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行善”,應納入教育體系

由 熠熠花知 發表于 美食2022-12-13

刷抖音影片,看到一個博主吐槽她的一個經歷,她被一個外表白髮蒼蒼,信誓旦旦表示其兜售的農產品質量上乘的老人家欺騙了,買了價高質低的農產品,並且淪為朋友間無傷大雅的笑柄,還時不時就會拿出來作為笑料不斷重溫。博主的善良,以及她的這種經歷,我經歷過,我相信也會有很多人發出共鳴——披著弱勢群體的外衣,堂而皇之地榨取最大化利益——在其眼裡,“我出賣尊嚴,換取你的道德優越感”——這是一種等價交換,誰也別說誰吃虧。

對於博主的上述遭遇,按照過往經驗,大體會有以下幾種反應:第一種是和稀泥型:算了,何必跟一個老人計較,就當是行善積德;第二種是批判型:不是老人變壞,是壞人變老;第三種是警醒型:老人家估計也是有樣學樣,這個社會都是這樣,人善被人欺,吃一塹長一智,當一次教訓,以後都不要隨便當好人;如果是關係比較親密的,就像博主的朋友們,大抵就是換來一頓善意的嘲笑。

如果大家留意的話,這些經驗總結,均來自民間智慧,或者世代傳承教育的結果。父母教育孩子,或是強調人要善良,做老實人雖然吃虧,但有福報——“與人為善,自己方便”;或是強調,人要醒目,不要當老實人吃虧了!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賢人,哲人,而是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我們的“善”與“不善”,取決於我們的家庭教育,人生經歷和過往經驗,而缺乏成體系的理論指導!這樣的結果,就是人受到不公待遇時,人心就容易縮回到“蚌殼”裡,從此把自己武裝起來,不再露出柔軟和善良的一面;更有甚者,“屠龍少年成為惡龍”,從“善”轉“惡”!

中國的先賢智者們,透過著書立說和言傳身教,數千年來一直教導著後人,如何自我修行,趨利避害,如何約束自我不做惡,並努力成為道德典範。但只要留意,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著述,不管是針對授業解惑的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他們其實都是來自同一階層——門閥或者士大夫階層,最不濟的也是精英階層的破落戶。以宣揚仁義禮智信的儒家,宣揚道法自然和無為的道家,甚至是表面看起來非常樸素非常平民的墨家為代表的諸子百家,骨子裡都是囿於精英圈層內的傳承,以上位者的姿態去宣講其推崇的普世價值。哪怕是孔子,宣傳有教無類,但其教授物件的核心還是來自於知識精英階層或者統治階層——他們終歸是上位者或者領導者。

精英階層的著眼點是天下,乃至洪荒宇宙,但卻極少真真正正地把眼睛往下看,以平視的姿態,站在平頭百姓的角度,去諄諄教導芸芸眾生,在他們蠅營狗苟的生活的掙扎中,應保持怎樣一顆初心,如何能稍微有點智慧的生活,去對抗貧窮,對抗欺騙,不騙人也不被騙。精英階層就更不會想到如何保護大眾微弱如“螢火”的“善”不受傷害。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此之謂大丈夫——這些終歸是士大夫階層的行為規範,是標榜其脫離於世俗的最高道德標準。但對於草根階層而言,就像虛無縹緲的“雲煙”,因為他們未必懂,也不一定有經歷上述要求的機會——草根階層所做的一切源於本能——“活著”,更進一步來說,就是更為舒心和舒適的“活著”!

所以相比於士大夫慷慨激昂的微言大義,草根階層更容易受宗教教育和影響,從而追隨宗教教義。比如佛教,因為它能以一種悲憫同時混雜著威脅的姿態,高舉因果和輪迴的大旗,教導普通民眾要行善。受到宗教的教化,普通人也願意付出善舉,很多時候也的確是自覺自願的,並伴隨著自我感動和達到教義要求的目標,但我想,或許同時更多是基於敬畏——或許這世間真的有神明,在看著我們,監督著我們,如果沒有做好,我們或許真的會獲得懲罰。

或許有人說,是否行善,取決於個人的品德和自我約束,你可以要求自己行善,但不能要求別人必須行善,這是道德綁架。但實際上,我們是社會人,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會互相影響。如果“善”總是被傷害,長此以往,人們趨利避害的心態就會引導人們儘量避免“行善”!

事實上,“行善”,不僅僅關乎自我修行,也不僅僅關乎宗教信仰,它應該納入我們的教育體系,從學生時期抓起。“善”應作為一種教導學生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包括明確“善”的定義——哪怕沒有標準答案,但能明確一個範疇;以及提出培養善的系列措施,包括善良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同時善良如果受到損害,會怎麼影響個人和社會;行善能獲得怎樣的鼓勵——比如社會尊重,比如物質獎勵,如果“善”受到侵害,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措施,以及會在哪個部門得到申訴等。

社會治理無小事,我們應重視“善”對社會治理的深遠影響。“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折射社會公義和人性內在品質的結合體,是達到穩定社會和和諧關係的穩定劑。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2000多年前,祖先就已經振聾發聵的警示後人!《禮記·孝經》篇中說,修身踐言,謂之善行。古聖先賢教導人懂禮守禮,從而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同樣的,在社會文化課中,將“善行”灌輸給學生,根據社會現狀,讓學生從小就學習善,就像接受學科教育一樣,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中,自然的接受“善”的教化,讓孩子從小就不怕當老實人,甚至願意當老實人,因為只有社會上有更多的老實人,這個社會才是更“安全”的社會!

如前述的故事,如果能有村委會這些政府機構監督和教育小商小販,讓其懂得生意要做得長遠,誠信是第一要務;又或者,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受騙的人們可以投訴有門,讓人們相信“公義”、“公理”的存在,以此來維護守護普通人心中的善良,那麼很多人在伸手想做好事時,就不會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了!

TAG: 階層行善社會善良老實人