱或在五大頭牌前邊墊戲,她們的配角也不同,給趙配戲的是馬富祿老前輩,給小王玉蓉配戲的就是慈少泉或李四廣了。小王玉蓉也經常給馬連良、譚富英配戲,算是前輩對她的提攜。團裡有兩位資格老的二路旦角,任志秋和趙麗秋,任志秋基本上不唱了轉作行政,趙麗秋是青衣、花旦無一不能,曾在新興京劇團當過主演,加入北京京劇團則專門唱二路,趙麗秋與小王玉蓉的戲路相同,但趙沒有唱大軸的機會,而小王玉蓉卻有資格在大軸唱《大破天門陣》《大英傑烈》等戲。由此可見頭路與二路之差別。

北京京劇團還有兩位年輕的旦角程派李世濟和梅派李毓芳,加上小王玉蓉,她們成為劇團三大旦角新秀,頗得領導重視,這三人與譚元壽、馬長禮等一起成為“小班”的主演(當時團裡五大頭牌馬譚張裘趙之外的演出被戲迷們稱之為“小班”)。這裡再補充一句,馬長禮是小王玉蓉的夫君,但在舞臺上兩位合作演出傳統戲的機會並不多。記憶中兩人合演過《穆桂英》,小王玉蓉的穆桂英、馬長禮的楊延昭、閔兆華的楊宗保、慈少泉的穆瓜。

(小王玉蓉與馬長禮)

小王玉蓉經常演出的劇目有花旦戲《拾玉鐲》《鐵弓緣》、刀馬旦戲《穆柯寨》《十三妹》、荀派戲《紅娘》《紅樓二尤》、尚派戲《昭君出塞》、玩笑戲《打槓子》《打麵缸》、新編戲《拜月記》《女駙馬》等。小王玉蓉陪馬連良唱過《游龍戲鳳》,陪譚富英唱過《打漁殺家》,她在四大頭牌合演的《趙氏孤兒》、張君秋、譚富英合演的《楚宮恨》、馬連良主演的《硃砂井》中均擔任重要角色。

當年“小班”經常排演現代戲,小王玉蓉是骨幹演員。在《智擒慣匪座山雕》中,譚元壽演楊子榮、馬長禮演少劍波,小王玉蓉扮演一枝花,這個角色在原小說《林海雪原》中沒有,在編劇時為了增加戲劇性而增添的人物。此外,小王玉蓉還參加了《青春之歌》《黨的兒女》的排演。1964年北京京劇團排演《蘆蕩火種》,趙燕俠演阿慶嫂、譚元壽演郭建光,馬長禮扮演一號反面人物刁德一,小王玉蓉則擔任B角的阿慶嫂。文革中,小王玉蓉就脫離了京劇舞臺。

TAG: 王玉蓉北京京劇團馬長頭牌馬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