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儒道佛,國人安心立命的精神家園

由 胡言不亂語001 發表于 美食2023-01-11

在我們大部分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三聖廟”,裡面始終端坐著三個人: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以他們為代表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精神文化共同支撐起我們安心立命的精神家園。

端坐在我們心中的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相當部分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他們為何方神聖,更不知道他們的思想觀念,但每當在靈魂出竅的十字路口,他們為我們大部分中國人無處安放的靈魂準備了一個生命再生的出口,使我們的靈魂有了皈依,我們不再成為失魂落魄的孤魂野鬼。

自人生第一聲啼哭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便被儒家思想所包圍、所影響,這就像一棵樹,無論是長成參天大樹,還是長成歪脖子樹,都是生長在儒家文化浸潤了2500年的土壤裡,所以,我們的第一個精神家園是儒家。儒家是我們精神文化的血脈根基,我們血管裡流淌的每一滴血都飽含儒家的基因,儒家的價值觀、家庭觀和家國一體思想。

牙牙學語時,父母教你見到長輩要尊敬,有禮有貌;還沒到法定上學年齡,便張羅進這樣的班,上那樣的課,以“不輸在起跑線上”;到了上學時,託人情、找關係,千方百計進重點學校,為考進985,不濟也要考進211提前十幾年發起總攻,深入每一箇中國人骨子裡的“望子女成龍成鳳”思想,就是儒家的入世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在有意無意間,踐行著、傳承著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

因此,無論是否知道儒家,是否認同儒家的觀念,是否有儒家的思想,這都不重要,因為我們人生的第一個信仰就是父母強加給我們的儒家入世精神。父母送我們進學校,教育我們要學好知識文化,養成好的操守和德行,樹立人生理想目標,就是要發揚儒家“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建功立業精神體現。從大的說,是希望我們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進取精神,多做有益於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的事;從小的看,是希望我們能擺脫先輩們不堪的人生境遇,有一個超越父輩的美好未來。

寄望於讀書而“魚躍龍門”,只是體現儒家入世精神的一個方面。在儒家入世精神世界裡,不管你是引車賣漿,販夫走卒,還是官場新貴,職場精英,商場翹楚,只要你被一種信念強力驅使,努力奔走,起早貪黑,積極工作,忘我打拼,沒有八小時上下班的概念,也沒有節假日的休息,那驅使你不斷進取的信念就是儒家無所不在的入世精神。儒家的入世精神,說高尚一點,是不負青春,不負韶華,讓人生更有價值,讓生活更加美好,說通俗一點,就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因此,踐行儒家入世精神,就是能“提得起”,像君子一樣坦坦蕩蕩,勇於追求,不懈奮鬥,透過“治世”而達到治理國家和造福社會,從而進入實現自身人生價值,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名義場”。

儒家的好處是勸人入世,樹立理想,確立目標,積極進取,追逐功名利祿,壞處也恰恰如此。“貧賤難耐淒涼”,生活畢竟不是童話,需要必要的物質基礎,因此,追逐功名利祿,並不是壞事,同時,國家要安定,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需要一大批勇立潮頭,振臂高呼,擔當大任的人,追求體現人生價值的“功名利祿”,都是人生應有之義。只是少數受“溫良恭儉讓”儒家文化薰陶的“君子”,面對“僧多粥少”,位子不多,資源稀缺的現實,走到半路,就忘了君子之爭的初心,不擇手段,不講武德,爾虞我詐,就另當別論了。

“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理想與現實總是對著幹。考場上,勤學苦練總“名落孫山”;商場上,說好的有福同享卻被坑得有苦難言;職場上,垂手可得的加薪晉級無緣無故黃了;官場上,煮熟的鴨子竟然飛走了等等不一而足。當人遇到這樣重大的變故時,就像一個物體,受外界的高溫、高壓而超過臨界點,就要變質或爆炸一樣,性格倔強的屢敗屢戰,越挫越勇,性格剛烈的就轉不過彎了,就會走極端,如同《紅樓夢》裡的賈寶玉,看淡了就遁入空門,痴迷如林黛玉者就枉送了卿卿性命。

如何讓出竅的靈魂有一個安心立命的地方?這就需要從儒家入世的現實世界超越到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出世,以樹立獨立的人格,建構精神的家園,這樣道家和佛家就粉墨登場了:老子和釋迦牟尼為我們無法消解的情緒準備了生命出口,使我們在現實世界無處安放的靈魂在道家、佛家的精神世界裡重獲新生。

不管你是否是舔著傷口的血,還是如老子說,洞悉了“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的人生真諦,從儒家的“名義場”中走出,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事實上,你已進入了道家半入世半出世的精神世界裡了。道家“以退為進,守弱為上”,對我等凡夫俗子最現實的人生啟迪有兩點,一是在思想上“退一步,海闊天空”,思想上的退一步,不是避讓、退隱,或消極的逃避,而是站在更超脫的位置、更寬廣的視角遠眺彼岸,從功利的世俗中抽身,在一個更大的世界中,重新去思考和定位自己;二是在行為上“無為而不為”,行為上的“無為”並不是說不做事了,而是不人為、不妄為、不強為的做事,“無不為”是不該做的事不再去做,該做的事一定要做好,放下虛妄,減去人為,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除此之外,人生的重大思想和觀念上也發生了變化。譬如淡泊了物質慾念,不再沉溺於物質刺激,還原一個純粹的自我;騰空了心中雜念,把裝滿虛名濁利的心騰空,讓心裝滿錦繡山河和身心自在;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取悅別人,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保持了本心,明白自己人生的價值座標,以包容心處世。而對於不能改變的“命運”,“與物為春”,用春天般溫暖情懷去接納和對待。如此,我們的“身心”都有一半進入了道家的精神世界裡了。

