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地方上的土地賣不動了,城投該怎麼辦?

由 席老師談國企改革 發表于 美食2022-12-27

作者:

楊曉懌

儘管近期監管逐步放鬆了對房地產的管控,但在大週期的影響下,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與需求很難在短期恢復,這也就意味著作為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的土地出讓收入,以及作為城投主營業務的土地整理業務,都將出現持續性的收入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城投如何才能解脫困境呢?

延長開發鏈條,等待下一週期

當前土地市場之所以持續低迷,不僅是由於當前的房地產庫存處於較高水平,銷售去化速度頗為緩慢,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由於金融監管的持續,百強房企內的大部分企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現金流危機,已有多家房企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債務違約,自然無法繼續參與拿地。

也就是說,即使市場銷售有所回暖,但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土地銷售都將是一個較為困難的問題,更別說產生土地溢價了。因此,有一部分地方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開始推動地方城投、地方國企自行拿地開發,企圖以此來彌補缺失的市場需求;但在實際操作上,仍偏向於傳統的拿地-開發模式,這使得許多城投拿地後仍因市場不足導致土地閒置,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

要真正解決當前的賣地難之困,關鍵在於透過延長開發鏈條的方式來穿越地產週期,尤其是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投資-區域整體產出的週期進行匹配,以此來解決地方政府與城投當前的投資期限錯配問題。因此,當前地方政府與城投需要做的不僅是自行消化土地,更重要的是如何延長開發鏈條;透過開發多種形式的物業,再透過靈活透過銷售、轉讓、出租以及資產盤活等方式實現資金迴圈,打通地方經濟內迴圈,實現土地銷售難時代的穩定執行。

轉變發展模式,拓展垂直市場

從當前的城鎮化水平與引導政策來看,我國的高速城鎮化已經基本宣告結束,雖然未來城鎮化仍有較大空間、依然能夠維持較穩定的增長,但整體發展模式已從“高速粗放式發展”轉向“慢速高質量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土地市場核心已從城市擴張,轉向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如近年來的城鎮化重點已從新城開發轉向城市更新,就是發展模式轉變的明證。

因此,未來地方政府應關注城市建成區的“土地存量市場”,透過舊城改造、城市更新、低效用地再開發等渠道,盤活存量區域的土地價值;透過垂直式的市場挖掘,在市場增速緩慢的時代保持資金迴圈與現金流量。這既是地方城投防範債務風險的最佳舉措,也是挖掘地方需求、穩定地方增長的重要渠道。

聚焦政策變化,挖掘新增長點

隨著深化改革的持續與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大,地方經濟的發展模式也在逐步改變;對許多地區來說,純粹的土地整理業務已經接近飽和,轉變發展模式迫在眉睫。

那麼,未來路在何方?這與當前的改革歷程與政策引導,同樣息息相關。如今政策推行的EOD、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模式,以及配套的政策性金融,顯然是地方政府與城投積極參與的最佳方向。這些新的政策引導模式,將有諸多收益隨著改革逐步落地。如鄉村振興中,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以及建設全國性的建設用地指標流轉市場,將成為新增長點;雙碳建設也將為EOD模式帶來新的收益。

因此,儘管土地市場不容樂觀,但地方政府與城投仍可憑藉努力來尋找新的出路。

TAG: 地方土地模式城投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