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閩南語的那些事(四):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閩南竟然是這樣子說

由 趣味閩南語 發表于 美食2023-01-20

本次話題為《古早對外交流活化石,那些舶來詞與舶去詞(上)》,但想著這個標題好像不怎麼吸引人,就改了一個。

在構思這個話題的時候,勾起了作者滿滿的回憶,讓我們先將思緒帶回到90年代。

關於運動,作者所在的晉江,不愛足球,不愛乒乓球,卻獨愛籃球。幾乎每個村都有好幾個籃球場,各種村賽也是接連不斷的舉行著。

櫻木花道

作者在上初中的時候,受到日本動漫《灌籃高手》的影響,也對籃球非常狂熱,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跟小夥伴往籃球場跑。

打籃球,無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犯規動作,其中最常聽到別人對你說:“立奧屎嘍!”或者直接簡便的說:“奧屎!”

這個“奧屎”的讀音如下:

奧:ao(四聲)

屎:sai(四聲)

看到這邊,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了,沒錯,如你們所想,這就是英文單詞:“outside”,翻譯過來就是“出界”。

這種純音譯的詞成為了舶來詞的主體,詞中的漢字只起表音作用,本身所具有的字義已完全消失。

但是,懷著滿滿惡意的作者,特意挑了那個來字來做音譯,是想額外教大家一個字的讀音,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猜到了吧!

作者小時候,每每到了冬天,手部腳部甚至是臉部,經常會因為乾燥而變得粗糙龜裂起皮,一扯就可以把皮扯下來那種,很是難受。

媽媽每次看到,都會很心疼的跟我說:“你要多吃點‘柑啊帝’補充維生素C。”

爺爺也會自已種一點,那時候自家種的“柑啊帝”是真的生(意思是酸,見我上一篇文章),但是特別的好吃,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味道的了。

因為太酸,所以都會蘸點白糖就著吃,直到現在都還很懷念這種味道。

在閩南地區,“西紅柿”稱為“柑啊帝”,跟番薯一樣,也是萬曆年間由西方傳入到中國的,但這個詞語,卻是從南洋(也就是菲律賓)傳入,原詞為:kamati,音譯過來就是“柑啊帝”。

下面我們來看看讀音,這個詞讀會比較拗口:

柑:gam(一聲,也可以讀kam,找不到讀音非常類似的漢字)

啊:a(四聲,讀:啊)

帝:din(四聲:也找不到讀音非常類似的漢字,可以輕聲的讀成:定)

成年以後,作者來到了廈門工作。由於工作原因,經常會加班熬夜,導致白天精神狀態不是太好,經常喝茶提神。

後來偶爾也會喝另外一種飲料,除了提神效果不錯外,還能緩解睡眠不足帶來的頭痛症狀,再後來漸漸的沉迷這種飲料了,幾乎每天早上都要來一杯。

這種飲料閩南地區稱之為“歌逼”,該詞來原於馬來西亞語的copi,該國盛產這個。

這個飲料跟茶一樣,同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英文為“coffee”,中文為“咖啡”,作者獨愛純純的美式風味。

歌:ge(一聲,讀:歌)

逼:bi(一聲,讀:逼)

純咖啡跟其他一些食物搭配,可以調出其他風味,如摩卡,就是和“燭龜蠟”搭配而成。“燭龜蠟”英文為“chocolate”,中文名為巧克力。

“燭龜蠟”也是閩南語舶來詞,讀音為:

燭:zia(一聲,讀音跟“甲”有點像,但不是這個讀音)

龜:gu(一聲,讀:估)

蠟:la(二聲)

另外說一句,“蠟燭”的閩南語讀音就是上面這個讀音,為“la zia”,而“燭”和“龜”,則是“叔叔”和“舅舅”的讀音,稱呼這兩人的時候,可以加個語氣詞,即“燭啊”和“龜啊”。

叔叔:zia a

舅舅:gu a

在廈門生活了十幾年了,廈門有很多特色小吃都很不錯。不過,都說廈門本地小吃,都是借鑑周邊地區的,如海蠣煎和土筍凍,是泉州的,四果湯和麻薯是漳州的。

閩南語的那些事(四):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閩南竟然是這樣子說

但是有一個特色小吃,在周邊地區是非常少見的,這個才是正宗的廈門特色。

“沙茶麵”,也叫“沙嗲面”,我更喜歡叫“沙嗲”,音譯過來更像而以。這個詞同樣來自東南亞地區,是一種很有名的調味料,本名為“satey”。

沙:sa(讀:沙)

嗲:dei(讀:dei)

面:mi(四聲,讀:密)

廈門有個地名,這個地名以一種食物命名,但是這種食物在近幾年,貌似已經成為禁賣品了。我也沒有吃過這玩意,據說容易上癮,也容易得口腔癌。

閩南語的那些事(四):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閩南竟然是這樣子說

作者在“檳榔”這個地方的一個學校讀的專科,所以印象較為深刻。既然這個地方以這個名字命名,可能會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不過作者目前也不太清楚。

“檳榔”閩南語讀音為“賓龍”,該詞來源於馬來語的“pinang”。

賓:bin(讀:賓)

龍:long(讀:龍)

接著介紹的是閩南的信仰情況,閩南人大多信佛,佛教是由唐朝時期由印度傳入,而做為唐朝官方語言的閩南語,“佛”這個詞,也是由印度語音譯而來。

閩南語的那些事(四):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閩南竟然是這樣子說

我們來看看印度語的佛:“buddha”,這裡不用印地語,因為大家都看不懂,就直接用英文來,翻譯成中文就是“佛”。

然後閩南語音譯過來,讀成“bun”。

在文章最後,有一個詞語不得不提,作者對這個詞糾結了很久了,很長一段時間不懂為什麼會這樣子說。

初中的時候,都是大夥情竇初開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周圍的童鞋們在討論著:“某某人sa到某某人了”,這個“sa”就是喜歡的意思。

閩南語的那些事(四):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閩南竟然是這樣子說

後來作者也經過多方瞭解,終於知道這個詞來自印尼語的喜歡:“suka”,只不過閩南語在引入的時候,簡化成了“sa”。

所以,在我們這邊,中意一個人,可以說:“我sa到你了!”

我:wa(讀:哇)

sa:讀四聲

到:die(讀:即英文dear)

你:li(讀:利)

了:le(讀:了)

自古以來,閩南人勤勞開拓,愛拼敢贏,敢冒風險,重義求利。唐宋後,大量移民湧入,閩南原本可憐的土地已經難以養活更多人口,為了生存,閩南人只得以海為田。另一方面“閩在海中”, 閩南人征戰海洋具備天然的優勢,成為最熟悉印度洋與太平洋航路的中國海商。

閩南語的那些事(四):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閩南竟然是這樣子說

發展到了今天,東南亞的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近十餘年的首富更由海外閩商交替把持。若你身處東南亞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泗水、馬尼拉等地的街頭,你會聽到熟悉的閩南話從耳邊飄過,偶爾可以從社團的聚會中聽到悠悠南音,在街邊可以吃到和家鄉一樣味道的閩南菜…… 好像把故鄉的一切都搬來了,這些閩南人聚居的城市形成了閩南之外的另一個閩南。

既然有舶來語,那麼,下一章節,我們將介紹,閩南語的舶去語(雖然沒有“舶去”這個詞語,也可以理解為出口的詞語吧),來見證中國古代的繁榮昌盛。

TAG: 讀音閩南語Sa這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