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由 煙郭說歷史 發表于 美食2023-01-25

自武則天稱帝以後,大唐已經數十年沒有出現過冠絕天下的統帥之才了,好不容易出一個王孝傑,還被人坑死。

到了唐玄宗初期,只有薛仁貴之子薛訥治軍有方,可堪大任,恰逢吐蕃興兵犯境,唐玄宗遂差遣薛訥為帥,統兵討伐。

在交戰過程中,先鋒大將王海賓勇猛無匹,多次擊潰吐蕃軍隊,其他眾將嫉妒他的功勞,在關鍵時刻按兵不動,致使王海賓孤軍奮戰,死於陣中。

隨後,薛訥大軍趕到,發起反攻,趁勢攻破吐蕃大軍,斬首一萬七千餘人。

戰後,唐玄宗聽說了王海賓的事蹟時,非常感動。

王海賓戰死後,只留下一個9歲的兒子,叫做

王訓,唐玄宗得知後,

便將其收養於皇宮,改名王忠嗣。

誰也想不到,十幾年後,這個孩子將威震天下,無敵於當世!

當時,9歲的王忠嗣入宮後,見到唐玄宗時,興許是想起了戰死沙場的父親,頓時悲上心頭,伏地大哭。

唐玄宗見狀,當即安慰道:這相當於是霍去病的遺孤啊,等你長大了,朕就封你為大將軍。

畢竟是在皇宮,人生地不熟,一個9歲的孩子難免會孤單,唐玄宗乾脆讓忠王(唐肅宗)李亨和他一起玩耍,也好有個玩伴。

雖然身在皇宮,但這種富裕的生活並沒有腐蝕掉王忠嗣。

他從小便立志要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大將軍,為國效力,所以他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

此後的歲月,王忠嗣除了像其他皇子那樣讀一些儒家典籍以外,還耗費大量時光鑽研兵法戰策。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在不知不覺中,王忠嗣已經長大成人,由於常年研習兵法,他在軍事理論上的造詣已經很高。

有一次,唐玄宗和他一起討論軍事,沒想到王忠嗣年紀輕輕便對答如流。

唐玄宗聽完後,頓時感到十分驚訝,隨即,激動地表示:你將來是個做將軍的料!

不久後,王忠嗣迎來了出道的機會。

為了表達對義子的支援,唐玄宗讓王忠嗣去嘗試著先做一下代州別駕這個職位,在基層歷練一番。

代州位於山西東北部,著名的雁門關就在這一帶,屬於大唐邊境地帶,王忠嗣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塞外風光以及邊關重鎮是什麼樣子。

原本,這裡的豪門大戶,平日裡仗著有錢有勢,橫行鄉里慣了,一聽說皇帝的乾兒子來了,紛紛收斂行為,關門閉戶,生怕惹惱了他,進而被收拾掉。

鑑於大家懾於王忠嗣的身份,都不敢違法,所以王忠嗣的日常工作輕鬆了許多,於是便著手幹一些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他經常帶著一小隊輕騎兵跑到塞外,深入敵境,當時突厥騎兵時長出沒,這樣出去是很危險的事情。

但王忠嗣卻覺得非常過癮,在遼闊的草原上,王忠嗣的血液沸騰了,那種想要騎上戰馬,馳騁沙場的慾望呼之欲出。

誰知才沒快活幾天,他就收到了朝廷的詔令,要求他立刻回朝。

原來,忠王李亨和王忠嗣從小玩到大,對他感情很深,生怕王忠嗣在塞外出點什麼事,所以請求唐玄宗將他召回。

但王忠嗣是坐不住的,很快,他就等到了新的任命。

這次,唐玄宗決定讓他去見識一下真正的戰場,特意讓他以實習軍官的身份跟隨信安王李禕在河西參加對吐蕃作戰。

王忠嗣將在這裡,打響出道以來的第一戰!

來到河西之後,王忠嗣在軍營的日子裡,收益頗多,不僅明白了吐蕃人一般會從哪裡進攻,採用什麼戰術,唐軍如何防禦,如何反攻等等。

但好景不長,由於東北邊境出現問題,李禕被調往北方,改由蕭嵩擔任河西節度使。

蕭嵩和王忠嗣接觸後,立馬就察覺出王忠嗣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把他提拔為兵馬使。

雖然升了官兒,但王忠嗣卻開心不起來,因為沒人敢讓他出去打仗。

唐玄宗深知王忠嗣和吐蕃人有深仇大恨,他又比較年輕,擔心王忠嗣在戰場出現意外,所以秘密下旨給蕭嵩,要求他不準讓王忠嗣出戰。

王忠嗣自己十分清楚,這是皇帝乾爹給自己的特殊保護,他沒有任何怨言,只是盡力在軍隊中學習新知識,讓自己更強大。

但如果這樣一直待下去,他永遠都不會有作戰的機會,只有找個合適的時機,證明自己的能力,皇帝才會放心地讓他統領軍隊作戰。

不久之後,王忠嗣迎來了這樣一個天賜良機!

