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由 司徒天夢 發表于 美食2023-01-14

國慶檔,《萬里歸途》一枝獨秀。

超過十億的票房成績,張譯居功至偉。

看過影片的人都明白,說張譯是一個人撐起了整部電影,並不算誇張。

這不是張譯第一次成為一個重要檔期中最閃耀的明星。

18年的《紅海行動》、20年的《八佰》和《一秒鐘》、21年的《懸崖之上》,再到今年的《萬里歸途》,有張譯,就有票房保障。

大導演們都願意讓他成為自己的男主角,觀眾看到他那張臉,也會覺得安心。

最近這幾年,是張譯演藝生涯開花結果的幾年。

作品一部接一部地上映,演技也在不斷地精進,影帝大獎拿在了手裡,也有足夠傲人的票房成績。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個好演員總算是熬出頭了。

用一個“熬”字,是因為張譯的成功,絕不是爽文男主式的一飛沖天,沒有什麼奇遇,也沒有什麼逆襲,他從來就不是出道即巔峰的天才少年,也沒有過突然爆火成為頂流的經歷。

2019年的時候,聊起張譯,大家甚至說的最多的是一個“慘”字。

好不容易演了管虎的《八佰》和張藝謀的《一秒鐘》,在那時卻都因為技術原因遲遲不能上映。

但“慘”歸“慘”,那時所有人便都明白,張譯走上金字塔尖,只是時間問題。

1

現在的國內演員,想要大火,最便捷的方式,莫過於出演一部大爆劇。

張譯也演過大爆劇。

不光收視爆,口碑也爆,而且是連著好幾部。

最不能繞開的,當然是《士兵突擊》。

相信大多數觀眾第一次認識張譯,就是因為2006年的《士兵突擊》。

中國影壇得感激《士兵突擊》,劇中的演員,王寶強、段奕宏、陳思誠、張譯等人,當年還都籍籍無名,現在都已經是行業內的中流砥柱了。

回憶《士兵突擊》,第一個想起的不是許三多,而是史今史班長。

那場他退伍後坐著計程車邊吃糖邊痛哭的戲,至今不敢重溫。

那時覺得張譯就是史今,就和覺得王寶強就是許三多一樣。

他的表演自然而誠懇,老道地像是一個久經沙場的戲骨。

事實上,演《士兵突擊》時張譯剛剛從部隊話劇團轉業,此前也只接拍過三部電視劇,在演藝圈算是一個新人。

但他這個“新人”,年紀卻並不小。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2004年,已經26歲的張譯才第一次得到參演電視劇的機會。

他在自己的書中這樣描述:

那天天氣很好,我正扯著一紙合同不知何去何從。突然電話響起,一個副導演竟然邀我加盟由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民工》,角色是男三號。

老天開眼了?

我興高采烈地回到團裡,立刻接到通知:團裡也要拍一部電視劇,外聘了一位女導演,她點名要我去演——也是男三號。

老天開雙眼了?

然而,老天的眼睛睜得實在太慢。

直到2006年,張譯28歲。

和張譯合作過《喬家大院》的胡玫導演曾告訴他:

男演員如果28歲再出不來,就洗洗睡吧。

命運和他開了玩笑,剛好28歲,他憑藉《士兵突擊》得以整裝待發。

他說:如果沒有《士兵突擊》,不知道我現在會是怎樣。

《士兵突擊》讓觀眾認識了張譯,卻也在無形中給張譯上了一道枷鎖。

如何走出史今這個角色,讓觀眾記住張譯這個名字,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等了三年時間,張譯迎來了《我的團長我的團》。

老實人史今變成了小太爺孟煩了,表演卻依然精準、純熟。

他演出了老兵的“痞”和書生的“酸”,更演出了一個普通人身處戰場之中的悽苦與無奈。

劇中,孟煩了大多數時候的狀態是頹喪的,是半死不活的,但卻是真實的。

張譯用飽含情感的表演,為角色賦予了生命力。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我們發現,這個相貌平平的演員身上竟蘊藏著如此強烈的爆發力,當他給角色灌輸情感的時候,觀眾能真切地被他所感染,毫無抵抗力。

張譯用他的“誠”,演出了角色的“真”。

那些年,張譯出現在很多電視劇裡,但他飾演的角色,少有重複之感。

《生死線》裡的何莫修、《溫州一家人》中的麥狗、《好傢伙》中的蘆焱等角色,都在他的演繹下充滿了生命力,讓觀眾感到親切。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演著演著,他越來越明白,怎樣演戲,最能打動觀眾,怎樣演戲,最自然,最妥帖。

2017年的《雞毛飛上天》算是又一次的厚積薄發,當他以陳江河這個角色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大家再一次被折服了。

在《雞毛飛上天》裡,可以說張譯貢獻了當年電視劇領域的最佳表演。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他飾演的陳江河和殷桃飾演的駱玉珠八年不見。突然在車站中陳江河看到了駱玉珠。

