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怎樣理解開悟?

由 一木豆丁 發表于 美食2023-01-20

前言

本人喜歡宗教哲學,但是並沒有宗教信仰。為了不使自己的淺見誤導大家,特別提示,本文僅是個人體悟,與其它解釋或有聯絡卻無出處。

由於自己在閱讀此類原文著作或者他人譯文的時候,經歷過對隱喻、暗示、若有似無的難以理解以及對其本義誤讀的煩悶,所以在我有所體悟的時候,儘可能把這些內容口語化,以便於大家理解並少走彎路。

若能有拋磚引玉之功效,對我來說善莫大焉。

如何去理解開悟

對於開悟,要想走近它,就不能把它看得太過高大。就像你試圖去接近一個人,比如你的上級,若是你無法突破權威的光環,就不可能走進他的內心;若是你能以“人”的角度出發,那麼就容易產生共鳴。

理解開悟,首先要了解前人對於它的描述,然後在自己內心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我所瞭解的關於開悟的描述,來源於佛、道宗教哲學以及少量西方現代哲學。

一、釋迦牟尼

佛家描述開悟的用詞非常之多,比如:不念過往不畏將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遠離顛倒恐怖究竟涅槃、無我相無人相無法相無眾生相……

這些偈語大都指向開悟所接受的狀態。

限於篇幅不再一一引用,若是有心,自會在經文中隨處發現。

二、老子

老子對於開悟的描述不同於佛家的長篇累牘,他對此惜字如金。摘錄以下幾句:若冬涉川、若畏四鄰、其若客、若冰之將釋、其若樸、其若谷、其若濁、不欲盈、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大象無形……

從老子的角度,竊以為可以這樣理解:得道的人就是開悟的人、依道的人就是聖人、知道的人勝於常人。

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開悟似乎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不是常人所能參透的。

但是依照這樣的思路,顯然體現不出眾生平等的指導思想,也顯示不出道本無為的哲學理念。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放下對先哲的盲目崇拜,相信他們只是發自普度眾生的慈悲,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去理解,或許更有助於我們貼近他們的思想理念。

基於這個邏輯,開悟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屬性。

一、被動詞

透過他人的啟示來悟出人生的哲理。相關的偈語有:閱人無數,不如明師開悟。

二、主動詞

透過自我開示來悟出人生哲理。相關的舉動有:閱讀宗教哲學、心靈雞湯、靈性書籍、開啟心扉。

三、過程

開悟意味著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以期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經營自己的生活。

四、結果

開悟意味著與舊思想的徹底決裂。

能否獲得以上這四種開悟的屬性,不會取決於你的主動要求,即使你主動去做這些事,也不意味著你更容易接近它,它只能透過恩典或不經意才能感知。

從歷史記載來看,除了極少數幸運兒可以在不經意之間就得到這種恩賜,更多的開悟者大都來自極度的痛苦。

想生卻臨死,意味著以往的思維模式已經想象不出解決這個困境的方法,所以只能從聽說過但從未實踐過的方向嘗試,若不如此,只能坐以待斃。

那個方向就是從向外追求完美,到向內尋求圓滿的改變。

開悟的狀態

無論是依賴上天的恩賜還是痛苦促成的轉變,這一刻的靈光乍現就是頓悟。

頓悟與開悟的關係是:

頓悟是開悟的起點,開悟是頓悟的實踐。

對於那些極少數的人來說,可能在頓悟的一瞬間就看透了世間種種,隨之便用一種無我無相的方式對待生活,對這種人而言,頓悟即開悟。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開悟是一個不斷印證的過程。

具體的表現為:

開始意識到往日的思維方式存在著諸多問題,嘗試以全新的意識掌控生活;往日的思維模式所擁有的慣效能量依然會不時地左右自己,隨即陷入更明顯的煩躁;讓已經揚升的意識進入其中,煩躁感立刻就被瓦解;舊意識感覺無法壓制新意識,於是按它的目的來要求新意識證明其正確性;迷茫與不解之後,終於明白,新意識的目的是與舊意識的目的完全不同的;反覆糾纏、反覆驗證,最終相信,人生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外在目的,一個是內在目的。

什麼是外在目的?什麼是內在目的?