有情報顯示,近期將會有吐蕃高層人物在鬱標川閱兵,王忠嗣認為這是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恰逢此時蕭嵩收到了來自長安的詔令,讓他回長安擔任宰相,王忠嗣聽說後,立馬趕到蕭嵩營帳。

“我跟隨大人已有三年,至今沒立過什麼功,大人回去也不好向皇帝交代,現在吐蕃人在鬱標川閱兵,懇請大人撥給我數百精兵,我率領他們突襲吐蕃,必能成功!”

蕭嵩也明白王忠嗣跟吐蕃人有仇,也深知王忠嗣想爭取機會實戰的迫切心情,便答應了他。

於是,王忠嗣帶著數百精兵出發了。

沒想到,當他們抵達鬱標川,看見吐蕃軍隊時,大家紛紛要求撤退,並拒絕王忠嗣發起突襲的命令!

原來,吐蕃軍隊遠比情報上說的要多出很多,以唐軍這幾百人的兵力,真要發動攻擊,人家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們淹死。

所以,誰也不願意就這麼衝上去送死。

關鍵時刻,王忠嗣眼見士兵們不願進攻,乾脆自己提著刀,瞬間就衝入敵軍陣營,大砍大殺,如入無人之境。

士兵們見狀,誰都知道他是皇帝的乾兒子,真要出了事,誰都跑不了,於是紛紛衝入敵陣廝殺。

這時,大家看見王忠嗣跟不要命一樣,揮刀四處砍殺,敵軍無不血濺當場,頓時士氣大振,奮勇衝殺。

吐蕃軍隊由於毫無防備,陣型瞬間被衝亂,在這群不要命的唐軍進攻下,紛紛四散奔逃。

此戰,王忠嗣以數百精兵,斬殺數千敵軍,俘獲羊馬數以萬計。

會贊普大酋閱武鬱標川,其下欲還,忠嗣不從,提刀略陣,斬數千人,獲羊馬萬計。——《新唐書》

當戰報送到唐玄宗手裡時,皇帝陛下激動了!

看到自己的養子成長為真正的將才,他無比高興,更重要的是,從此大唐又將出現一個勇冠三軍的大將了。

於是,唐玄宗封他為左威衛將軍、清源縣男。

但沒過多久,王忠嗣就迎來人生中第一次打擊!

由於王忠嗣在工作過程中得罪了皇甫惟明,遭到誣陷,王忠嗣又無法證明清白,唐玄宗為了顯示自己不偏袒養子,將其貶官為東陽府左果毅。

但是王忠嗣此時已經名聲在外,很快又被啟用。

他將迎來第二次作戰機會。

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佔據的新城,這是一座軍事重鎮,在唐朝和吐蕃之間曾幾度易手。

杜希望在河西任職期間,聽說了王忠嗣的事蹟,認為他是一個人才,所以上書請求讓王忠嗣協助他破城。

在王忠嗣的幫助下,新城果然很快就被攻破,王忠嗣因為功勞最大,被提拔為左威衛朗將,同時駐守新城。

沒想到,就在攻破新城這一年的秋天,吐蕃人舉兵報復,想要把新城打回來。

為此,吐蕃集結了三萬大軍進攻新城,而王忠嗣手中僅有一千兵馬,士兵們難免心生恐懼。

這時,王忠嗣連鼓舞一下士氣,做一下心理安慰都懶得做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說啥都是蒼白無力的,只有身先士卒才是最好的鼓舞。

當吐蕃大軍兵臨城下時,只見王忠嗣帶著一隊人馬衝出城外,瞬間突入敵軍陣營,左衝右突,大砍大殺,如入無人之境!

王忠嗣在廝殺中,勇猛到什麼地步呢?他一個人就砍死了數百敵軍!

