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面對太多未知,蔬菜種植基地又該作何選擇

由 真甜農業 發表于 美食2023-01-02

現在的基地無論大一點的還是小一點的,今年賺錢的還是不賺的,大家對未來的行情都沒有什麼信心。不知道是現在規模太大了,還是大家被這沒有規律的菜價嚇怕了,面對未來他們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無可否認,當前的蔬菜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格局,以前的好光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再遇上今年有時下地獄有時在天堂的怪異行情,大家都陷入了一個經營的困局。窮則變,軍師發現不少基地為了生存,有些擴大規模,有些增加品種,有些擴充範圍,有些建設下游渠道,有些直接發展終端,也有些進行電子商務。各色各樣的想法,上上下下的折騰,雖然未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風險變得更大了。

今天就跟大家探討一下蔬菜種植方面,說實在的,軍師在這方面是非常保守的,不是天生膽小,而是在種植上交的學費太多。另外在這個行業裡泡了一段時間,看到同行們的起起落落,也有了一些心得,對於基地種植生產來說,軍師認為:蔬菜種植要專一,亂增品種易出事。為什麼呢?

第一、每一個品種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科。我們都知道蔬菜可能是一個大類,但是回到每一個品種,其實各有各的特點,同樣是瓜果,青瓜與苦瓜是不同的種植條件,而且單青瓜而言,從市場角度還要分乾花、鮮花、無刺、臺青瓜等,苦瓜也是一樣,油苦瓜、珍珠苦瓜,大頂苦瓜,幾乎每一個小分類都有不小的差距,完全搞懂摸透都需要不少的時間,所以說並不是懂一個菜就懂所有的菜,千萬別被一個品種的成功衝昏了頭腦。

第二、不是每一個基地都可以種植任何品種。由於天氣的差異,對於大面積蔬菜種植來說,一個區域並不是你想種什麼就種什麼的,這點對於剛進農業的朋友來說真的要想清楚,這跟你家裡那幾畦菜地不一樣;一般做基地都會有一些熟悉的人介紹一些訂單,但是別總是想著全品類覆蓋,覆蓋不了的,差異擺在那裡,即使可以保證覆蓋,但是有沒有考慮過投入產出比,有上百種解決的辦法,為什麼非要糾結那麼原生的處理方式。

第三、品牌的建設大多都是從一兩個品種上傳播開來的。中國市場之內,非你所能想像,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單品,市場容量也大得驚人。君不見市場上操作較好的基地,大部分都是兩三個品種的,而且往往主打的就一個。就像市場上,賣白蘿蔔的就是常年賣白蘿蔔,賣土豆的就是賣土豆,仔細思考下就能明白怎麼回事了,軍師相信在早期一定有賣土豆的配過半車蘿蔔的情況,只是後來發現效果沒有那麼理想罷了。市場上有幾家銷售雲南葉菜比較不錯的品牌,其實他們好在油麥、大利兩個主打品種質量長期穩定,黃白芥菜奶白等真的比剩下的幾十家都要好嗎?有待商榷,但是主流品種口碑一旦傳播開,餘下的品種比別人高好像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第四、種植設施及種植技術也不一樣。每一個品種所有的設施、裝置、技術、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同一個基地裡種多品種,團隊與工人也要專門培養,而且標準太多,容易出錯。每個基地對於不同品種都需要不同的專業師傅,因為你需要考慮到商品性,樣樣都懂的師傅肯定有,只不過可遇不可求而已,當你花費重金從全國不同的地方組織這麼多不同品種的師傅,一旦有一點紕漏,就直接影響該產品最終的市場表現。

一個成熟的基地通常都是規劃幾個品種作為主打品種,這是品牌建設;每年也會空餘出幾十畝,作為新品種的實驗基地,這是創新精神;現在很多基地經常會進入一個誤區,很多訂單找上門,我需要一千畝xx,包回收,作為基地管理者一方面覺得自己設施齊全,優勢明顯,而且還有兜底好像挺靠譜,可是要知道這一切的前提是高品質,腦袋一熱就投入個上千畝,一旦與訂單合同質量標準不匹配,當真是欲哭無淚。有福可同享,有難難同當,最終不歡而散,這種事情枚不勝舉。面對這樣的問題,管理者需非常客觀冷靜的判斷,有舍才有得,拿不準那就委婉的說可以先小面積嘗試,對雙方都是最有保障,理性的決定這個蛋糕是不是可以吃,什麼時機吃最合適。

所以軍師建議,如果可以,儘可能把一兩個產品做到專業化,包括種植、採摘、分級、包裝、銷售等,把品質做好,把品牌做出來,同時儘可能多培養人才,透過標準和人才的輸出,透過地域的分佈選擇,爭取做到一兩個品種的全年覆蓋。只有一支種植技術成熟專一,採收及加工熟練快速標準的團隊,那麼操作一兩個品種比多個品種更容易成功。

特別說明:以前廣州江南市場的大利、油麥、黃白、芥菜、奶白是需要過磅稱重結算(即:要加包裝費),現在大部分檔口已改為論件銷售,為了報價的準確性以及更加方便大家瞭解市場行情,從今天開始報價採用統一標準,一件的計價除以毛重(僅限大利、油麥、黃白、芥菜、奶白),其他品種報價還是和以前一樣,望大家留意。

今天雲南產區菜價行情

TAG: 品種種植基地苦瓜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