外在的目的比較容易解釋:各方面的成功、慾望的滿足、目標的達成,所有人心所向的如願以償。

內在的目的就難免流於虛幻:與宇宙的智性同步、順從大道、順從道法自然、讓生命的意識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讓你與這個世界融為一體……

從這兩種目的不同的追求來看,前者需要各種不同的行為來實現;後者則只要一個轉變的念頭。

外在目的在我的解讀中似乎並不多,但是就事實而言,它會衍生出無數的副產品,比如:對房子的要求、對車子的要求、對票子的要求、對孩子的要求、對他人的要求、對各種慾望的要求……

無論你把外在的目的整合成多麼精煉,都阻止不了它以增生的狀態造成與本體的分裂。

直至你再也無法應對。

內在的目的雖然顯得虛無縹緲,但是它的指向卻與外在目的截然不同。

用事實來證明這種虛幻的意義,我能想到的證據有以下幾點:

1、能夠讓你活下去的物質並不需要很多

2、你不會在死亡之時帶走任何外在的東西

3、當你睜眼看世界,世界就開始按照你的喜好展現它的模樣

4、當你永遠閉上雙眼,這個世界與你再無瓜葛……

所以,內在的目的就是讓你明白:

你就是你的世界之王;這個世界因你才有意義;沒有你,這個世界狗屁不是;你與這個世界是一體的,是密不可分的;這個世界的好與壞,取決於你怎麼看待它;若是外在目的不能讓你有以上感受,那麼它就是有害的。

怎樣理解開悟?

開悟與內外目的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開悟就是在生活中保持中庸之道!

中庸不是和稀泥、老好人,而是指平衡。

平衡各種生活因素之間的關係。

怎樣理解開悟?

被慾望操控的人總想打破這種平衡,相信自己的強大會讓自己在眾生之中脫穎而出,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恕不知,宇宙的各種天體之所以週而復始的迴圈,皆因彼此之間保持著某種默契的平衡。那些一時遊走在星際邊緣的獨立行星,最終的結局不過是給其他星球製造一個疤痕然後灰飛煙滅……

秦相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打破權力的平衡,最終的願望竟然只是想和兒子一起到上蔡東門放狗逮兔子……

網紅“泡泡龍”打破了供需平衡,擁有了短暫的熱度卻白白丟了性命……

癌細胞打破了機體的平衡,瘋狂地擴張,最終葬送了自己與母體的活力……

開悟,就是為了找到平衡外在目的與內在目的的天秤。若是為了不食人間煙火、遠離紅塵喧囂、隱居深山幽谷,顯然會失去太多的人生美好。

外在目的有其現實意義,內在目的也需以生存為前提。刻意偏向任一方向都是打破平衡的舉動。

由於外在目的有其侷限性,內在目的有其虛幻性。所以,開悟就是從內心深處開始接受,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由被其左右到讓其為自己的人生服務。

怎樣理解開悟?

生活中的開悟舉動

拋開前人所描述的開悟狀態以及他人對開悟的理解,作為普通人而言,可以這樣去看待開悟:

1、開悟=開始領悟

開始領悟人生真諦,能夠從雞湯的浮華中汲取營養,可以進行有效的自我安慰,嘗試說服自己對慾望的渴求,對內的關注開始增加……

以上此類舉動或許也會經常出現在生活當中,但卻不能把它的效果長久地保持,以致於讓我們總是在想與不想、做與不做之間徘徊。

這是因為缺少頓悟的契機導致的。

頓悟的缺席,讓我們這種已經接近開悟的行動變成了自己給自己講道理,而不是把自己融入道理之中,繼而融入到所做的每一件事當中。

因此也讓這些行動缺乏一種品質在其中,雖然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但是很難讓自己持久地擁有實踐它的動力。

道理,每個人知道的都差不多,知道和做不到的機率也差不太多。所以,給自己講道理與給他人講道理的結果相差無幾,那就是:你說的是對的,但是我做不到!

怎樣理解開悟?

2、開悟=不求回報的善良

不求回報的善良是指你的善行是無目的的、是沒有交換條件的、是完全發自內心的。

從現實生活中來看,大多數人的善行其實都在遵循著人際關係的“反黃金原則”,即——我對你怎麼樣,你就應該對我怎麼樣。又稱“絕對化要求”。

也就是說,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善行是需要回報的,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層面。否則就會心生不快。

善行並不僅僅體現在對待他人的言行上,很多時候,不去幹擾他人的生活反而是更高的善舉。所謂的“為了你好”,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程度上目的,比如: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就如同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樣,你不去破壞這個世界就是在貢獻自己真正的力量。

這叫尊重!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怎樣理解開悟?

3、開悟=尊重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既不接受事實又不尊重事實。

事實,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已經發生的事情!

我們常說的“當下”,其本質就是事實,一種接近絕對的事實。與之相反,當下之外的任何事物都不過是一種相對的事實。

絕對,是因為它已經發生;相對,是因為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又稱之為“不確定性”。接受這種不確定性就是尊重事實,這個選擇會讓你把它轉變成更多的活力和創造力,反之,它就會轉化為恐懼。

TAG: 開悟目的頓悟自己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