忠嗣單馬進,左右馳突,獨殺數百人,賊眾囂相蹂,軍{廣多}翼掩之,虜大敗。——《新唐書》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唐軍士兵見狀,士氣大振,紛紛熱血湧上心頭,拼命廝殺,吐蕃軍隊在唐軍拼命的架勢下,無不膽寒,陣型開始混亂起來。

就在這時,守在城內的那部分唐軍當即從城裡殺出,在吐蕃軍隊的側翼突入進去,吐蕃兵直接被打崩。

在潰敗中,吐蕃兵四散奔逃,混亂中又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唐軍大勝。

此戰,王忠嗣以一人之力扭轉戰場局勢,僅憑一千人就擊潰吐蕃三萬大軍,可謂是勇冠三軍,他已經成長為將帥級別的將軍了。

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王忠嗣的戰功,封他為左金吾將軍,兩年後,王忠嗣升職為河西節度使。

這一年是739年,王忠嗣成為大唐節度使,鎮守一方的大將,他年僅34歲,是大唐最年輕的節度使。

一年後,王忠嗣又兼任朔方節度使,此時的王忠嗣已經一人掌管大唐兩大軍事重鎮。

此後,王忠嗣在邊關威震天下!

742年,北方的

奚怒皆部落發動叛亂,李隆基命令王忠嗣帶兵平亂。

王忠嗣率軍北上之後,在桑乾河三戰三捷,俘獲牛羊無數,按照史書的原話是:“耀武漠北,高會而還”。

這些戰役,還都是軍事戰術層面,接下來,王忠嗣將展示出他在奇謀詭計方面的天賦。

在平亂結束後,由於突厥人小動作不斷,唐玄宗令王忠嗣往西經略突厥餘眾。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王忠嗣帶著部隊陳兵於磧口,威懾突厥人,烏蘇米施畏懼唐軍勢大,便請求投降,但一直拖延找藉口不來。

實際上,烏蘇米施可汗並不想投降,他一直想統一東西突厥,恢復昔日突厥汗國的強盛時代。

所以他只是假意說投降,作為緩兵之計,同時派出騎兵刺探唐軍情報。

結果發現王忠嗣只是在木刺、蘭山安札營寨,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行動。

他由此認為唐軍已經中了他的緩兵之計,所以遲遲不展開軍事行動。

但這只是表面情況,王忠嗣其實已經秘密召見臣服於突厥的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等部落,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離間他們與突厥的關係。

大棒就是,這些部落必須在大唐和突厥之間選邊站,選了突厥的就是大唐的敵人,馬上要遭到軍事打擊。

胡蘿蔔就是,如果大家聯合起來,一起打敗突厥人,那麼得到的土地和人口、資源、財寶,全部歸這些部落所有,還有大唐的賞賜。

此話一出,這些部落的人全都沸騰了!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有大唐軍隊的撐腰,他們對打贏突厥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可以俘獲很多財寶、牛羊等等,還能得到大唐的賞錢,這筆買賣相當划算。

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這些部落聯合起來對突厥實施了致命性的軍事打擊。

烏蘇米施可汗還沒回過神,就被各部落聯軍打得大敗,當場逃亡。

忠嗣乃縱反間於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三部落,攻米施可汗走之。——《舊唐書》

一年以後,後突厥的最後一任可汗烏蘇米施的弟弟白眉可汗被回紇部所殺,將首級傳到長安請賞。

至此,昔日無比強盛的突厥,徹底消失在歷史上。

這一切,都是王忠嗣的反間計,給了突厥人最致命的一擊。

這一戰結束後,王忠嗣也沒有閒著,他開始另一種高階的玩法。

首先是軍事防禦策略上的升級。

王忠嗣深知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去無影,每次來打劫,唐軍很難將其殲滅,於是想到一個辦法。

他下令在北方邊境線上,沿線挑選險要的軍事要衝構築防禦城堡。

從朔方到雲中數千裡戰線上,修築起很多個軍事城堡,形成一條穩固的防禦體系。

這無疑加重了遊牧民族的進攻成本,畢竟出來打劫一次,搶完就跑,現在必須得先打下這些城堡才有可能打劫成功。

但遊牧民族不擅長攻堅作戰,打下來的傷亡代價是很高的。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這些事兒幹完之後,王忠嗣又玩兒起了間諜戰術。

他派出很多間諜潛入周邊各個屬國、部落之中,隨時你打探訊息。

所以,不久之後出現了這樣一幕:

周邊各部落,每次來打劫,要麼遇到唐軍早有準備,結果被打得大敗,要麼就是半路上被唐軍突襲,損失慘重。

這是因為,王忠嗣的諜報人員提前提供了情報,他們啥時候來打劫,軍隊人數,誰是領頭,都是一清二楚。

所以,各部落來打劫的騎兵,經常被王忠嗣耍得團團轉。

這樣的情況出現很多次以後,周邊各部落就再也不敢來了。

但是,光做這些是不夠的,王忠嗣還玩兒起了經濟戰!

