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曾參順從父親,為何孔子怒斥其不孝?到底何為真正的孝道?

由 十方的奇奇怪怪事件簿 發表于 美食2023-01-13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儒家的孝道。

說起孝道,就不能不提孔門大賢閔子騫。閔子騫,名損,字子騫。

論語中說他自幼喪母,咱們從他的名字來推算考教,恐怕閔子騫的生母是在他出世不久亡故的

《易經》損卦,艮上澤下,山下有水,卦詞有云:“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此卦有先孤苦後精進之意,騫字原意為馬匹有鼓腹之證,亦可以引申為報殘致遠,這暗合了閔子騫初始孤苦喪母,閔子騫的父親,定然也是因妻子逝世,傷心之下為這孤單伶仃之子祈福因此為這孤兒取“損”為名。

由此咱們可以斷定,閔子騫生母在產子之後不久亡故,不只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自有註定“損”卦之意,也貫穿了閔子騫的一生。

子騫生母早逝。父親不耐淒涼,續絃繼室,不到三年閔子騫就位閔子騫填了兩個弟弟;閔子騫很愛護這兩個小兄弟;美中不足的是繼母本就不大待見小子騫,再加上有了自己的骨肉,自然更覺得閔子騫礙眼,因此只要子騫父親不在身邊,便對閔子騫打罵苛責;子騫自有性格敦厚,雖受苛責打罵,但從未像父親訴苦埋怨,因此閔子騫父親一直被矇在鼓裡。日子雖有些困苦,但閔子騫每日裡伴著兩個年幼的弟弟讀書習字,倒也很是喜樂。

話說這一年秋去冬來,漸漸的寒意大盛,繼母為家人制作棉衣,他人均是棉花厚袍,唯獨子騫的棉服是用蘆花塞成;看著鼓鼓囊囊很厚實,但是蘆花輕浮,可不抵不住寒風如刀,一吹輒透,刺骨之寒,子騫不忍去像父親訴苦,惹得家中不睦,但見嚴寒一日勝過一日,小子騫無法可想,只有咬牙苦捱而已。

這天又是天降大雪,閔子騫父親外出乘著馬車外出會友,飲酒大醉,閔子騫為父親駕駛馬車回家,北風凜冽,閔子騫早已凍得戰慄不已,恰好路過一個深溝,閔子騫控韁不住,馬車傾倒,嚇醒了醉酒的老父親。閔父大怒哦,抽鞭怒斥不孝子,皮鞭過處,棉袍綻開,片片蘆花飛出,閔父一見此狀,幡然醒悟,摟著閔子騫大哭不已,將自己的棉衣脫下披在閔子騫身上,自己趕車回到家中。到家之後,閔父將破蘆花棉服扔在閔母眼前,大怒喝罵不已,直言想要要休妻,閔子騫見狀,跪伏與閔父面前,哀聲祈求到:“勸父且息雷霆怒,子騫有情稟家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願與母同去,與弟同苦甘”,閔父聞聽此言,大是悲傷,扔掉馬鞭,老淚縱橫,繼母也感愧無地,搶上前去摟著閔子騫大哭,一家人冰釋前嫌,和睦如初。

閔子騫長大後,跟從孔夫子學習儒道,《論語》中說他敦厚儒雅,木訥少言,但言必有中。孔子非常喜歡他,曾稱讚由於他的孝順,一家人和睦禮讓其樂融融。“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但是同為孔門十哲的孝子曾參卻做了一件事情讓孔夫子大為惱火。

話說曾參的父親嗜好飲酒,酒醉之後往往對妻子兒子打罵不已,,當時封建禮法森嚴,父親責罰妻子兒女不能違抗,否則算是忤逆,曾參為保護老母幼弟,往往挺身受杖,待得老夫酒意消散,曾參身上也是傷痕累累。

有一次,,曾參父親又喝的大醉,曾參卻恰好於此時種瓜誤點,回家之後,曾參之父越罵越兇,隨手就抄起了栓門的大木棒,向著曾參打了過去,曾參頭部遭受重擊,在床上躺了三個月。

孔夫子知道了此事,將曾參喚來痛罵一頓,教育他道:“雖說君父之命不可輕違,但也要因事而定,父親要用細竹枝打你,你受著無妨,因為這樣不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假若他用大木棒打你,你為什麼不跑?你想想,萬一他失手把你打死了,將來誰去孝順他?這豈不是將自己的父親陷於不義的境地?假若他把你打死,他醒酒之後,肯定後悔不已,將來孤苦終老,那你不就是更加不孝了嗎?想當年大舜待父親的責罰從來都是輕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不失去對父親的孝心,你這樣做,則陷父親於不義而失去了自己的孝道!假若在發生此類之時,你也別來認我這個師父了,我沒有這麼愚蠢的弟子!”

咱們看看,都說儒家愚忠愚孝,但是儒家在孔孟之時非常靈動機變,只不過後世儒生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要,從而扭曲了儒道使其便於統治而已。

閔子騫和曾參在孔子的教誨下,終成一代賢人。均位列孔門十大聖哲之中,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中華民族的孝道之魂也在其中,綿綿不絕,源遠流長。列為錦繡才子,咱們是否也應該為千古聖賢繼承此儒道絕學呢?想來更為明公自有答案,不必在下多舌。

如果喜歡,請大家幫忙點點關注,謝謝諸位錦繡才子。

TAG: 閔子父親閔父孝道孔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