陳江河沒有大喊。他想喊,卻出不了聲。嘶啞的叫喊,讓觀眾幾乎窒息。

那一瞬間,知道張譯大成了。他清楚地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表演方式,而且知道如何去完成最佳的處理。

我們確信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轉戰大銀幕,去拿上幾個影帝,在更大的舞臺上證明自己。

雖然他自己寫的書書名叫“不靠譜的演員愛說如果”,但他身上似乎總有種“靠譜”的氣質。

我們漸漸意識到,如果一部電影電視劇裡有張譯,未必就好,但絕不會差。

2

張譯演戲,給人的最大印象,是三個字:

愛琢磨。

不信你去聽他各個角色的口音。

演員的口音問題,是老大難。

香港演員演東北警察還是港臺腔,很多年輕演員不管到哪兒都一嘴京片子。

能熟練應用各地方言的演員不多。張譯是一個。

《士兵突擊》裡,他說家鄉的東北話。

到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他說了北京話。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方言賦予了角色不同的氣質,孟煩了那個憊懶倔強的模樣,也還就是京腔最合適。

《生死線》裡張譯演海歸博士何莫修,自創了“美式普通話”。

這個口音的創造,給角色賦予了先天的討喜感。

編劇蘭曉龍也表示,後來聽不到小何的“美普”,還甚是想念。

在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中,東北人張譯又演起了山西煤老闆。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一口山西話說起來,隔著大銀幕都能聞到老陳醋味兒。

在《雞毛飛上天》中,張譯又操起了南方口音,一張嘴說話,味道就對了,不瞭解的人,怎麼也想不到他是個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

是張譯的天賦就比別的演員高好幾層樓嗎?

倒覺得“用心”二字要更重要一些。

連臺詞都說不好,戲又怎麼能演好呢?

張譯的臺詞功底,用一個字就可以形容:穩。

他在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裡演丟了兒子的老闆韓德忠,有段在酒桌上的獨白戲。

一邊喝酒,他一邊自責,說著說著,就唱起了戲。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大段臺詞的處理,張譯拿捏有度,配合精確的面部表情,韓德忠這個角色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這可不是音色好、情感充沛就能做得到的。

不細琢磨,很難找到那個狀態。

所以說張譯是聰明人。聰明的他總是能夠找到開啟自己所要飾演角色的鑰匙。

比如《追兇者也》裡的那個“五星殺手”。

一口東北話不稀奇,誇張的面部表情不稀奇,發狠和倒黴時的對比不稀奇,但你如果注意到他對細節的拿捏,就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比如著急時從鼻樑上滑落的眼鏡,比如遊走不定的眼神,比如那彷彿隨時就要發狠的雙手。

他沒有把殺手演得歇斯底里,卻用最正常的方式演出了歇斯底里。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張譯在書裡寫他小時候是個“悶騷”的孩子。

這種性格的張譯,能靜得下來,又能完全釋放。他善於去反思自己,又能夠迅速將思考訴諸於實踐。

這樣的好演員,大導演當然會搶著用。

這幾年,張譯成為了張藝謀的“新寵”,連續幾部戲,張藝謀都啟用張譯作為男主。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都知道老謀子挑演員眼光刁鑽,他看中張譯,不光是因為他會演,更是因為他懂得隱藏自己的會演,很多演員演戲容易過火,但張譯卻總懂得收斂。

在讓他拿到金雞獎影帝的《懸崖之上》裡,我印象最深的是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和於和偉飾演的周乙在車裡訣別地那場戲。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面對受過重刑的張憲臣,周乙終於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決定冒險營救,而張憲臣最終決定留在險地,以自己的生命保住周乙的安全。

這場戲,張譯和於和偉的表演都拿捏得相當精準。

張憲臣最後離開車時,猶豫片刻還是向周乙囑咐了自己孩子的事情,他顫顫巍巍地先說了一句“有件小事”,讓觀眾無法不動容,自己孩子的事對任何人家來說都比他還大,但對革命者而言,這隻能是“一件小事”。

張譯說話時的表情幅度並不大,但足能讓觀眾看到揪心。

我們能感受到角色內心強烈的波動,但也能看到角色的剋制,這都和演員表演時的火候息息相關。

到了今年國慶檔的《萬里歸途》,他一如既往的靠譜,我無意稱讚他在影片中戲劇衝突最強烈時的高光表演,我只想提醒大家注意他在影片開始和最後時的表演,那種疲憊感,他拿捏得太精準了,這才是最見功力的地方。

張譯總算熬出頭了

現在看張譯演戲,已經不需要擔心他能否演好了,大家所期待看到的是,在他身上還有多少可能性。

張譯曾在自己的書裡這樣寫道:

演員是遊牧部落的食草動物,哪裡有草,就牽著自己去哪裡餵養,吃完了,再去下一片草場。

這樣一個“會吃草”的演員,終於一步步靠踏踏實實演戲熬出了頭,總歸是讓人感到欣慰。

如果這個行業能更正常一些,或許我們能看到更多張譯,但如今,我們也只能感慨張譯的稀有與珍貴了。

TAG: 張譯演員角色觀眾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