他故意抬高邊境馬匹市場上的馬匹價格,往往比原來高出一大截,周邊各部落的人在利益的驅使下,紛紛將草原上的良馬販賣到大唐。

這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遊牧民族把大量的良馬都販賣到了大唐,導致他們自己沒有良馬可用。

戰馬在當時是重要的軍事資源,一旦沒有良馬,那麼遊牧民族的騎兵也就歇菜了。

這些事情做完後,大唐的邊境在王忠嗣的任期內基本實現了“零戰事”的地步。被史書評價為40多年來第一邊帥。

自張仁亶後四十餘年,忠嗣繼其功。——《新唐書》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雖然無仗可打,王忠嗣也並不閒著。

他治軍方面也十分厲害,王忠嗣在每次出戰,分發兵器時,都要求在上面寫明使用計程車兵名字。

打完仗後,只要不是戰鬥損失,就必須完整地還回來,如果士兵不慎遺失,就要追究責任。

從此以後,士兵們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王忠嗣的軍事巔峰期

741年,吐蕃進犯大唐邊境,皇甫惟明抵抗不力,在河西以及隴右戰敗,唐玄宗又任命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負責和吐蕃作戰。

接到命令後,王忠嗣立即帶著軍隊趕赴隴右,在青海、積石大破吐蕃軍隊,接著又揮師在墨離攻滅了吐谷渾。

這一刻,王忠嗣達到了軍事生涯的最巔峰。

此時王忠嗣的職務是:河西、河東、朔方、隴右四鎮節度使,手握大唐一半的軍事力量。

北邊的安祿山也僅僅掌握三鎮而已,可謂是空前絕後。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史書上的原話更霸氣,更有感染力:

忠嗣佩四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皆歸掌握,自國初已來,未之有也。——《舊唐書》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作為玄宗時代最強統帥,王忠嗣也是慧眼如炬,他提前看出了安祿山要謀反!

安祿山為了起兵謀反,想修築雄武城,儲備軍械物資,為了合法地公開修建,他騙唐玄宗說,修建雄武城是為了防禦北方的敵人

在獲得修建許可後,安祿山想吞併周邊節度使的一些兵馬,加強自己的實力。

於是上書請求讓王忠嗣從朔方、河東等地抽調兵力幫他修築雄武城,到時候趁機截留這些士兵。

結果這一招直接被王忠嗣給看穿了,所以被王忠嗣輕易化解。

王忠嗣帶著一支軍隊趁安祿山外出時抵達雄武城,圍著建築工地轉了一圈之後,直接就走了,一個兵也沒給他留下。

理由很簡單,我堂堂四鎮節度使,公務繁忙,現在奉命來協助你修城,你卻不見人影,是幾個意思?

安祿山的如意算盤就此落空。

安祿山潛蓄異志,託以禦寇,築雄武城,大貯兵器,請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而往,不見祿山而還。數上言祿山必反,林甫益惡之。——《資治通鑑》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王忠嗣在工地上轉了一圈後,經過觀察發現,這些建築根本就是用來儲備軍械物資的,根本不是防禦工事。

而且那些軍械明顯是攻堅戰所用的兵器,不是塞外對付遊牧民族的野戰兵器。

安祿山大量儲備這樣的軍械物資,用意何在?分明是想謀反。

於是,王忠嗣上書唐玄宗,狀告安祿山謀反,提醒朝廷要採取措施。

但此時的李隆基,正被安祿山哄得暈頭轉向,根本不相信這事兒,王忠嗣的奏疏也再沒有下文。

然而沒多久,王忠嗣便遭奸人構陷!

可能是出於想專心負責河西和隴右的軍事防禦,王忠嗣從安祿山那邊回來後不久,就辭去了河東、朔方節度使的職務。

但很快他就面臨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在唐朝和吐蕃的邊境上有一座軍事重鎮“石堡城”,此地易守難攻,十分險要,自從被吐蕃人奪走後,李隆基一直想收復。

有一次,李隆基詢問王忠嗣對此有何計策,但王忠嗣的忠言卻令李隆基十分不滿。

王忠嗣認為,吐蕃人在石堡城的防備嚴密,如果進行強攻的話,必定要付出數萬人的犧牲才能攻下,代價實在太大,不如整軍備戰,等待時機。

但此時的唐玄宗急於想收回這座重鎮,他以為王忠嗣會順著他的意思,主動去打下來,沒想到王忠嗣竟然要等時機。

所以,李隆基十分不滿,君臣之間開始出現裂痕。

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雲:“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玄宗因不快。——《舊唐書》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就在這時,有個叫董延光的大將揣摩聖意,又比較貪功,主動請求由自己率軍攻取石堡城,但董延光同時要求王忠嗣派兵協助。

李隆基見到有人主動請纓,龍心大悅,當即批准了董延光的請求。

王忠嗣接到聖旨,沒有辦法,只好派出軍隊協助董延光,但他也在消極協助。

當時,軍隊開拔時,他手下的將領李光弼前來勸阻他,說:

“大夫你愛惜士卒,但也得罪了董延光,因為你派出數萬軍隊出去作戰,卻不設懸立賞,這樣無法激起三軍的鬥志,如何能破敵?