為什麼“身心”只有一半進入道家的精神世界呢?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不能生活在真空中。為了親近自然獲得那份閒情逸致,先得有養家餬口的工資或穩定的收入,這就必須融入社會,遵紀守法,維護公序良俗,認真工作,履行好社會責任;有父母高堂,得盡道德責任;有待哺子女,得盡哺育義務,特別是為了讓子女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我們得重複父輩的宿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學業上,就像玩遊戲一樣,我這一輩子算玩“殘”了,但希望下輩能玩好。因此,我們的心始終“牽掛”著儒家的“名義場”,我們的思想仍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我們都在以“入世的姿態出世,以出世的姿態入世”。

這種儒家與道家思想共存,互為補充的文化形態,在我們中國人身上表現得十分充分。古有陶淵明悠然種豆南山下,還心心念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近有儲時健逃離紅塵世界,遠離紛擾,寄情山水,卻又不甘沉淪種“儲橙”,以積極的進取精神開闢人生的“第二春”;今有我們芸芸眾生在道家與儒家精神世界裡來回遊走,都歸屬於“剪不斷,理還亂”的儒道互補這一文化現象。

相對於道家,佛家逃離儒家的“名義場”就更遠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談佛家,既不是要忍受清規戒律,吃齋唸佛,出家當和尚,晨鐘暮鼓,青燈黃卷伴一生,也不是要對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法印”和晦澀難懂的佛經瞭然於心,更不是像網路上標榜的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談風輕的“佛系”生活態度,而只是思想認識的“佛化”。

以我平庸的慧根理解,思想認識上的佛化至少有三個標誌:一是相信緣起性空,諸法因緣而起,此有便彼有,此生便彼生,此無便彼無,此滅便彼滅;二是信奉眾生平等,明白因緣生活是相資相助,平等互入的關係,任何人都能得到尊重、悲憫,人人生而平等,眾生皆能成佛;三是萬物因果輪迴,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為善受福,作惡遭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而明白了佛家就是一顆心,一顆慈悲心、一顆虛空心、一顆平等心、一顆菩薩心。

我們不少中國人在年輕的時候入世,追名逐利,但到了暮年,便選擇與世無爭,信仰因果輪迴,思想就佛化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按佛家教義,在現實生活中,百分之九九以上燒香拜佛,做佛事之人都還在三界之內,也就是說,眾多“佛化”之人,都只是一隻腳踏進了佛門,身體都還在佛門之外,但他們畢竟放下了心頭包袱,選擇了與世無爭,渡人、渡心、渡已,已實現了人與內心的和解。

人們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佛家卻認為,人是帶著“罪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必須用修行的方法去掉自己的慾望、罪孽和煩惱,以至達善,擺脫因果輪迴,進入永恆涅槃。佛家還說,人生苦短,人生在世非做事不可;禪宗也說,“出心不出世”,該做的事不能拒絕,一定要做好,而這非做不可的事就是修行。

佛家的修行是,“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對普通訊佛者而言,就是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透過不斷做不問結果“無心而為”的救苦救難慈善事業,以行善積德,洗脫前世的罪孽,擺脫來世的因果輪迴,就是要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這種為出世而入世的精神,佛家叫“蓮花精神”。

儒家講要“提得起”,道家說要“想得開”,佛家說要“放得下”。如果人生提都沒提起過,哪有資格談想得開、放得下呢?因此,能夠從儒家的“名義場”成功逃離到彼岸道家的“逍遙谷”,佛家的“避難所”,每一個大徹大悟的人,都曾無數次頭撞南牆,每一個淡定笑看風雲的人,內心都曾千瘡百孔過。沒有刻骨銘心的痛苦過,自然也就無法體驗歷經千帆的那份苦盡甘來,枯木逢春的那份灑脫釋然。

佛家以“大徹大悟涅槃成佛”為最高信仰,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佛家仍然“六根未淨”,與儒家、道家“藕斷絲連”。因此,佛家與儒家、道家就像一個旋轉門,從儒家門裡進,又從道家門裡出,不久又轉到了佛家,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儒家,如此迴圈往復,界限混淆不清,我等普羅大眾都不知身心歸何處。

《易大傳》曰:“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雖然儒道佛的功能分別為治世、治身、治心,儘管路徑不同,方法迥異,但最終結果都殊途同歸,都是讓我們明白此生的價值和追求,提升自己的智慧,獲得不依附外物,來自於內在的寧靜和喜悅,從而求得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內心的和解,實現社會的和諧,人心的安定。

史家說,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架構,是易魂、佛心、儒風、道骨。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鼎足而立,相互影響,互補推進,這既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又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

TAG: 儒家佛家入世精神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