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風箏的起源:我們現在的娛樂專案竟是古代飛行器?

由 藝術畫廊 發表于 美食2023-01-01

放風箏是我們現在的一項娛樂活動。

當你閒暇時仰望天空,是不是經常能看見飛舞的風箏?

它們隨風搖曳,在高空中彰顯著精緻的工藝。

圖 | 濰坊風箏節 | 來源於央視網

但是,你有了解過風箏的起源嗎?

風箏在古代可不只是娛樂專案那麼簡單。

01

最早的風箏

圖 | 宋·《百子嬉春圖》(區域性),絹本設色,縱26。6cm,橫27。7cm,圖中有一位孩童在放風箏 | 來源於故宮博物院

目前對於風箏的起源,尚無定論。

但在《南史·侯景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賊之始至,城中才得固守,平蕩之事,期望援軍。既而中外斷絕,有羊車兒獻計,

作紙鴉系以長繩,藏敕於中。

簡文出太極殿前,因西北風而放,冀得書達。群賊駭之,謂是厭勝之術,又射下之。

梁簡文帝及其官員被圍困在內城臺城時,他們將求援的書信放在風箏上,以此向外傳遞訊息。

這是風箏第一次因實用性出現在史料記載中。

圖 | “中國空間站”主題風箏 | 來源於央視網

關於用風箏報信,在《芝田錄》和《事物紀原》中也記錄了這件事。

這些史料證實,

風箏當時在我國南部地區已經廣泛存在,並應用於軍事和政治中。

在《墨子》《韓非子》中有一種名為“木鳶”的飛行器。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一隻竹木做成的鵲,在空中飛了三天。

韓非子記述這段歷史,說墨子為做這個木鳶花了三年的時間。

由“鵲”一詞,可以看出,古人大概是受了鳥類的啟發。

木鳶張開雙翼借風而行,雖

與風箏的飛行原理略有不同,但

這是古人關於飛行器的探索。

圖 | 齊白石《春瑦紙鳶圖》,右側題詩“仰觀萬丈落儒冠,一線欲無雲際寒。不見木鳶天上去,諸君塵世未曾看。” |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關於風箏的起源不止一種。

民間有人為是韓信用風箏創造了四面楚歌的場景,又透過放風箏測量到未央宮的距離來挖掘地道。

也有傳說,有一天晚上魯班乘與現在飛機原理相同的木鳶探望妻子。這個木鳶與墨子所記述的斫木為鳥非常相似。

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在樹葉上綁了線,做成風箏。

這和民間另一種風箏源於樹葉的說法相吻合。

圖 | 清·紙製龍形風箏,長13m,寬2。7m,為清宮遊戲所用 |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

我國在商周時代對風能就有了一定認識和利用。

漢代時期,古人透過風能提高航速。

古人對風能的探索雖然漫長,但伴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和對自然認知的提升,對風能的探索逐漸衍生出了風箏,並應用於軍事、政治、科技等多個方面。

02

風箏的演變

經過時代更迭,到了唐代,人們的文化生活逐漸精彩,有了更多娛樂形式。

風箏也逐漸增添了娛樂目的。

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

因“風箏”的普及與娛樂性,其也開始出現在唐朝詩詞歌賦中。

當時的風箏工藝也玲瓏精巧,“

夜景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風箏可以被放得很高,甚至只有飛鳥才能追蹤探啄。

風箏的起源:我們現在的娛樂專案竟是古代飛行器?

圖 | 南宋·李嵩《市擔嬰戲圖》(區域性),絹本淺設色,25。8×27。6釐米,圖中老貨郎載著琳琅滿目的百貨,右側就有一隻風箏 |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全唐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代的風箏製作與繪製已經非常

精緻熟練

了。

相彼鳶矣,亦飛戾天,問何能爾,風之力焉。餘因稽於造物,知不得於自然。原其始也,謀及不童,徵諸哲匠,蔡倫造紙,公輸獻狀。理纖蔑以體成,

刷丹青而神王

。殷然而髡彼羽翼,邈然而引夫圓吭。膺系纖縷,趾續長繩。俯劇驂之七達,掛高臺之九層。

風箏的起源:我們現在的娛樂專案竟是古代飛行器?

圖 | 磨鷹風箏 | 來源於節目《匠人·匠心》

風箏在他們的手中反轉飛騰,放遠拉近。

翻兮度,將振沙之鷺,杳兮空,光漸陸之鴻,抑之則有限,縱之則無窮,動息乎絲綸之際,行藏乎掌握之中。

由此可見,風箏不僅成為了一項娛樂活動,大家還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

因為風箏的娛樂性增強、放飛技藝精湛,風箏的種類也逐漸多樣化,並且普及到了北部地區。

03

風箏的工藝

現在,放風箏已經成為人們的娛樂活動之一。

甚至很多地方還將唐朝就有了的風箏節沿襲了下來,以此展示不同題材樣式的風箏,寄託美好祝願。

很多地區也仍然傳承著製作風箏的手藝。

風箏的起源:我們現在的娛樂專案竟是古代飛行器?

圖 | 磨鷹風箏繪製 | 來源於央視網

磨鷹風箏的製作中,羽毛栩栩如生,非常考驗匠人的畫功。

風箏的起源:我們現在的娛樂專案竟是古代飛行器?

圖 | 長串風箏製作 | 來源於央視網

長串風箏體型巨大,需要使用大量的竹木等材質。

風箏的起源:我們現在的娛樂專案竟是古代飛行器?

圖 | 來源於安徽衛視節目《超級新聞場》

我國十分熱衷於放風箏的活動。

不只是這項活動,民間也很愛製作風箏。

西安一位八旬老人甚至還用900根竹條製作出了“兵馬俑戰車”風箏。

結語

陳堤七里遊春路,

盡放風箏插杏花。

風箏在我國流傳了千年,而今精湛的技藝以及風箏文化仍在傳承。

這不僅是先民對風能的探索、對飛行的渴望的延續,也是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對平安喜樂的追求與嚮往。

紙鳶隨風而直上,

燕尾輕颺正逍遙。

編審:張筱曼

責編:鄧莫南

策劃:彭 鋒

編輯:劉夢迪

TAG: 風箏放風箏木鳶來源於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