到時候,董延光一旦戰事不利,他就會甩鍋給你,只怕會被朝廷懲罰!”

王忠嗣本來就不贊同強攻石堡城,因為付出的傷亡代價會很大,但又不得不派兵協助,他之所以不設立戰功賞賜,就是為士卒考慮。

他不想士兵們去做無謂的犧牲,枉送性命,不設定戰功賞賜,士兵不拼命,也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所以,王忠嗣為了他士兵的性命,當即對李光弼說,我不能為了一個官職,讓數萬人犧牲,大不了把我貶官,也無所謂。

果然開戰之後,董延光無法攻下石堡城,戰事失利,損失慘重。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董延光為了推卸責任,直接甩鍋給王忠嗣,說就是因為王忠嗣從中作梗,拖了他的後腿,才導致的失敗。

一般來說,區區一個董延光是告不倒皇帝的乾兒子的,但此時朝廷的權力中心還有一個奸臣李林甫。

李林甫看著王忠嗣功勞越來越大,擔心有一天會拜相,威脅自己的地位,處心積慮想整垮王忠嗣。

現在機會來了,在李林甫的讒言下,李隆基下旨抓捕了王忠嗣,送進大牢嚴刑拷問。

畢竟是自己的義子,還是有感情的,李隆基並不想把他處死。

但關鍵時刻,李林甫進獻了一段特殊的讒言,葬送了王忠嗣的一生。

他說王忠嗣和太子李亨關係非常好,私下裡曾說一旦發生意外,他會堅定地擁立太子為帝。

此話一出,直接戳中李隆基的痛處!

因為李隆基就是靠政變奪權掌管天下的,他的一生經歷了武則天時的黑暗時代,見證了神龍政變,參與了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

太子奪權這種事正是李隆基內心最敏感的地帶。

於是,李隆基的敏感神經瞬間緊張起來,當場大怒,決定將王忠嗣處斬。

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稱往任朔州刺史,忠嗣為河東節度,雲“早與忠王同養宮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徵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舊唐書》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恰逢接替王忠嗣隴右節度使職位的名將哥舒翰前來見駕,他一聽說皇帝要處死王忠嗣,立馬就趕去求情。

因為哥舒翰也曾是王忠嗣的部下,他跪在李隆基面前苦苦哀求,把頭磕破了後,李隆基想走,他就跪著跟隨,終於說動了李隆基。

最後王忠嗣得免一死,被貶官漢東郡太守,一年後(749年),王忠嗣暴卒家中,年45歲。

後記

王忠嗣一生戰功赫赫,不僅勇猛無匹,還善於用兵伐謀,自出道以來,未嘗一敗,連名將李光弼、哥舒翰都是他的部下,受他指點。

其戰績比肩昔日的戰神李靖、蘇定方、李世勣等大唐統帥。然而,王忠嗣的結局卻是註定的。

王忠嗣丨挨個打服周邊各國的大唐名將,無敵於當世,安祿山的剋星

因為唐玄宗晚年,已然是昏聵無比,玄宗時代的名將,多數死在了他的手裡。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的敏感神經更加脆弱,由於猜忌、聽信讒言,他殺掉了名將高仙芝、封常清,之後又逼著哥舒翰出戰被俘。

王忠嗣死時僅45歲,僅僅過了6年,安祿山便舉兵謀反,王忠嗣如果活著,安祿山只有捱打的份。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王忠嗣即便是活著,在安史之亂時被啟用,鑑於高仙芝等人的遭遇,他恐怕也難以倖免。

這也是李隆基的敗筆,安史之亂使得他對武將產生猜忌之心,敏感的神經被激發,再加上那些奸臣順著這根敏感神經進獻讒言,那些名將無不遭難。

安史之亂打上八年之久,不在於名將沒本事,而在於唐玄宗父子的猜忌之心,貽害一時。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注:本文部分圖片均來自網路搜尋,侵刪。

TAG: 王忠嗣吐蕃唐玄宗李隆基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