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公職:五十年代機關灶

由 同仁紀事 發表于 美食2022-12-29

我在西安市十區區委參加工作後,具體崗位是會計兼食堂管理員。會計上的事情不太多,食堂管理成了主要工作。我剛來時食堂就是區委機關23名幹部吃飯,有兩名炊事員老周和小晁,後來區工會、區武裝部也來搭灶,這下有30多人吃飯,為此又增加了炊事員小王。

那時的機關灶管理比較簡單,剛從供給制轉過來。每人每月12元伙食費,直接從工資里扣(這個標準在當時可不低)。那時糧食還沒定量,灶上也不用飯票,飯盡飽吃。早飯一般是稀飯、饃,有兩個小菜,油潑辣子是不可少的。中午一般是三個菜,兩葷一素或兩素一葷,肯定有肉,偶爾吃魚,主食是饃,經常也有大米飯。晚飯多是麵條、稀飯。

吃中午飯時6個人一組,叫“一堆”或“一蹲”,這6個人並不固定,都是臨時隨機湊起來,吃飯時打來三盆菜,端到院子裡,6個人蹲在地上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好不熱鬧,冬夏都是如此,書記、部長也不例外。只有下雨、下雪天,才轉移到會議室室內吃飯,那裡有長椅、會議桌(乒乓球檯),完全能坐下。

在院子裡吃飯,最怕颳風,颳風時會吹起灰塵落到菜盆裡(吃飯的人會注意遮擋),而灶上的饅頭是連蒸籠放在外邊,熱饅頭落上灰吹不掉拍不得,大家不願拿,我們不敢揭皮更不敢扔,很是頭疼。後來就把籠蓋放在旁邊,一有風颳來馬上就蓋上。那時的伙食很好,也不限量,但絕對不能浪費。記得有個同志晚上要加班,就帶個饅頭到辦公室,放在抽斗忘了,時間一長髮黴了,吃不成了,結果被好一頓批評,還在大會作了檢討。

那時剛建國不久,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我和炊事員就一個心眼,怎樣讓大家吃好。我剛當管理員時啥都不懂,每天買菜時老周就給我交代清楚:今天吃粉蒸肉,買五花肉5斤;明天吃炒肉片,後腿肉買3斤。開始去買菜是用籃子提回來或用口袋揹回來,後來在區委我很快學會了騎腳踏車,就用車子帶回來。當時區委機關有6輛公用腳踏車,沒有汽車、摩托,書記出門也是騎腳踏車。因為我每天要外出買東西,幾乎固定給我一輛公車,當然,我自覺用最舊的那輛車。(最好的那輛蘭羚車自然總是書記騎,別人輕易沒人願意騎)每月買糧數量比較多,好在就在對面供銷社,每次買糧我叫上小王,多跑兩次就都扛回來了。

區委幹部經常要外出工作,有時吃飯時趕不回來,另外星期天有一半的同志要回家,這些情況管理員每頓飯後都要記上,到月底要按一天4毛給同志們退錢。月底還要公佈伙食帳,還要接受灶委會的監督。記得我接手後第一個月公佈伙食帳,盈餘了23元,我心裡還沾沾自喜,沒想到捱了批評。我還不服,我的直接領導周秘書(相當辦公室主任)給我講了半天,我才明白機關灶虧了不對,盈餘也不對,持平最好。後來慢慢有了經驗,每月的盈虧總在2~3元,大家都很滿意。

TAG: 區委吃飯炊事員管理員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